“敌人”救我出炮火

2009-02-05 10:21孟昭庚
文史月刊 2009年1期
关键词:穗子聂荣臻八路军

孟昭庚

1940年5月,17岁的杨仲山在他老家河北省蔚县大南山参加了八路军,被分配在晋察冀军区第一分区第三团一营四连当通信员。同年8月下旬,为打破日寇的“囚笼政策”,华北八路军在彭德怀副总司令的亲自指挥下,发动了名震中外的“百团大战”。

炮火中被吓坏了的小美穗

井陉位于太行山麓主脉,地势险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为天下九塞之一。这里出名的是煤矿,藏量丰富,煤质优良。日军占领井陉后,井陉煤矿便成为日本的一个重要能源供应基地,除了供给华北日军的需要外,大部分煤炭被运回了日本本土。日军在新、老两个矿区四周修筑了一丈多高的围墙,墙上挂起电网,电网内修筑了19个碉堡,电网外又有铁丝网和深壕。在离矿区8里路远的北面山上,还修筑3个碉堡,作为外卫,由日军一个中队和伪军300余人驻守。

8月19日,杨仲山随部队急行军进到井陉边沿的小作村。从小作村再往前就是敌占区,村东山顶有日军炮楼,由村南过几个小山头就是井陉煤矿。

8月20日,夜幕降临时,赖庆尧营长率领全营4个连队沿着通向东王舍新矿的山路小径前进,翻过几座小山头后,便进到了离新矿约500米的东王舍村。

微弱的月光下,四连由井陉煤矿矿工作向导,开始从东王舍村北一条深沟里出发,向新矿接近。日军山顶炮楼上的探照灯,来回搜寻着可疑的目标,不时将光束打在深沟上空。

通信员杨仲山随一排行动,负责随时向连长报告一排的情况,传达连长对一排的命令。全连进到离小土山围墙外约30米的地方停下来,等待进攻的命令。

8点30分,随着一声令下,闻名中外的“百团大战”战斗序幕便在井陉煤矿正式拉开。嘹亮的冲锋号划破了夜空,手榴弹爆炸声和机枪的怒吼声交织在一起,打破了夜间的宁静。眨眼之间,矿井和四周便开始燃烧起来。工兵已将矿区总电源切断,矿区一片漆黑。

四连开始对小土山发起攻击,全连6挺机枪以猛烈的火力向山下据点打去,全连一个冲锋便攻占了小土山外围和高碉堡。日军在我火力压制下,退到小土山大碉堡及其附近的工事里向我反击,致使四连几次进攻受阻,进展迟缓。营长赖庆尧发火了,对四连长韩金铭说:“二连已经从西门打进新矿了,你们快点上去,要不然二连会吃大亏的!”

原来,是小土山的铁丝网延缓了四连的行动。韩连长急了,马上组织新的反击。到凌晨4时许,肩部负伤的一排长率领全排破坏了铁丝网,打开了全连前进的通道。四连终于攻占了小土山,消灭了碉堡里的敌人。

残余日军向西溃退,车站日军用更猛烈的火力,封锁着刚刚被我占领的小土山。杨仲山与连长韩金铭、四班长及卫生员小李等4人,冲到小土山西半坡的一个已被我军攻破的低碉堡旁。敌人的火力仍不停地向这里打来,低碉堡周围弥漫着硝烟,火光闪闪,炮声隆隆,弹片横飞。借着火光,杨仲山突然发现在离他不远的地方,在横七竖八躺着的日军尸体旁,一个日本妇女也已经中弹身亡,一个呆若木鸡的四五岁的日本小女孩,一声不吭地站在那里,已经被这密集的枪炮声吓坏了。

这个小女孩,就是1980年之后闻名中日两国的美穗子。

脱离危险

后来查明,美穗子的父亲叫加藤清利,是日军占领下的井陉煤矿火车站副站长。她家本来是住在小土山前、火车站旁的一个四合院平房里的。那夜,八路军攻打井陉煤矿时,她的母亲认为家里不安全,便带着美穗子逃进离她家只有60多米远的日军低碉堡里。美穗子的父亲加藤清利在八路军攻破碉堡后,慌乱中怀揣着刚满7个月的小女儿美馏子逃到了矿井……

杨仲山认为孩子是无辜的,作为八路军战士,他有责任保护孩子的安全。于是,他猛地冲上去抱起孩子来到韩连长跟前。这时,车站方向的日军突然以更猛烈的火力向小土山射击,妄图重新夺回失去的阵地。卫生员小李刚直起身子去接孩子时,一颗子弹打中了他,再也没有爬起来。

“这里太危险了!”韩连长当即命令杨仲山,一定要将孩子安全地送到营部救护所去。

杨仲山抱着孩子冲出了火力交织的阵地,沿着小土山的交通壕,深一脚浅一脚地向营部方向走去。下坡时,路很陡,他不得不弯下身子,一手抓着树枝、草丛,一手抱着美穗子,慢慢地向前移动。通过已被砍倒的铁丝网时,为了避免踩上日军埋下的地雷,杨仲山抱起美穗子迈开大步跨了过去。

经历了激烈的战火刺激和一夜的惊吓,小女孩不哭不闹,乖乖地依偎在杨仲山的怀中。她当然不会知道,此时此地发生的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也不会明白是什么人从炮火中将她救出来,护送她脱离危险,保护了她幼小的生命。

走过崎岖的山地,越过围墙,背着美穗子的杨仲山终于走上通往东王舍营部的大路,直到这时,他才长长地嘘了一口气。可突然,从营部所在地的东王舍北面又传来一阵激烈的枪声。子弹从头顶上呼啸而过,同时还夹着几声日本鬼子叽哩哇啦的喊叫声。后来,杨仲山才听说,是驻守在井陉煤矿的一部分日军,昨天下乡扫荡,当天未能赶回据点,夜间听到八路军攻打煤矿,便连夜回矿支援,在此与三团一个连相遇,双方展开激烈战斗。

面对这一突发情况,杨仲山机智地抱起美穗子,一头钻进路旁的高粱地里躲藏起来。高梁地里有蚊虫,杨仲山揪下高梁叶子为美穗子驱赶。夜间清冷,露水很重,他怕孩子受凉,脱下上衣披在美穗子身上。

不一会儿,枪声渐渐稀疏了,天边现出鱼肚白,周围景物渐渐清晰了,杨仲山紧张的心情顿时轻松了许多,领着美穗子在一个土坎上坐下来休息。经过一夜的惊吓和疲劳困倦的折腾,美穗子两眼深深陷了下去,目光呆滞,憔悴不堪。杨仲山取出干饼子给美穗子吃,开始,美穗子摇摇头,表示不吃。杨仲山只好用刚学会的只言片语的日本话,一边比划一边吃。不知美穗子是看懂了,还是听懂了杨仲山的意思,接过干饼块,勉强地啃了几口。

天大亮的时候,小土山那边的战斗仍在进行着,而东王舍这边已无枪声,开始有人来往了。杨仲山这才背着美穗子离开了满是露水的高粱地,来到设在村头的营部救护所。杨仲山把美穗子交给了营长赖庆尧和卫生所李军医,并简单地汇报了他救出日本小姑娘的经过。

赖营长表扬了杨仲山任务完成得好,让他立即回去告诉韩连长,要四连做好攻打老矿区的准备,命令随后就到。

杨仲山走后,赖营长嘱咐李军医要照顾好小女孩,让通信员设法熬点小米粥喂她。

把孩子送还日本人

8月21日早上,驻井陉新煤矿区的鬼子溃退了,一营完全占领了东王舍新矿,在对矿上设备进行了彻底破坏之后,又继续向岗头老矿强攻。

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司令员杨成武正为三团顺利拿下东王舍新矿高兴的时候,接到三团团长邱蔚的电话报告:一营的战士从炮火中救出两个日本小女孩,经查,是煤矿火车站日本副站长加藤清利的孩子,加藤夫妇已被炸死。现在,两个小女孩被一营长赖庆尧收留在身边。杨成武当即让邱团长叫赖庆尧营长派人将孩子直接送到他的前方指挥所。

杨成武见到两个日本女孩后,立即用电话向远在洪河漕村的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报告。聂司令员听了很高兴地说:“很好,很好!三团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好事,你们要把孩子照顾好,马上派人护送到我这里。”

救出美穗子的四连通信员杨仲山,奉连长韩金铭之命,将孩子连夜送到了营部救护所,交给营长赖庆尧后,便带着营长给四连的指示返回连队参加战斗。杨仲山当时并不知道,8月21日破晓时,兄弟连队的战友又在矿井里将美穗子受了重伤的父亲加藤清利和他那个才7个月大的妹妹美馏子救出来,也送到了营部救护所。加藤清利终因伤势过重,经李军医急救无效死亡。

一营营长赖庆尧奉命,派侦察员带两个战士用担架将两个孩子抬送到杨成武指挥所。杨成武派四分区政治部通信员封奇书和另一个战士,用箩筐挑着两个孩子送到聂荣臻司令部。聂荣臻精心护理两个日本孤女,亲手给五六岁的美穗子喂饭、买水果吃,给还未断奶的美馏子找了奶妈。他原想收养她们,经再三考虑,认为还是把她们送交日本人为好。于是,8月25日,聂荣臻司令员派一位办事可靠的叫李化堂的农民,与八路军一个战士,持着他给驻微水镇日军首领的亲笔信,用箩筐挑着,将两个小姑娘送到微水镇日军队部。聂荣臻的信是这样写的:

日本军官士兵诸君:

日阀横暴,侵我中华,战争延绵于兹4年矣。中日两国人民死伤死亡者不知凡几,辗转流离者,又不知凡几。此种惨痛事件,其责任应完全由日阀负之。

此次我军进击正太线,收复东王舍,带来日本弱女2人。其母不幸死于炮火中,其父于矿井着火时受伤,经我救治无效,不幸殒命。余此伶仃孤独之幼女,一女仅五六龄,一女尚在襁褓中,彷徨无依,情殊可悯。经我收容抚育后,兹特着人送还,请转交其亲属抚养,幸勿使彼辈无辜孤女沦落异域,葬身沟壑而后已。

中日两国人民本无仇怨,只因日阀专政,逞其凶毒,内则横征暴敛,外则制造战争。致使日本人民起居不安,生活困难,背井离乡,触冒烽火,寡人之妻,孤人之子,独人父母。对于中国和平居民,则更肆行烧杀淫掠,惨无人道,死伤流亡,痛剧创深。此实中日两大民族空前之浩劫,日阀之万恶罪行也。

但中国人民决不以日本士兵及人民为仇敌,所以坚持抗战,誓死抗日者,迫于日阀侵略自卫耳。为今之计,中日两国之士兵及人民应携起手来,立即反对与消灭此种罪恶战争,打倒日本军阀财阀,以争取两大民族真正解放自由与幸福。否则,中国人民固将更增艰苦,而君辈将不堪设想矣。

我八路军本国际主义精神,至仁至义,有为有终,必当为中华民族之生存与人类之永久和平而奋斗到底,必当与野蛮横暴之日阀血战到底。深望君辈幡然觉醒,与中国士兵人民齐心合力,共谋解放,则日本幸甚,中国亦幸甚。

专致即颂

安好

聂荣臻

八月二十二日

驻微水镇的那个日军首领听翻译念了聂将军给他的信后,跟在场的几个日军吱哩咕噜讲了一通日本话,很庄重地朝聂荣臻司令部的方向深深地鞠了一躬,还拿出一叠钞票给那个挑孩子的农民。

随后,美穗子和她的妹妹美馏子被驻微水镇的日军转送到石家庄。

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

1980年,《人民日报》发表了解放军报社副社长姚远方的文章——《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和著名的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新闻摄影记者沙飞当年拍摄的《将军与孤女》组照。这篇轰动海内外的报道立即在中日两国引起很大的反响,由此引发了中日两国寻找美穗子的热点。

姚远方的文章和照片刊发不到10天,日本《读卖新闻》的记者就在日本九州找到了美穗子。她已是3个孩子的母亲,和丈夫经营一家小杂货店。她的小妹妹美馏子当年因病在石家庄日军医院夭亡。

美穗子找到了,就连挑着箩筐将美穗子姐妹送交驻微水镇日酋的农民李化堂和护送的八路军战士封奇书也找到了,但直接在战火纷飞中救出美穗子的人还没有浮出水面。

聂荣臻元帅收到了发自日本各地的电报和书信,那些参加过侵华战争的日本旧军人非常感慨,纷纷对侵华战争罪恶表示忏悔和道歉,感谢和赞扬八路军的革命人道主义,称聂荣臻是“活菩萨”。

1980年7月10日,应中国有关方面的邀请,美穗子全家来华访问。聂荣臻接见他们时,美穗子激动得热泪盈眶,一再表示感谢。北海道的渔民还托她带来干贝,表示对中国人民的祝愿。

1992年,聂荣臻元帅与世长辞的第二天,聂帅办公室收到美穗子的唁电:“忽接父亲去世的噩耗,深感悲痛。从回国之日起到今天,我一直崇敬他为我心灵的依托。那场可怕的战争,使我在中国大陆沦落为孤儿,承蒙您的相救,才使我有今天……”美穗子在家里设立了灵堂,按照日本传统习俗举行悼念仪式,表达日本女儿对异国父亲的特殊感情,祝愿中日友好之树常青。

美穗子终于找到最初的救命恩人

1978年,杨仲山从天津警备区某师副政委的位置上离休。

1980年5月28日,杨仲山从报纸上看到了姚远方发表的《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的那篇文章及配发的小姑娘与聂荣臻的照片,一眼就认出了那个自己当年救出的日本小女孩。对姚远方文章中所讲的最初救出美穗子的人不是他杨仲山而是两个机枪手,杨仲山对此也能够给予充分理解。因为事情已经过去40年了,即使在当时,无论是边区报纸还是延安报纸,都没有具体提到是哪一个人从炮火中救出美穗子的,皆称是八路军所为。八路军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子弟兵,子弟兵爱人民,奋不顾身地从战火中抢救妇孺病弱者的事,在八路军中是屡见不鲜的。所以,当时杨仲山从炮火中救出日本小姑娘美穗子的事,谁也没有留意,总认为这是平常而又平常的事,谁也不把它看得十分重要,以至于三团在《阵中日记》里,也只是记下了事件本身而忽视了救孤功臣杨仲山的名字。

攻击井陉煤矿的战斗残酷异常,四连几乎全部打光了。当时天很黑,在场的也只有连长韩金铭、通信员杨仲山、四班长和卫生员小李等4人。卫生员小李当时就牺牲了,连长韩金铭于次年反扫荡时阵亡,四班长于1941年5月被叛徒打死,四连的骨干几乎没有保留下来。杨仲山本人也于1944年冬去学习,然后调离三团到另一个团当指导员。

这么多年了,杨仲山早已将救孤的事给忘了,是姚远方的文章唤醒了他沉睡的记忆。为对历史负责,杨仲山立即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杨仲山所反映的情况,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通过向他当年的营长、建国后任东海舰队航空兵司令员的赖庆尧(赖兴中)将军和曾任张家口市消防大队指导员的田大得(当年任一营二连通信员)核实,杨仲山反映的情况确凿无误。

1980年7月,在美穗子访华期间,接待部门原拟安排杨仲山参加欢迎美穗子活动,但由于当时外事活动的种种限制,杨仲山未能同美穗子见面。

杨仲山虽然未能同美穗子见面,但他当年营救日本小姑娘美穗子这一感人事迹,日本《神户新闻》在美穗子尚在华访问期间,率先于1980年8月20日,以醒目的大标题和长篇文字作了详细报道,并刊登了杨仲山的照片,发表了一封寄自中国天津河东区杨仲山的来信。信中详细披露了美穗子当年被救的经过和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

两天之后的8月22日,访华归国不久的美穗子感到了莫大的遗憾,在华期间竟然没有见到最初救出自己的恩人。美穗子通过日本在天津开办的一家合资企业,给杨仲山老人拨了国际长途电话。美穗子意犹未尽,立即又给杨仲山发来一封热情洋溢的感谢信,感谢“在战火中最初救出我的杨仲山先生,不顾自己的安危,在没有道路的黑暗中、雨淋中、炮火中,保护我幼小的生命”,对此,“我含泪写这封信,表明你们是人道主义的,热爱世界和平的。”并真诚地代表全家向杨仲山发出邀请,邀请杨仲山全家到日本她的家中做客。由于种种原因,杨仲山一直未能如愿成行。但美穗子全家每逢节日,都要给杨仲山寄来精美的贺卡和礼物。

2005年8月25日,在中国人民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日子里,美穗子家乡中日友好往来支部的来柱新平部长带着美穗子第6次访华,杨仲山和美穗子在相隔了65年之后,终于在北京相见了。

当年17岁的英姿飒爽的八路军战士杨仲山现在已是年逾八十的耋耋老人,而当年只有五六岁的日本小姑娘美穗子现在也成了古稀之年的日本老太太了。他们总算实现了他们人生最大的夙愿!

(责编 王兵)

猜你喜欢
穗子聂荣臻八路军
开国元帅聂荣臻的养生之道
几根香菜识破日特
论平型关大捷与平型关战役的关系
浅析平型关大捷的历史意义
聂荣臻香港三次虎口脱险
八路军风采录
聂荣臻:开创“两弹一星一艇”新纪元
老人鱼
老人鱼
老人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