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生命化教育浅析

2009-02-04 05:36齐香芬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09年7期
关键词:人性化教育

齐香芬

摘要:教育在它的发展过程中,丢失了最本源的东西,而逐渐趋向于制度化、公式化,具有较强的工具主义与技术主义特色,教育应回归到人性的关怀,体现出“对人的成全”,教育应该起到“点化和润泽生命”的作用。

关键词:教育 人性化 生命化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09)21

教育自古以来就一直是一个古老而又崭新的话题,有了人类、人类社会就有了教育,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的发展着。当今的社会对教育更是倍加关注,因为金戈铁马、马背上打天下的时代早已过去,今天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科技的竞争,也就是教育的比拼。教育就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世界各国都在不断地进行着教育的改革,使教育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引领社会的发展,致使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我国的教育改革也轰轰烈烈地搞了二十多年,期间人们的教育思想、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育教学方式也不断创新,一大批教育的先导者以自己的实践、深思、睿智,深入教育的深层,体会、发掘教育的实质,提出了很多值得人们深深思考的教育主题,其中的人性化、生命化教育是笔者最感兴趣,也是笔者从事教育多年苦苦思索的问题,这个教育理念的提出,让人感觉耳目一新,也引发了笔者对教育目标的重新认识与思考。

一、人性化、生命化教育的提出

现代的社会已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应时代发展之运而生的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以及各式各样的培训多少都带有一些工具和技术的色彩,在这样的时代潮流的冲击下,我们的学校也更多的带有了工具主义和技术主义的倾向。我们国家近几十年的飞速发展是以改革开放为基础的,开放中我们引进了很多西方的先进技术、理念,革新了生产方式、管理观念,使得过去一直延续的人治为主的体制逐步的法制化、规范化,这一转变从制度上可以比较快的实现,但是在人们的思想深处,千百年来形成的、并不断延续下来的思想根本却不是一下子就可以扭转过来的,知识爆炸,三十年甚至更短时间就可以是一个周期,但是人的思想却没有办法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全部焕然一新,在这种“表里不一”的情况下,过分的强调体制化,就会出现许多的不协调因素。正如刘铁芳在《走在教育的边缘》序言中说的:“随着社会变革的逐步完成和社会组织层面体制化的逐步深入,教育自身也在没有被现代性充分洗礼的背景下急迫地进入了体制化的轨道中,深度体制化之中的教育日渐成为一种越来越精致的技术。每个人按部就班,把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做得精细、到位,而不需要关心这种实践样式本身教育价值与意义,这使得教育实践中的技术主义倾向十分明显,教育缺少了内在的灵魂。教育的发展走到这一步的时候,人们开始转向思考教育的人性化、生命化。

1993年,黄克剑先生首次提出教育是“对人的成全”的话题,开启了对教育生命化研究的新领域。8年后,黄克剑先生对先前提出得教育是“对人的成全”做了更进一步的阐释:“教育所要做的事可以放在三个相贯通的层次去理解,即授受知识,开启智慧,点化或润泽生命”。其中的“生命”之意味表述得更详尽,奠定了生命化教育的理论基石:生命化教育是一种成全生命教育。

二、人性化、生命化教育的历史分析

细究一下这个命题,并非仅是现代社会背景下的新生论题,而是教育本源的回归。早在孔子时代,教育就具有了人性化、生命化的特色,孔子的教育思想(不是教育体制)可以说充分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启发、引导和发掘,而不是塑造、强制。古印度释迦牟尼佛时代,如果也用“教育”来诠释释迦牟尼佛对当时民众的教化,那更是一种凸显生命的教育,是一种“对众生心灵的救济”,直接针对人的真实的生命。只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出于自我本位、主观欲望的私欲,曲解并扭曲地利用了它。我们的教育逐渐发展成为按照一定的格式去塑造人,按照一些人的主观愿望去打造未来所需的人才,当这些格式、主观愿望越来越规范化,越来越法制化的时候,教育就变成了扼杀人们心灵的工具,人们只注重规范和体制,忽略了作为一个完整生命的人的感受。人的生命是多姿多彩的,是复杂但完整的系统,任何一种或是几种教育的模式都无法满足生命成长和进化的需求,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充分的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作为教育者,只有以生命化教育为指导,才有真正的理解和对学生深深的爱,才能真正做到民主和平等。因为每一个生命都有其独特性,也都有其共性,小草、参天大树;大象和蚂蚁他们都是生命,但是他们又有很大的差异,以一种平等的心怀去对待、敬畏,这就是尊重。对自然界的生命现象我们很容易的就能做到尊重他们的差别,可是对千差万别的人的生命现象为什么硬是要把他们扯平到统一标准上来呢?改革现在的教育理念,打破传统的、固有的、僵化的教育教育模式,以“成全人”为基点,使教育真正起到“点化和润泽生命”的作用,实现教育人性化、教育化的目的。

三、对人性化、生命化教育的思索

首先,人性化、生命化的教育不应该流于一种模式,而应该是一种观念和态度的渗透。生命化教育提出“教育是慢的艺术”,是教育者慢慢感悟着生命,感悟着教育,是他们渐渐地用生命感悟教育,提炼出成全生命的灵活方式,达到“润泽或点化生命”的教育目的。当然这样的教育不仅仅是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也包含着学生给与教师的启发,或者说是生命的启发,因为真正的教育应体现出生命与生命的交流,或说是心与心的交流,真情与真情的交流,没有被学生感动过的教师很难说已经体悟了真正意义上的生命化教育。

其次,人性化、生命化教育是以尊重生命、成全人为出发点,具体体现为对学生个体差异的理解和尊重,使千差万别的学生都能在教育中获得生命质量的提升和升华。生而为人,就应该充分体现出人应该有的尊严,人类的尊严是通过教育实现的,刚刚出生的婴儿是蒙昧无知的,人的成长过程就像社会的发展一样,甚至可以说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教育可以使人继承先人的文化遗产,省却许多的摸索和尝试错误,并通过这些知识启迪内在的智慧,获得高质量和高品位的生活,充分展现出心灵的自由。“真正的教育、好的教育只是‘促使灵魂的转向,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 ‘使心灵的和谐达到完美的境地是以知识的陶冶与智慧的激发来‘照料人的心魄,使人的心智保持健康和良性运作的姿态,实现生命内在的和谐和心灵的完善,提升人的生存境界,在此过程中实现人生幸福的追求,也实现了教育的目的。”生命应该是令人敬畏、得到尊重的,不管它是以什么方式呈现,但是作为生命来说他们是平等的。就学生来说,每一个人都可以以自己特有的方式、速度、及最终的不同水平发展并融入社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也好比是游泳,他们可以是仰泳、蛙泳、蝶泳、自由泳还是狗爬式,只要能过得了河,又没有违规,就不应该有太多的限制和束缚。教育的作用和目的就是帮助这些学生按他们自己的方式去发展,给与他们尽可能大的帮助与自由发展的空间。

最后,人性化、生命化教育的过程中应充分体现人性温馨的一面,充分展现出生命的鲜活特性,而不应该是死板的、教条的、冷冰冰的机械程序。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过程,“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既然是心灵的教育,就应该是心与心、情与情的交流与碰撞,简单的规范或复杂的道理若果没有生命的润饰是没有办法对另一个生命产生影响的,“只有那些深深地影响你的生命,滋润你的灵魂的内容对你的一生而言才构成真正的教育”。作为一个把人性化、生命化教育理念贯彻到教学中的教师而言,应该是对生命本身有着深切感悟的人,是在生活中对人生有深深的体验和深入的思考,并把它浓缩、提炼升华成为生活的指导,并且坚定不移地朝着人生的喜悦、幸福不断迈进的人。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做到尊重每一个学生,因为在他眼里,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都有追求快乐、幸福的愿望和权力,教师也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学生实现这个愿望,也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地创造出感动生命的瞬间精彩教育片段,否则难免流于空洞的说教。

生命化教育是当代新形势下一个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要课题,怎么样才能够把这一理念充分地贯彻到教育实践中,使我们的教育都彰显出生命的光彩,还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期待我们的学校早日盛开生命之花。

参考文献:

[1]刘铁芳.走在教育的边缘.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版

[2]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北京:三联书店.1991年版

[3]张文质.教育是慢的艺术——张文质教育讲演录.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猜你喜欢
人性化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什么是“好的教育”?
人性化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加入人性化考量令体验更佳 TDG Audio IWLCR-66 & IWS-210
“扶不扶”的人性化选择
浅谈人性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