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30年光辉历程 推动社会主义文学大发展大繁荣——“中国改革开放文学论坛”纪要

2009-02-04 02:51肖惊鸿
文艺报·周五版 2009年3期
关键词:深圳改革开放作家

肖惊鸿 孙 夜

2008年12月1日,中国作家协会和中共深圳市委、市政府联合主办的“中国改革开放文学论坛”在深圳举行。此次论坛,是从文学角度对改革开放成果的一次回顾总结,是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一次标志性活动,是一次高规格的文学学术研讨,是2008年度中国文坛最引人注目的文学盛事之一。

此次论坛的宗旨是“总结、探讨、宣传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文学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重点研究优秀文学作品、文学思潮和现象,为文学创作工程实施和文学精品创作提供良好舆论氛围、理论准备和学术支持”,目的是总结、研讨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文学事业的成就和经验,研究分析当前文学创作、评论中提出的新问题新课题,进一步推动文学事业大发展大繁荣。这既是对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的隆重纪念,也是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推动文学大发展大繁荣的一个具体举措。本报兹特辟专版发表这次论坛的纪要、有关方面领导讲话与专家发言摘要。 ——编者

中国作家协会和中共深圳市委、市政府联合主办的“中国改革开放文学论坛”,2008年12月1日在深圳举行。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作为改革开放伟大事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30年来,我国文学事业蒸蒸日上,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心,实现了文学创作、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的进步与创新,迎来了文学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可喜局面。回顾这30年的文学历史进程,既是总结成就,也是反思问题,从而掘进于未来。

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全国人大常委、时任中国作协党组书记金炳华,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陈建功,中共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刘玉浦,中宣部文艺局局长杨新贵,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林雄,深圳市委副书记、深圳市市长许宗衡,深圳市委常委李意珍,深圳市委常委、秘书长戴北方,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京生,深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段亚兵,深圳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董小明,深圳广电集团总裁王田良等出席了论坛开幕式。金炳华、刘玉浦、杨新贵在开幕式上作了重要讲话。铁凝、金炳华、陈建功、刘玉浦、杨新贵、许宗衡、林雄以及作家代表贾平凹、洪子诚共同剪彩揭开论坛序幕。深圳市委常委李意珍主持了论坛开幕式。近百名来自全国各地和深圳的作家、学者参加这次论坛。参加论坛相关文学活动的还有深圳市百名以上创作比较活跃的作家、深圳大学文学院的师生、热爱文学的中学生及打工作家。

此次论坛由中国作协创研部、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文联和改革开放30周年文学创作工程组委会办公室承办,深圳报业集团、深圳广电集团、深圳出版发行集团等单位协办。内容由“改革开放文学论坛开幕式”、“改革开放30年文学成就展”、“30年中国文学学术研讨会”、“茅盾文学奖得主与读者见面会”、“文学名家与深圳市民互动”等活动组成。

一、开幕式回顾和总结了改革开放30年来文学发展繁荣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对文学创作工程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开幕式上,金炳华首先代表中国作家协会向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对长期以来高度重视和关心文化建设和文学事业,对中国作协工作给予大力支持的广东省委、省政府和深圳市委、市政府以及深圳市委宣传部、市文联等有关部门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他说,这次论坛在我国改革开放前沿,30年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巨大成就的深圳市举行,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深圳市委、市政府和中国作协于2006年9月启动了中国改革开放文学创作工程。两年多来,我们共同组织了一批批作家到改革开放第一线采访采风、深入生活,激发创作灵感,积累创作素材;在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工程中特设改革开放文学专题,扶持了一批改革开放题材的重点作品;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中国作协所属的文学报刊、网站等开辟改革开放文学创作专栏;同时陆续开展改革开放文学调研、研讨、展览、评奖和评论等一系列活动。这项文学创作工程已经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涌现了一批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优秀作品。他指出,改革开放30年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引下,文学生产力获得前所未有的解放。我国社会主义文学紧扣时代脉搏、贴近群众生活、反映人民心声,文学创作在题材、体裁、风格等方面日益多样,作家创作的艺术手法更加丰富,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作家和作品。同时,文艺理论与评论也获得了长足发展,成就突出。文学作品又为影视、动漫等艺术门类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母本,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正在逐步走向世界。文学界呈现出队伍大团结、创作大繁荣、事业大发展的生动局面。同时开幕的“中国改革开放文学成就展”,就是对30年来文学成就的一次集中展示。这些成就,是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党的文艺方针政策得到正确贯彻,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辛勤耕耘、努力工作,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取得的。

金炳华指出,改革开放30年的文学道路,是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继承弘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和革命文学传统,吸收和借鉴外国优秀成果,不断开拓视野,实现文学创新,一步一步走过来的。改革开放30年文学发展的历程表明,加强和改善党对文学工作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是文学繁荣发展的根本保证;坚持以人为本、为人民写作,是文学发展繁荣的最终目的;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30年文学发展繁荣的基本途径;加强作家队伍建设,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的关键环节;遵循文艺规律,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是文学发展的强大动力;开展科学健康说理的文学批评,是文学发展繁荣的有力支撑;正确处理普及与提高的关系,是文学发展繁荣的重要原则;加强对外文学交流,是文学发展的重要条件。回首过去,我们无比欣慰;展望未来,我们满怀信心。我们要认真回顾和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文学发展繁荣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学大发展大繁荣。

刘玉浦在致词中说,为顺应时代要求、更好地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2006年中国作协和深圳市委、市政府联合发起了“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文学创作工程”。工程启动两年多来,得到了包括深圳作家在内的全国广大作家的积极响应和踊跃参与,大家坚持“从人民创造历史的实践中集聚创作动力,在讴歌时代进步中推动文学进步”这一改革开放文学创作的主旋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第一线,创作了一批反映人们心灵呼唤、表达时代迫切要求的现实题材作品。我们举办中国改革开放文学论坛和成就展,就是要通过集中展示广大作家辛勤耕耘所取得的成就,系统地总结创作工程所积累的经验,更好地探索通过文学作品来表现时代风貌、讴歌时代精神的创作规律,鼓舞和激励广大人民群众继续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宏伟事业,共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辉煌的美好明天。

二、“改革开放30年文学成就展”是对全国改革开放以来重要文学成果的一次形象生动的集中性展示

“改革开放30年文学成就展”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由中国作协指导、中国现代文学馆承办的“中国改革开放文学成就展”,是对全国改革开放以来重要文学成果的一次集中性展示,以及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的部分现当代文学大师手稿、珍贵版本等。第二部分是由中国作协指导、深圳市委宣传部和深圳市文联承办的“改革开放30年文学创作工程成果展”,成果展由“文学的春天”、“文学的脚步”、“文学的光荣”三部分内容组成,将改革开放30周年文学创作工程启动以来涌现的优秀文学成果、文学活动以图片形式进行了集中展示。与会领导和专家学者们兴高采烈地参观了展览,对改革开放取得的文学成果有了进一步形象的认识,并给予高度评价,对指导、策划、筹备这项工作的中国作协和深圳市委表达了敬佩之情。

三、“30年中国文学学术研讨会”是这次论坛的核心部分,站在中国文学发展的高度,对改革开放30年中国文学所走过的光辉道路进行思考和总结,探讨和宣传了中国文学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展望了辉煌的文学未来

12月1日,“30年中国文学学术研讨会” 在深圳图书馆召开。这是这次论坛的最核心部分。铁凝、金炳华、陈建功、杨新贵、许宗衡、王京生、李平出席会议并发表了讲话。洪子诚、雷达、贺绍俊、潘凯雄、李敬泽、彭学明、王必胜、白烨、谢有顺、胡殷红等学者、作家在会上作了专题讲演。深圳文联专职副主席杨宏海、谢君心、王廉运、姚峰,深圳作协专职副主席李兰妮、深圳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胡经之、深圳报业集团副总编辑杨黎光等近百人出席研讨会。深圳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董小明和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胡平主持会议。

研讨会开幕式上,铁凝首先代表中国作家协会向此次研讨会的开幕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对长期以来深圳市委和市政府热情关心和高度重视文学事业,对中国作协工作给予了大力的支持表示由衷的感谢。她说,“中国改革开放文学论坛”的举办,是今年我国文学界的一件大事,一次盛会。首先是因为这一论坛秉持的宗旨所体现的理论品格和现实精神。“中国改革开放文学论坛”的宗旨是“总结、探讨、宣传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文学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重点研究优秀文学作品、文学思潮和现象,为文学工程实施和文学精品创作提供良好舆论氛围、理论准备和学术支持”。此次论坛的论题,正是对改革开放30年中国文学所走过的光辉道路的思考和总结,是这一宗旨的体现。来自全国各地的作家、评论家在一起深入讨论,不仅是对30年来我们所坚守的文学价值信念的确证,更是对未来辉煌文学前景的期待;不仅为当代中国文学研究者所关注,同样会引起广大作家和读者的兴趣。我相信,只要我们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热切关注当代创作实践,深刻总结30年来文学发展的经验,那么,此次论坛不仅对文学创作具有理论和学术意义,而且对当代文学的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铁凝说,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八次文代会和第七次作代会的开幕式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向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文艺工作者发出号召,要求我们投身讴歌时代的文艺创作活动,要求我们投身人民的怀抱,反映人民的心声,要求我们发扬创新精神,开拓文艺的新天地,要求我们努力做到德艺双馨,积极履行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职责。中国改革开放文学论坛的举办,就是我们发扬创新精神、开拓文艺新天地的具体行动。

许宗衡在致词中介绍,在都市文学长足发展的同时,深圳还形成了打工文学、中学生阳光写作等特有的文学现象,读书月、市民文化大讲堂等深圳知名文化品牌活动,也成为推广文学的有效载体。这些都为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深圳的文化软实力作出了突出贡献。一个被称之为文化沙漠的深圳,如今已成为生机勃勃的文化城市。

杨新贵在致词中针对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文学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提出几点深刻启示:一是坚持重在建设,推动发展繁荣;二是坚持民族使命,弘扬民族精神;三是聚焦现实生活,唱响时代主旋律; 四是针对普通群众,反映人民心声;五是坚持改革创新,开创文学发展的新局面。

研讨会以“改革开放30年文学:成就、反思与掘进”为中心议题。目的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总结30年中国文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成功经验,发现问题、寻找差距,推动文学创作和理论研究工作,书写文学事业的新篇章。与会领导和专家经过热烈研讨和广泛交流,全方位回望和梳理了改革开放30年的文学成就和文学形态,探讨了当下中国文学创作和理论评论中的新课题,并在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下,展望了中国文学界大发展、大繁荣的未来。

陈建功在研讨会上作了题为《改革开放30年的文学》的报告,站在时代的高度,对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文学做了精辟的总结。他认为,改革开放30年中国文学发展的基本特征是:一、党加强和改善了对文艺的领导,清除了“左”的影响,排除了右的干扰,为社会主义文学的繁荣发展开拓了广阔的道路。二、中国文学找回了作家作为创作主体的地位,告别了“无我”、“非我”的时代,使文学以鲜明的个性,呈现了自身的魅力,使社会主义文学百花园呈现异彩纷呈的格局。三、中国文学找回了久违的创新精神,焕发巨大想象力的30年,对“美文”的追求,崭新文体的尝试,已经蔚然成风,社会对艺术的创新予以极大的激励,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四、中国文学找回了放眼世界、洋为中用、兼容并包、大胆吸纳世界先进文化的勇气的30年,又是我们找回了继承传统、古为今用的自信的30年。五、中国文学界以“精神文明重在建设”为原则,采取“民主、团结、鼓劲、繁荣”的方针,服务作家,动员文学大军浩荡向前的30年。六、中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经济的、科技的强劲支持,推动文学“与时俱进”,面对新挑战的30年。七、文化需求日渐多元化的30年,这使文学在丰富提升民族的情感品位和满足人民的娱乐需求等不同的向度上呈现了不同的姿态,预示着未来中国文学将呈现更加缤纷多彩的前景。

研讨会上,与会学者、作家就30年文学史、文学审美经验、文学文体的发展、小说语言艺术演变、散文发展情况、民族文学的民族品格、青年作家文学创作、文学出版业、文学期刊、文学文情代际状况、网络文学发展等专题进行讲演。深圳作家杨黎光、评论家杨宏海也分别以改革开放与报告文学创作、改革开放与深圳文学为题作了讲演。

洪子诚批驳了西方汉学家关于中国当代文学的“垃圾论”,提倡批评家多做一些经典性的工作,并对当代文学评价中小说的中心地位和诗歌的缺席现象提出了不同的见解。

雷达在关于30年文学审美经验反思的发言中,梳理了30年长篇小说创作成绩,指出了当下长篇小说人文精神的诉求、审美意识的彰显和思想内涵的挖掘等重大变化。

贺绍俊从自觉的文体意识、急风暴雨般的文体革命和文体发展的意义三方面探究了30年文学文体的发展,并从文体的超前性和文体的焦躁症两方面提出了反思。

胡平从语言风度的成熟、语言能指意味的丰富和语言文化底蕴的深厚三个方面总结了30年小说语言形态的显著演变。

王必胜从散文的分类分期上对30年中国散文发展状况作了详细概述,并对散文的减负、防伪、打假、瘦身、滥情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忧虑。

彭学明指出,博大深沉的民族情怀、泱泱浩浩的民族气象、清洁纯净的民族品质和坚韧磅礴的民族精神构成了民族文学的民族品格。

谢有顺提出中国青年的文学代表着当代文学最重要的一部分。分析了青年文学作为当代文学的主流所产生的作用,同时也指出青年作家的局限性。

潘凯雄从复苏期、转型期和新世纪三个分期及其特点描绘了文学出版从复苏走向兴盛的轨迹。

李敬泽以他的切身经验就30年文学期刊的演变做了梳理,提出文学期刊需要向前辈学习,要勇敢地肩负起对中国文学的责任。

白烨指出30年文学文情代际最重要的收获在于,他们的文化精神和审美风尚的相互碰撞、补充、弥合和启迪,实现了代际的衔接和总体过程的深层次和多样化。

胡殷红提出,网络文学不是文学专业人员的专利,网络文学作品的价值与网络本身无关,中国作家网这样的官方网站的存在有着必要性和合理性。

深圳作家杨黎光谈到他在改革开放当中报告文学的创作实践,提出报告文学作家应该是一个行动主义者。

深圳评论家杨宏海介绍了深圳文学的三个实验:一是丰富了当代文坛的文体写作和人物形象,二是打工文学和青春文学,三是体制外作家的培养和发展。

胡平在主持发言中讲到,上述作家学者的发言,形成了有关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高端问题,提出了很多见解。这些见解覆盖面广泛、问题重大。由于参与论坛的专家学者对于30年中国文学有着长期的、长达数十年之久的研究和大量的文学实践经验,这一次提出的系统的观点,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本次论坛产生的一批论文将引人注目,将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产生影响

通过充分的交流和研讨,与会者一致认为:30年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我国的文学界实现了历史性的巨变,在党中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呈现队伍大团结、创作大繁荣、事业大发展的良好局面。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的文艺繁荣政策更加深入人心,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文学创作主体、生产方式、审美需求、消费需求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文学创作环境空前融洽、和谐;文学表现的内容、创作的题材空前广泛;文学的风格、样式、流派空前丰富;文学规模空前之大、作品数量空前之多、群众对文学的选择范围空前之广。文学迸发出空前的活力。我国的文学进入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中国文学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力量,正在国内外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对团结最广大的文学工作者,推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推动中国文学更加和谐健康发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四、“茅盾文学奖得主与读者见面会”是市民享受文化权益的一个亮点,是论坛、文学贴近大众的又一次体现

12月1日下午,由论坛组委会安排,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得主贾平凹、周大新和麦家在深圳中心书城参加了“茅盾文学奖得主与读者见面会”,回答了读者提出的相关问题,并在现场签名售书。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受到市民们的广泛欢迎。

贾平凹说:“在深圳中心书城签售还是第一次,但我来深圳签售已经有好几次了,每次来都感觉很亲切。到深圳签售与其他地方还不一样,其他城市是一人拿一本书,深圳的读者往往是一人拿一摞子书。”麦家也说:“我参加过一个世界读书日活动,知道深圳的人均购书量全国第一。读书可以温暖人心,在深圳能因为书跟大学生坐在一起,我感到很荣幸。”

对于文学边缘化的话题,麦家说:“文学被边缘化是一种正常现象,文学本来就不应该在聚光灯下。因为作家是一个观察者,在聚光灯下他就无法冷静地观察。所以说文学的边缘化不是坏事。”贾平凹说:“杨丽萍说过一句话我很赞成,‘我来这个世界是观察的,不是传宗接代的。我也是一个观察家。50多岁的人与20多岁的人对写作的态度不同,我不仅把它作为兴趣、爱好,也把它当作生活来源。文学边缘化了,我以后还要靠写作吃饭。”周大新说:“边缘化就意味着书的销量减少了,但看到今天来了这么多读者朋友,我还是很高兴,很有信心。”

五、“文学名家与深圳市民互动”是论坛的现实精神的进一步体现,以其丰富的含量成为此次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

12月2日上午,贾平凹、白烨、谢有顺、肖惊鸿、谢君心、唐海海等前往深圳翠园中学与中小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深圳中小学生文学创作,成为一种“阳光写作”,是深圳文学的一个亮点,在国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成立中学生文联,也是国内文坛开先河之事。深圳市教育局一直关注和支持深圳的文学事业,积极推动并与深圳市宣传文化部门联合打造“阳光写作”的文学品牌,取得了成果,积累了经验,也为配合中国改革开放文学论坛的成功举办、搞好“名家与深圳中学生面对面”活动提供了保证。

12月2日上午,洪子诚、胡平、潘凯雄、李敬泽、麦家、王廉运、南翔、苏曼华在深圳大学师范学院国际会议厅与大学生交流。深圳大学直接参与了深圳的文学事业,推动了深圳文学创作和研究的发展,并长期与市文联、作协合作,在打造深圳文学品牌、培养作家和文学理论家、推动出作品出精品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积累了经验。

第四届中国打工文学论坛同时举行(即文学名家和打工作家面对面)。12月2日上午,陈建功、雷达、贺绍俊、周大新、彭学明、王必胜、李朝全、杨宏海、李桦等,前往宝安石岩劳务工博物馆参加第四届中国打工文学论坛。宝安区是中国打工文学的发源地,是外来务工者最集中的地区。迄今已成功联合举办了三届全国打工文学论坛,以及北京打工文学论坛,积累了经验,扩大了影响,

第四届打工文学论坛是“中国改革开放文学论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会议由深圳市文联专职副主席杨宏海主持,专家们总结了打工文学的创作经验,就如何推动全国打工文学的有序发展、开创打工文学发展的新局面与宝安区为主的打工作家进行了研讨、对话、交流,论坛致力于打造打工文学的文化品牌,以期使深圳文学界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登上新的台阶。陈建功在论坛上说,30年前知青文学、反思文学的产生直接影响了中国当代文学史的进程,究其原因,是由于“我们积压了十年的情感、生活积累一下爆发,形成了文学大潮”。而现阶段的打工文学,也积累了全国各地的情感资源,不知不觉中与30年前的文学大观形成了呼应。“打工文学有雄厚的情感积累,现在才刚开始做,以后一定会迎来井喷期。”但他也告诫一些转型成为专职作家的打工文学作者,要保持一种“在场感”,要珍惜自己的经历和情感资源,才能写出有质感的作品,这也是成为大作家的必由之路。

六、此次论坛宣传到位充分,在全国引起较大反响

为做好这次论坛的宣传报道,市委宣传部和市文联精心制定了宣传报道方案,多次召开有关工作会议。中央、省、市20多家报、网、台、电视媒体,派出精兵强将全程跟踪,对论坛各项活动进行了全方位立体式的报道。截至活动结束,仅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电讯》《中新社电讯》《文艺报》《文学报》《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晶报》《深圳晚报》《南方都市报》等报纸上就刊发报道96篇约15万字,图片118张,专版24个,专辑2叠;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深圳电视台、深圳电台播出论坛通讯、消息20多条;新浪网、中国作家网、广东作家网辟出专门版面,发布论坛相关文章10万多字。根据权威搜索网站google统计,迄今为止已有80.8万个关于这次论坛的查询结果;著名搜索网站百度,也有9640个关于这次论坛的相关网页。宣传声势大,图文并茂,生动热烈,持续时间长,效果好,引起全社会对文学的关注,也再次引发了人们在改革开放新的形势发展中对经济特区的观察和思考。

猜你喜欢
深圳改革开放作家
作家谈写作
当下深圳,魅力何在?
作家阿丙和他的灵感
改革开放40年民族影像志
深圳改革叙事起点:
我和我的“作家梦”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因改革开放而生 因改革开放而兴
改革开放:干点什么最时髦
感应电机的直接速度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