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历史上以人名命名的三所军校

2009-02-03 07:50
党史博览 2009年9期
关键词:彭湃步兵军校

散 木

在人民解放军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三所以人名命名的军校,它们是工农红军郝西史大学校、工农红军彭杨步兵学校、工农红军公略步兵学校。

工农红军郝西史大学椅

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后,一支由中国共产党绝对领导的、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新型人民军队诞生了。

在红军日益壮大的前提下,组建一所由中共独立领导的军校的任务被提到议事日程,一些红军部队相继成立了随营学校,以解决对部队基层指挥员培养的需求。

1931年10月,红一方面军将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的随营学校合并组建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这是红军历史上最早又较大的一所军校。军校由萧劲光、何长工、邓萍等负责组建,先后担任校长的有萧劲光(未到职)、叶剑英、刘伯承、何长工、周昆等,校址在江西瑞金。这所军校开设有步兵科、政治科和特科(包括机枪、炮兵、工兵等特种连队)。随着战争的需要和学校规模的发展,又开办了政治营和军事营等训练班。1932年5月准备开办第三期时,校名改为中国工农红军学校(简称红军学校或红校)。

1933年。根据反“围剿”斗争的需要,苏区开展了大规模的“扩红”(即“扩大红军”)运动,红军又组建了一些新的军团和一些新的兵种,而此时红军部队中的指挥员、特种人才和训练人员却非常缺乏。因此,为了加紧培养红军的各级干部和专门人才,这年10月,中革军委决定把红军学校扩大为五所军校,其中的一所是红军大学校(简称红大)。不久,为了纪念在广州起义时牺牲的苏联驻广州领事馆副领事郝西史,红大改名为工农红军郝西史大学校。

1927年12月发动的广州起义是中共继南昌起义、湘赣边秋收起义之后对国民党的又一次英勇反击,也是中共以苏联革命为模式在城市建立苏维埃政权的一次尝试,在国内外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因此也遭到了国民党军队的血腥镇压。国民党军张发奎部三个多师和驻守广州珠江南岸的李福林的第五军一部,在英、美、日、法等国的军舰和陆战队的支援下。从东、西、南三面向起义军反扑。起义军和工农群众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战斗,但终因实力悬殊,起义失败。惨遭杀害者高达5000余人,其中就有郝西史。郝西史是苏共党员,也是一位苏联红军将军。当时,张发奎的部队包围了苏联驻广州领事馆,随即包括郝西史在内的五位苏联人被杀害。

郝西史牺牲后,受到了苏联的褒奖。为了纪念这位牺牲在中国土地上的苏联红军将军,中国工农红军也将自己的军校——红大,以郝西史的名字来命名,以此作为永久的纪念。工农红军郝西史大学校当时主要是培训和提高红军的中级军事指挥员和政工人员,它也是解放军历史上唯一一所以外国人的名字命名的军校。

工农红军彭杨步兵学校

当年红军学校扩大为五所,其中一所是红军第一步兵学校。它以原红军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六期学员为基础扩编而成,其办学的主要任务是培训和提高红军的初、中级指挥员。为了纪念彭湃烈士和杨殷烈士,红军第一步兵学校改名为工农红军彭杨步兵学校。

彭湃和杨殷都是广东人,也都是大革命洪流中的中共重要领导干部。彭湃曾任国共合作时期的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秘书、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主任,还是中共五届中央委员。大革命失败后,彭湃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任中共前敌委员会委员,随后叉在八七会议上当选为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委员,不久负责领导海陆丰农民武装起义,建立海陆丰苏维埃政权。广州起义时,他被任命为广州苏维埃政府人民土地委员。起义失败后,他继续领导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的余部在海陆丰地区坚持斗争。1928年7月,中共六大之后,他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和委员,同年被调到上海,任中共中央农委书记兼江苏省委军委书记。

杨殷曾参与领导省港工人大罢工。八七会议后,他任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兼省委革命军事委员会主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委员,不久也参与领导了广州起义,任广州苏维埃政府肃反人民委员。张太雷牺牲后,他还被任命为广州苏维埃政府代主席。1928年7月,在中共六届一中全会上,他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和候补常委,并任中共中央军事部部长。此后,又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常委、中央军委委员和主任,以及中共江苏省委军事部部长等。

1929年8月24日,由于叛徒告密,彭湃、杨殷以及颜昌颐、邢士贞、张际春等在召开中央军委会议时被租界巡捕房的巡捕和警察局的包探逮捕。在狱中,他们不畏牺牲,保持气节。最后,彭湃、杨殷、颜昌颐、邢士贞英勇就义。

当时的《红旗日报》刊载了周恩来撰写的《彭、杨、颜、邢四同志被敌人捕杀经过》,记述了彭湃、杨殷等的事迹,如:“他们入警备司令部后,已知必死,故他们传出书信多是遗嘱之词。他们嘱咐党中同志不要因他们被捕而伤痛,要继续努力谋得革命的发展。……彭湃、杨殷、颜昌颐、邢士贞四同志行刑时,慷慨地向士兵及在狱群众说了最后的赠言,唱着《国际歌》,呼着口号出了狱门,引得一般士兵及狱犯都痛哭失声,甚至看守所员工都为之掩面。有一狱犯特杀鸡一只望空致祭,可见其感动之诚!”

为了纪念彭湃和杨殷,红军第一步兵学校更名为工农红军彭杨步兵学校。该校下设两个军事营、一个政治营、一个参谋营,主要是训练连、排级干部。

工农红军彭杨步兵学校共办了三期,1934年10月,该校编入干部团,开始了长征。

工农红军公略步兵学校

当年红军学校扩大为五所,除上述两所军校以及红军特科学校(主要负责培训和提高红军的特种部队。如炮兵、工兵部队的指挥员和专门人才)、游击队干部学校(主要是培训和提高游击队干部),还有一所是红军第二步兵学校。红军第二步兵学校的任务是培训和提高红军初、中级指挥员,后来为了纪念在第三次反“围剿”中牺牲的黄公略,该校改名为工农红军公略步兵学校。

黄公略是毛泽东的湖南老乡。毛泽东有词云:“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蝶恋花-从汀州到长沙》)这是对黄公略的极大推崇。

黄公略早年在家乡湘乡读书,从小就同情劳苦人民,好打抱不平,立下报国的志向。后来,黄公略与彭德怀一起考入湖南陆军军官讲武堂,并在毕业后投身北伐战争。不久,又考入黄埔军校,在大革命的风暴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又发展了彭德怀、彭绍辉等人党。黄公略曾担任所在部队随营学校的校长。在他的教诲和影响下,很多学员后来成为红军的优秀干部和领导者。

1928年,黄公略和彭德怀等领导了平江起义,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由此诞生。此后,黄公略率红五军一部在湘鄂赣边开展游击战。他依靠地方党组织、游击队和人民群众,采取化整为零、避实就虚、声东击西等灵活的游击战术,不断取得胜利。黄公略曾任红五军副军长、红六军军长、红三军军长等。他所开辟的赣西南苏区,为后来建立中央苏区奠定了一定的基础。1930年7月,毛泽东率领红四军、红十二军与红三军会合,由此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并相继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多次“围剿”。

1931年4月,蒋介石发动了第二次“围剿”。在白云山战斗中,黄公略率部大胜。为此,毛泽东又写了一首《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这里的“飞将军”,就是对黄公略及其率领的红三军的赞誉。9月15日,在一次部队转移中,敌机的子弹射中了黄公略。17日,毛泽东亲自主持了黄公略的追悼会,当时会场上的挽联日:“广州暴动不死,平江暴动不死,如今竟牺牲,堪恨大祸从天降;革命战争有功,游击战争有功,毕生何奋勇,好教后世继君来”。

工农红军郝西史大学校、工农红军彭杨步兵学校和工农红军公略步兵学校等,形成了红军高、中、初级干部的一个完整的训练层次,也开创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军校新纪元。后来在长征过程中,这几所军校合并组成为干部团,随中央纵队一起行动。其中,原彭杨步兵学校编为第一步兵营、原公略步兵学校编为第二步兵营。抵达陕北后,干部团又和陕北的红军干部学校合并,又复称为中国工农红军学校,至1936年6月,扩大为中国工农红军大学。随后,红二、红四方面军也相继抵达陕北,这些部队的军校随之也合并到了红大。再至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前夕,红大又发展成为中国抗日军政大学。

猜你喜欢
彭湃步兵军校
军校物语
我们是光荣的军校教员
纪念彭湃同志诞辰120周年征文启事
关于军校讲台上话语自由度的讨论
九二式步兵炮传奇
“步兵”一词的由来
彭湃入党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