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曙光
为了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近几年,浙江义乌市教育局陆续选派一些城区学校的干部和骨干教师列农村学校任职。2006年暑期,我从义乌市实验小学来到义乌西部的上溪镇溪华小学担任校长。这是一所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的偏远山区小学,有10个班,教职工20人,在校学生不到300名。学生来自14个山村,有一半多学生住校。
初到溪华,我感到既兴奋又新鲜。学校依山傍水,环境清幽。当我呼吸着山区清鲜的空气,把行李放任教师宿舍的时候,心里竟有一丝来度假似的感觉,就是那种在城里待久了,驾车到田间走走的感觉。
我之前工作的实验小学是我市一所龙头学校,规模大,管理规范严谨。我在那里工作了十多年,经历了从普通教师、班主任、中层干部到副校长的身份变化,学校规范严谨的制度文化深入骨髓。对于学校管理,我一直以“正规军”自居,也相信自己能把已有的管理理念和经验用于溪华小学。
但安静下来后,我感受到了这里与实验小学的差距,感悟到了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一些不合理的因素。我明白,先进的管理理念可以输入,实验小学规范化的管理模式可以借鉴,但它们并不完全适合这里。学校“不合理”因素的长期存在,是有其原因的,我必须首先对此进行诊断和开方,我必须先让自己融入这个很小很小的集体,而不是简单地从实验小学进行制度和文化移植。
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得到了梳理和修改,规范化的管理初显成效,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完善,而这些,只是一所学校正常运行和发展的基础。要使一所学校得到根本的改变,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考虑人的因素——学生和教师的工作、生活和精神状态,必须适时进行一些变革,构建溪华特有的学校文化。
一、让乡村孩子的眼里充满自信
山区孩子的成长是我最为关注的。这里的孩子淳朴、见识少、缺少自信的表达,但他们也和城里的孩子一样,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求,也有对未来美好的憧憬,他们希望有更多优秀的教师来教他们。每次看到孩子们躲闪而略显呆滞的目光,我总有一种去改变他们、给他们提供与城里孩子一样的良好教育的渴望。我期望他们成为阳光和自信的人,但这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做到的。我从自己做起,从我的课堂做起,每年,我都任教两个班的科学课,我和孩子们倾心交流,带领他们认识校园植物,观察小动物。在平时的许多活动的设计和安排中,我都要求教师以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为目标。学校还经常邀请教育共同体学校的城区孩子到学校来参加活动。通过有的放矢地开展各种活动,我们听到了孩子们自信而大声的表达,学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每当有客人来访,他们都会主动热情地打招呼。
住校的孩子是一个缺少关爱的群体。他们的父母大多外出打工,无法顾及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为了丰富他们的生活,我利用社会捐助的书籍,开设了住校生晚间阅览室,开放了棋类活动室,并且每周安排孩子们看电影,让他们也能和城里的孩子一样,知道“功夫熊猫”和“狮子王”。
我为调皮好动的孩子购置了30辆独轮车,让他们在放学后的活动时间里尽情游戏。从此,校园里少了吵闹,多了笑声。我校的独轮车队在义乌市的阳光体育展演中获奖,独轮车项目被省教育厅确定为阳光体育活动项目,在全省推广。
二、让“软肋”硬起来
教师队伍建设是山区学校的软肋。溪华小学的硬件设施与城区学校已相差无几,最大的差距在于教师队伍的素质。我们提出了“努力工作,快乐生活”的口号,努力打造一支既有饱满的工作热情,又有较高教学水平的教师团队。
我们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学习和培训活动。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学校实行“每人一课”制度,开展辨课磨课活动。作为省教坛新秀和市学科带头人,我亲历亲为,带头上好教研课。从实验小学来学校支教的教师,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很快,教师们有了明显的进步,而这个进步,主要还是外在的“形”的表现。为提高教师内在的人文素养,我把会议室改建成教师书吧,购买了教学和文学类书籍,订阅了20余种杂志,为教师们创造读书充电的条件。对于平时繁忙的教师来说,学习是很辛苦的,部分教师也有惰性。为此,我为教师们准备了咖啡和茶点,有时亲手冲泡好,在山脚下,在清茶和咖啡的芳香中,等待教师的光临。教师们体会到了我的良苦用心。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教师们在不断进步;在书香和茶香里,我们努力工作,也享受快乐的生活。
在这种氛围下,教师素质提高较快,在许多技能比武中获奖。例如:教师组队参加全市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比武,连续两次获得团体一等奖第一名,连续两年有5位教师成为市优质课获奖者,占全校教师的25%。
三、打造乡村学校的特色文化
1、整理校史,编印《水木溪华》
要使农村学校走向内涵发展之路,必须形成学校的特色文化。我广泛收集资料,梳理了学校近百年的办学史,整理和完善了校歌、校训等;历时两年时间,整理编印了学生读本《水木溪华》。我要让孩子了解自己的学校,知道学校的传统。在校史的整理和撰写过程中,我对这所偏远的山村小学有了全新的认识,也坚定了我传承和发展学校文化的决心。
2、开发棋类校本课程,发扬民间棋文化传统
新课程实施以来,学校经过几年的努力,已经形成了一些特色项目。民间棋类校本课程已初具规模,有相对完善的棋文化的开发方案,编著了《民间棋文化》等活动材料。
但项目实施还在初级阶段,我必须让这个特色项目有所发展,形成学校的特色文化。为此,我们开展了数次大型活动——西瓜棋比赛、百棋大赛等,并且承办了全市的校本课程现场会。这使我校在特色课程、特色活动等方面有了较高的知名度,相关媒体也对此进行了报道,我校连续两年被评为市课改先进单位。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赋予了“民间棋文化”这个当初定位于活动和校本课程的特色项目更丰富的内涵:下棋有“棋德”,我们将其与德育结合起来;下棋有“棋理”,我们将其与智育结合起来,棋类活动本身就是体育项目,我们制作了地面棋盘,用木墩子做棋子,这样,和体育锻炼又紧密结合起来;山区孩子缺乏自信,我们就让孩子们感悟,我们虽然只是象棋中的一兵一卒,但攻城拔寨少不了我们……如今,棋文化已经深深扎根于每一位师生心中,每一位走入校园的人都能感受到浓厚的棋文化氛围,到校视察的教育部体育卫生督察组的领导也发出了“可以在全国推广”的感慨。
在借助开发民间棋类课程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我们也特别注重传承我们的乡土文化。学校地处山区,植物资源非常丰富。在学校久了,我对学校的一草一木也有了感情,能叫出300多种植物中的200多种的名字。我和孩子们一起整理了学校常见的植物名录。2006年以来,学校开展了以“绿色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实践活动,确定了“植物园”建设主题。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初步建成了植物园,种植果树20余种,常见植物200多种。
学校每一个花坛都有一个班级认领和养护,三年级以上的学生,每人都有一个小花盆,里面种植一种常见的植物。这些植物虽不是名贵的花木,却是他们精心照顾和培育的“宝贝”。如今走入校园,你能处处感受到浓浓的绿意,你可以在虞美人飘逸的身姿中,在金黄色的菜花中,在繁茂的香樟树前,在精致的木制鸟屋下,想象瓜果飘香的季节。
近几年,溪华小学发展很快,学校办学水平连年提升,从市教育局对全市100多所学校的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的排名看,我们从2005年的第57名、2006年的第49名、2007年的第42名,到2008年跃居第9名。其中,在全市小学排名中,排在实验小学、绣湖小学和香山小学之后,名列第4。这是各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它让师生们看到了希望,更增添了进步的动力。
编辑燕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