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任何人都渴望得到爱情,哪怕是一个沉沦的妓女。在中西方文学史上有两个命运相似,结局相同的高级交际花。她们在寻找爱情的漫漫长路上,用各自不同的方式演绎着爱的悲歌。这就是陈白露和茶花女玛格丽特。
关键词:陈白露 玛格丽特 爱情悲剧
漫漫千年路,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爱情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恩格斯说:“痛苦中最高尚的最强烈的和最个人的——乃是爱情的痛苦。”而在这个永恒的话题中,有一类女人的爱情尤为艰辛,这就是妓女。妓女,以出卖肉体和感情为职业。但她们也是女人,也有情有意,有自己的爱情。或许正是因为她们看透了人间的虚情假意,反而更加看重,也更加渴望真正的爱情。陈白露和茶花女玛格丽特就是中法文学传统中这类女性形象的突出代表人物。前者代表了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的压抑和迫害下的高级交际花形象,后者则代表了沦落在封建贵族和资产阶级政权把持下的腐朽生活中,追求极度膨胀的物质享受,同时又保有一颗追求真善美心灵的风尘女子形象。她们在某些方面很相似:相似的生活遭遇,如花的美貌,一颗善良的心;她们都尝尽了人间的酸甜苦辣,最终在屈辱与痛苦中悲惨地离开了人世。但她们对爱情却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追求。
陈白露生活在20世纪30年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大都市。她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受过“五四”个性解放思想的影响。在她的身上体现了知识女性的梦想与追求,她是一个很有才华的姑娘。少女时代的她聪明、机敏、美丽、自信,但又很任性,有着自己的恋人。这一切都使得她有足够的自信面对生活。她渴望自由,但父亲的离去断绝了家庭的经济来源。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中,她无奈地离开了养育她的那块充满温馨的土地,带着天真、自信,单枪匹马地闯入了那个纸醉金迷的社会。她依靠着自己的美貌与交际才能在当时社会站住了脚,于是她更加自信,甚至成了自负。金钱成了她追逐的对象,为此她出卖了自己的灵魂和肉体。她坚信自己一定会凭着能力开创出一片天地,但是过分的自负让她没有意识到,她所谓的成功靠的仅仅是她的美貌和身体,无关才华,她只不过是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对象。
但在这个污浊的社会生活的陈白露并没有失去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她仍然怀着少女的纯真情怀,追逐着她的梦,她曾经“憧憬着在情爱里伟大的牺牲”。她爱上了浪漫的诗人,她认为这就是她梦寐以求的幸福,但婚后的生活是平淡的,这与她幻想中浪漫的爱情婚姻是完全不同的。现实与幻想中的巨大差距重重地打击了她,她感到极度失望,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使陈白露陷入了痛苦的泥沼。她的爱破灭了,她认识到要靠爱情和婚姻来拯救她的梦想是不可能的,她选择了放弃。陈白露带着茫然的痛苦迷失在烟雾缭绕的上流社会中。爱情对她来说似乎是很遥远的东西,然而方达生的到来,再一次激起了醉生梦死的陈白露的思想波动,爱的火焰重新点燃,但它也让陈白露看见了自己污浊、扭曲的灵魂。它唤醒了陈白露蕴藏在内心深处的道德责任感,在良心复苏后,她的内心也永远失去了安宁。鲁迅先生曾说:“人生最大的痛苦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她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试图逃离那个肮脏的世界,但在现实中“习惯的桎梏”让她始终无法摆脱。于是在爱情面前她动摇了,她选择了放弃爱情,最终也放弃了自己的生命。陈白露的爱情是苍白软弱的。
我们再来看玛格丽特。她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中,乡村的纯朴和自然是她成长的土壤。她没有受到过什么良好的教育,也没有让人羡慕的生活,更没有超前的思想。她过早地尝尽了人间的辛酸,为了养家糊口,玛格丽特来到了浮华的巴黎,凭着她的美貌与气质,卖笑求生,成为资本主义上流社会的玩物、红极一时的高级交际花。玛格丽特过着让人鄙视又艳羡的奢华生活。
但在她华丽的外表下,在放荡的笑声中,玛格丽特如同她胸前的那朵纯白美丽的茶花,仍然保持着一颗纯真、善良和高贵的心,保持着她独立的人格和美好的理想。她渴望得到纯真的爱情,因为爱情是玛格丽特搭救自己的唯一途径。 当她遇到阿尔芒时,她找到了自己生存的意义,为了爱情,她放弃了剧院包厢、散心马车、精美餐饮、豪华服饰等过去不能离开的一切,割舍了一年挥霍十万法郎的奢侈享受,来到乡间隐居。在爱情温暖的包围下,玛格丽特找回了曾经失去的自我。她变得朴素坚强、勇敢贞洁。她爱得是那么执著,那么彻底。为了爱,她选择了放弃生命,用死来成全她的爱情。沉睡中的玛格丽特依旧美丽如花,就像她胸前偶尔佩戴的那朵血一样红的红茶花,这是她心中如火的情感迸发出的灿烂的光芒。
陈白露面对爱情时,表现的更多的是她的任性、盲目、动摇和软弱。因为任性,在她还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爱情的时候,她盲目地寻找所谓浪漫的爱情。但现实与理想终究是有差异的,所以当爱情的幻想破灭后,她选择了放弃爱情,选择了堕落的生活。当新的爱情来临时,她动摇了,最终软弱使得她再次放弃了爱情,也放弃了自己的生命。而玛格丽特对待自己的爱情,则更多的表现为纯真,理智,执着和坚强。玛格丽特对待爱情纯真如一,当爱情来临时,她理智地放弃了堕落的生活,选择了能够拯救自己的爱情。她对爱情执着,懂得爱的真谛。当爱人受到伤害时,为了爱情,她勇敢地选择了放弃生命来成全爱情。
参考文献:
[1]曹禺.日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
[2]曹禺.曹禺戏剧集[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85.
[3]李银河.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M].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
[4]陈恭敏.什么是陈白露悲剧的实质[J].戏剧报,1957,(5).
[5][法]小仲马.茶花女[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6]苏屹峰.论《茶花女》悲剧的成因[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9).
(李晋晖 河北张家口教育学院中文系 07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