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春兰
最近习得一个新词,叫“限制性信念”。它是说,有很多我们一直坚守或者在潜意识中认同的观念,常常限制了我们的发展和成就。如果能打破这些传统的、限制我们的信念,就一定会让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变得大不一样。
——题记
一直读师范、今天做编辑的我,经常会有老同学求助,希望帮忙发篇刚刚拼凑出来的稿件。我也知道,这样的事情在老师们中间非常普遍,以至养活了很多报刊。可是,我总在想:老师们为什么要花时间做这些无聊的事呢?自己天天都身处教学一线,本该有很多东西可以写啊!事实上,做这些无聊的事情也一样要浪费你的精力,而找关系,买版面,又何尝不是对编辑、读者的亵渎?
在我看来,我们原本可以让没有意义的事情变得有意义,而意义的获得则能够让我们从日常琐碎的生活和工作中解脱,转而体验到一种创造的美。最近我身边这样的故事正在发生。
一日,一位校长找到我,邀请我在有限的时间内主持编写一本书,我拒绝了。这年头中国实在不缺一本书,很多人动不动就攒书。而在我看来,著书立说需要建立在大量的研究基础之上。但是,盛情难却,经过再三考虑,我还是接受了下来。不过,我决定将这一看似简单的工程复杂化,赋予其意义。
于是我和校长谈,我们应该让这次写书的行动变成一次学校多位老师参与的行动式科研,而由我担任科研顾问,让老师们通过这次科研行动学会如何在日常的工作中反思、提炼,将自己的感受、心得记下来。同时,大量的阅读则能够让老师们和自己的前辈对话,学习前人的经验;和孩子们对话,了解孩子们的心理及沟通策略,从而反思、改进日常的教学。
于是,我和老师们做了一场真诚的沟通。
我希望,老师们能够使用同时亲近新媒体,比如通过开博客随时记录自己的研究体验,因为一个不知道未来的教师不可能将孩子们带向远方。
我作为这个小学的“支持力顾问”,主要任务是探寻提升学校赢得支持的理念、方法与策略。无论是这次科研还是学校的长远发展,一定需要多方力量的支持,我希望老师们在我支持他们的过程中体验如何动员资源。
我和老师们交流了写作的体验,分享什么是好的写作状态。我告诉老师们,真实地反映你们的实践与感受,用你手写你心,如果你的文字、思想与心灵能高度契合,你的写作将会更加快乐!
我们将强调分工负责,我们将强调时间节点,因此,我请老师们关注项目推动本身,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一个项目是怎么推进的。
通过这次科研行动,我也想让老师们体验到研究的美感。当人们带着研究的精神去看待自己眼前的工作、看待面对的困难和挑战时,一切将变得超脱,问题和困难只是小时候要面对的一道数学题而已。
校长被激发了,因为我的追求超出了她的想象。尔后,老师们也被激发了。事实上,这件事情也让我变得兴奋:推动这样一个教师团队书写他们自己的历史,当他们习惯性地拿起笔来,记录他们自己,那该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的确,从后来老师们的日记中,我发现“意义的赋予”让老师们变得兴奋。在一个有意义的目标驱使下,让老师们发挥了自己原本没有被发现的潜能和活力。
在他们后来有意识建立的科研博客中,课题的负责人小朱老师写道:“写书的事情校长跟我说好长时间了,我一直没有勇气,觉得很难。一方面是因为有很多东西还需要探索,我心里没有底;另一方面觉得大家都挺忙,有决心完成这个工作的同事不多。因此,对这件事我没有独自承担的勇气和能力。当然,这些也许只是我的感觉和猜测,因为我缺乏自信,对事情总是难以预期。而后来我忽然发现:当我觉得某事没有意义的时候,并不一定是真的,认识上的局限会使我分辨不清。倘若就此放下,也许就错过了一次机会。”
另一位参与写作的小王老师写道:“贺主编带来的一句话让我记忆深刻,触动颇大,‘让没有意义的事情变得有意义这句话让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思考方式。开始接到写书的任务时,我虽没有拒绝,但是从心理上并没有接纳,更没有重视。因为写书这件事情对我这个对写作不感兴趣又很没有信心的人来说,太困难了。经过第一次提纲的讨论,我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我会把这次写书过程,当做一次修炼自己的机会,学习如何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学习‘让没有意义的事情变得有意义,最终使自己在写作上建立起自信心。”
的确,意义的赋予、理想的植入让老师们焕发活力,理想原本可以产生如此的动力!现实中,正是因为我们缺少理想,不主动去赋予各种事务以意义,才让我们原本可以多姿多彩的生活和工作变得琐碎而无聊。牛拴在桩上也是要老的。与其在无意义中虚度生命,不如主动地提出要求、赋予意义,让我们琐碎的生活变得富有创造力。
当然,赋予一切平凡的工作以不平凡的意义的方式,就是养成研究、探究的习惯。在我看来,没有什么平庸,如果你愿意思考,你完全可以把平庸的事情做得卓越。比如北大学生卖猪肉、开鞋店,在早期都曾遭到质疑。事实上,这些传统行业的地位最终还是通过优秀人才的努力而得以提升。
长期以来,一线的老师们很少动笔。而我一直相信,伟大的教育家一定诞生于一线,诞生于那些敢于实践而又善于思考的人中间。当我们重新阅读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这些中外教育家的故事时,我们看到,他们无一不是在日常工作中发现了很多问题,并且积极行动起来去思考这些问题、回答这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
让我们赋予日常的工作以某种或某些高尚的、能带给我们成长的意义,积极地行动并付诸努力吧!
(作者系《人民政协报·教育在线周刊》主编)
(责 编 子 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