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新红 贾桂强
本期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犹太教法典》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天,智者科尼在路上见一个人在种角豆树,便问他:“这树多少年后才能结果?”种树人说:“七十年。”科尼又问他:“你还能活七十年吗?”种树人说:“我在世上见过角豆树,那是前人为我们栽种的,过去为我劳动,为什么我不该为未来劳动呢?”
只要静下心来想一想,我们承受了太多前人的成果。我们要为后人留下点什么呢?
请以“为未来种一棵树”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童。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名校简介
浙江省丽水第二高级中学原名丽水四中,创办于1979年。三十年来。二中人始终秉承艰苦创业、开拓创新、拼搏进取的精神,使二中的发展日新月异,办学条件不断完善,办学质量不断提高,办学特色不断彰显。三十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积极开展艺术特色教育,以“规范加特色”为办学目标,面向全体学生。张扬学生个性,学校声誉与日俱增。特别是近年来,丽水二中从省二级重点综合高中到省一级重点综合高中,从“市级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到“省级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更是一步一个台阶,一年一个辉煌。
浙江省湖州第二中学坐落在湖州市学士路,创办于1901年,2001年11月成功地举办了湖州二中建校100周年庆典。现系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是湖州历史上比较悠久的名校。现有53个教学班,280D余名学生,教职工179人。专职教师159人。中学高级教师47人,省特级教师1人。学校办学始终以培养学生坚持“服务于祖国,奉献于人民”的人生信念,成为“顶天立地有本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学习工作的一代新人为宗旨。
范文展示
为未来种一棵树
浙江省丽水第二高级中学高三(9)班/刘霞
群星璀璨,月光皎洁,那是星月给天空留下的绿洲;
高山巍峨,流水空灵,那是山水给大地留下的绿洲;
奉献之心,付出之美,那是我们给别人留下的绿洲。
我突然发疯似地跑,跑到了时间的尽头。我看到了一个舞动的身影,我明白,那是一种唯美的召唤。
我们总是想着要拿回些什么,我们总是没有考虑要付出什么。我们的一切诺言,在此刻,全然崩溃。是的,我们没有为别人,为后世做过什么,哪怕只是一点点。我思忖着:也该为后世做点什么了。那么,就让我们,为未来种一棵树吧。
为未来种一棵树,既是索取,又是获得;既是付出,又是回报。
为未来种一棵树,种上感恩的种子。李密的“乌鸟私情,愿乞终养”的反哺之情;诸葛亮为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殚精竭虑地辅佐刘禅。这种懂得感恩的情谊是何等的崇高。何等的高洁!感恩,是一个民族的根基,学会感恩,就等于在民族之林屹立了一座坚固而又高大的丰碑。他们为未来种下了一棵懂得知恩图报的树。
为未来种一棵树,浇上奉献的雨水。张謇本是名一心只想考取状元的文人,但在甲午战争后,他勇敢地站了出来,号召“实业救国”,把民族的担子压在了自己的身上。他没有怨言,只是认为这是自己的责任。他的民族荣誉感感染了许多和他一样愿意报效祖国的人。是的,他们用自己的力量,谱写了奉献的篇章。他们为未来种下了一棵懂得奉献的树。
为未来种一棵树,抽出创新的新芽。纳爱斯老总庄启传在集团因污染严重而面临倒闭的困窘局面时,勇于创新,为纳爱斯的明天打下了一片广阔的天空,为自己的未来勾勒出了轮廓鲜明的画卷。是的,他为未来种下了一棵懂得创新的树。
我们总习惯站在自己的立场去感受别人,感受别人为我们留下的,给我们带来的一切。可我们,往往忽略了我们自己应有的责任。
人不是简简单单地只为活着而活着的,也不是纯粹地为自己而活着的。当你的所作所为能给别人乃至后人留下哪怕是一丝的感动与震撼,便已足够了。每个人都不该碌碌无为地过一生。懂得感恩,懂得奉献,懂得创新,要拥有一幅由自己描绘的独一无二的而又有意义的画卷,充实生命的每一天。
在我们感受着“前人栽树,后人纳凉”的时候,我们的心中是否会为之一动?为未来种一棵树,就像前人为我们种树一样。
站在时间的尽头,回首,张望,我看到了很多,明白了很多。我听到了那种唯美的召唤通过流逝的时光从我面前传过:为未来种一棵树吧!
评委赏析
读过材料中的故事我们可以知道,“为来来种一棵树”实际上是提倡一种奉献精神,同我们常说的“前人栽树。后人纳凉”是一个意思。一个人的价值。可以通过他对人类社会的贡献来体现。作者在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正是这个意思。开篇的三句排比,字数相等,形式相同,由“星月”“山水”过渡到“我们”,又引出了“奉献和付出”这一中心,同时还提到了“绿洲”,正好同文题相对应,可见作者的匠心独运。接下来的两段很自然地过渡,又明确地提出了主题“为未来种一棵树”。作者采用了排比段的形式来对主题进行阐述,每一个段落之前都不忘记采用重复的修辞手法,以加深读者对主题的印象,也使文章的感情更加强烈。结尾处,作者用一种唯美的召唤作比,向我们提出了倡议,也使主题得到了升华。
为未来种一棵树
浙江省丽水第二高级中学高三(9)班/何燕芳
静静地倚靠在一棵拥有百年树龄的古树上,听着潺潺流水和着鸟儿清脆歌声的交响乐,看着树枝间闪落的光点,我的思绪翻飞着……
谁能说我们不是幸福的一代。谁能说我们不是站在无数人的肩膀上,谁能说我们不该为未来种一棵树?
不是每一只蝴蝶在汲取了鲜花的精华后就不再深情地回眸,不是每一朵浮云在目送了清风的远去后就不再痴情地守望,也不是每一片绿叶在随着流水飘落到远方后就不再将心中对根的爱燃烧!
顺着黄河长江的足迹我们一路走来,两岸的风景是血与泪的交织,一幅幅感人的画面令人荡气回肠,我们站在路途中,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那么我们是否也该豁达地为旅途上的人提供我们的肩膀呢?就像那些伟大的科学成就,若没有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的坚持,又该从哪里出来呢?总不能凭空捏造吧!
我们并不单单只活在当下,不能只知道接受,即使不为后人着想,也该为未来的我们着想,难道不是吗?
记得有一句台词是这样说的:“功能越多,所担负的责任就越大。”在社会上,献爱心的人很多很多,人们付出爱心,关注7困难人群和弱势群体,而接受爱心的人们自然记住了社会的好,在他们有能力的时候会回报社会。我以为,献出爱心就是为未来种一棵树的行为。
为未来种一棵树,不仅仅是为未来做某一件事,更是为未来储存一种精神,一种品格。
大厦巍然屹立,是因为有坚持的支柱,理想和信仰就是人生大厦的支柱;航船破浪前行,是因为有指示方向的罗盘,列车奔驰千里,是因为有引导它的
铁轨,理想和信仰就是人生列车上的铁轨。还在路途上迷惘的人们,从此刻起为自己寻找一条可以向前的路,人生是一条没有归程的单行线,坚定信念一路向前,这是成功的开始,同时也是为未来种一棵树!
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总是用乐观的精神面对一生,多一份自信,少一份失望;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总是用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多一份感激,少一份抱怨;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总是用顽强的意志面对困难和挫折,多一份勇气,少一份懦弱;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总是寻找他人最好的东西,多一份肯定,少一份挑剔;用积极的心态看人生,阴云满布的天空也会有一米阳光,这也是为未来种一棵树!
静静地倚靠在一棵拥有百年树龄的古树上,我的心豁然开朗,为未来种一棵树,我们能做的太多太多,我们需要做的也太多太多。亲爱的朋友,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为未来种一棵树。
评委赏析
文章最大的特点是语言优美流畅。读起来琅琅上口,足见作者深厚的语言文字功底。开始第一段,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种宁静安详的意境。“思绪翻飞”一词就把我们带入了作者独特的视界。文章当中有三个重要的过渡转折段,分别是第二段、第五段和第七段。第二段连用三个反问,将我们引入了作者独特的视野,也体现了语言的气势。第五段又是一句反问。让我们扪心自问,不能只活在当下,“也该为未来的我们着想”。这句将写作的对象从我们自身转移到了未来,体现了作者写作的内在逻辑性。第七段更是对主题进一步延伸。将“为未来做一件事”抽象化为“为未来储存一种精神,一种品格”,这样文章的中心就一下上升到了精神境界的高度。强调了一种品格的培养与传承,具有更加深刻的人生指导意义。
为未来种一棵树
浙江省湖州二中高三(6)班/沈应子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时间的长河来自远古,流向永恒,个体的生命在这悠远的河流中渺小得就像匆匆过客。生命可贵,韶光易逝。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创造出价值,这已经成为每个人生命中永恒的课题。
曾经有个朋友对我说过一句话,“人活着,总该做点什么。”虽然当时的口气略显稚嫩,但彼时,“要为未来做点什么”这样小小的信念已经在两个孩童心里扎根,滋长。的确,只要静下心来想一想,我们承受了太多前人的成果,我们要为后人留下点什么呢?
前几目,在翻一本杂志的时候看到一篇名为《世界第一CEO》的文章。作者讲述了有“世界第一CEO”之称的皮戈泽先生在被医生诊断出只能活两三个月时间的情况下,做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当时《费加罗报》进行了一次大规模有奖竞猜,题目便是“猜猜世界第一CEO临死前做的最后一件事是什么?”信件从四面八方汇拢来,而猜测的答案也非常默契地围绕着“分遗产”、“选举接班人”之类展开。当然,如果结果是这样。也就实在称不上“不可思议”了。事实上,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皮戈泽奇迹般地活了13个月!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每日都在书房奋笔疾书,所完成的厚厚的一沓书稿,竟是《西姆卡公司今后五百年发展规划书》,里面详细写了关于公司未来“产品研发”、“厂区规划”、“市场开拓”等方面的内容。非常讽刺的是,对于人们所关心的“遗产”和“接班人”问题,皮戈泽只是稍稍提了一句——遗产一半分给红十字会,一半作为公司今后的研发经费,接班人由董事会选举。
故事不长,但是可以让我们意识到,其实,为后人、为未来做点事情,在某种程度上是我们的一种责任。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渐渐变得有那么点自私,且不说为后人劳动,就是伸手帮身边的人一把也已经很难能可贵了。也许有人会说,人家皮戈泽是世界第一CEO,与我们普通人所站的高度是不一样的,怎么可以拿他的行为与我们并论。然而透过现象看本质,不难发现,皮戈泽也不过是在他生命最后的时光里,为未来种了一棵大树。倘若我们没有种大树的能力,那就为未来种一排小树吧,这应该是我们力所能及的。相信总有一天小树会长成大树,到那时,我们的子孙便可在劳动之余到树下纳凉。这将是一件多么令人快慰的事情呐!
书里写过:我以为我无穷尽的渺小,对于一个更强大的依照自然规律运转的世界来讲不过是杯水车薪。而现在看来,纵使这般渺小的我们,只要能为未来做一点事,譬如说为未来种一棵树,也就会让我们在多少年后的后辈们眼里变得高大伟岸起来。
评委赏析
这篇文章重点抓住了一个故事——世界第一CEO皮戈泽先生的事例进行了详细的讲述和分析。作者没有把精力分散在那些琐碎且毫无力度的小材料上,而是直接选择了一个非常具有典型意义,而且能够契合主题的事例。这样可以减少不少的无谓消耗。节省下笔墨进行更加深入的主题阐释。作者将为后人、为未来做点事情定义为我们所必须承担的一份“责任”,通过拿普通人和皮戈泽进行对比,“透过现象看本质”,让我们看到了为未来种一棵树的重要性。结尾处对于书中一句话的引用,可谓画龙点睛,用非常具有文学哲思性的语言阐述了深刻的道理。而作者的转折也显得巧妙自然,将人类的渺小与奉献的伟大结合在一起,再一次提出了文章的主题,也给我们每一个人指出了明确的生活方向。
为未来种一棵树
浙江省湖州二中高三(6)班/朱瑟璐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一旦逝去便有可能被淹没于历史的河流中,不希望自己一生碌碌无为的人们渴望留下些什么,以此来报答先辈的恩泽,寄予后代美好的希望,于是,便有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典故。
俗语有云:“十年树术,百年树人”。树木成材,尚需十年,更何况要福惠子孙,种树者或年轻力壮或年近花甲,但相同的是他们都禁不起时间的冲刷,大多都无法享受在参天绿荫下谈笑风生的乐趣。但是,他们无悔且坚定不移。那源于他们淳朴的信念:先辈曾为后辈不辞艰辛,只求给予他们一个安定的环境,只为他们生活得更美好。
由于那一代代的淳朴信念,我们丰衣足食。
前人不只栽树,他们还善于“开路”。
鲁迅先生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那么,最为艰辛的当为开拓者。他选择了在长满尖刺的荆棘路上前行,他的衣衫被锋芒刺破,他的血液被草叶吮吸,伤口在无数次的磨砺中坚硬,手上积攒起厚茧。开拓者也许并没有英雄的外表和健美的体魄,他也许只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一个历尽艰险只为他人开路的善良的农民,他未被历史所铭记,但他留下了生命的证据,赤裸裸地摆在我们的面前,不容否认!
当然,他并不是白费力气,另一个人满怀感激之情顺着他的足迹走过去,并将之延伸,然后第三个,第四个,于是,那里已经可以看到一条崭新的小路。就这样,由于一个人的发起,便有了一条新路。通向彼岸,人们在这条路上开拓进取,奋勇拼搏,打造了一番新的天地。一个,两个,三个,不懈追求的精神深入骨髓,随血液而传承,如今的我们一如先辈顽强拼搏,这也许是他们意外的收获吧!
前人栽树,为求福惠子孙,留下了山川美景;前人开路,只为后人安适,留下了开拓精神。只要静下心来想一想,我们承受了太多前人的成果,我们要为后人留下点什么呢?
先辈们的恩情如何报答,后辈们殷殷希望如何传达,抬头远望,但见,一片绿意!
评委赏析
文章的写作重点放在了对前人奉献和开拓精神的赞美上,先由“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一句引出,然后由树及人,讲到了以种树者为代表的这些先辈们的坚定不移的信念和不辞辛苦的付出,为我们后代的丰衣足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果说“栽树”是一种奉献精神的话,那“开路”就代表着一种开拓精神。由此,作者想到了鲁迅先生的那句“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先生可算是一位伟大的开拓者。他对中国人精神世界的传承和影响也是为未来种了一棵树。“前人栽树,为求福惠子孙。留下了山川美景;前人开路,只为后人安适,留下了开拓精神。”这两句话总结得非常精辟,同时也很自然地引起了我们的思考:在享受前人福泽的今天,我们也该做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