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客厅,时代的大堂

2009-01-28 03:52赵妮娜
旅伴 2009年12期
关键词:南站火车站车站

石 静 赵妮娜

如果我们还是将城市归于“家”的传统感觉。那么火车站还是我家的“客厅”;在经济时代。当我们的整个空间正在幻化为一个内容丰富的摩天大厦时,火车站更接近于这个时代的“大堂”。我们以“中国铁路客站集体影像”的角度来关注中国的铁路客站。这样的一份合影,个体影像有着胶片图像的凝固性。总体的影像却有着PPT模式的前行和变幻。在凝固和变幻之中,我们已看到了中国铁路客站可以称为卓越的未来气质。

城市的车站车站的城市

在老中国的建筑影像中,一个是火车站、一个是铁路局或铁路公司的办公楼,在中国的不同区域彰显着份量,而直到今天,车站仍然理所当然是区域性的地标建筑。这是铁路在经济中的力量带来的独特之处。对于像郑州、石家庄这样铁路带来的城市,潜意识里他们或许更愿意认为自己是火车站带来的城市。如果铁路不在此设站,它们的人生会像那些钢轨通过而火车不停留直到今天依然沉默的乡野样。

在铁路客运站规划中,“十一五”期间,铁路系统将投资1500亿元新建或改建548座客站,其中在全国建成六大枢纽性的客运中心和十大区域性客运中心是最吸引眼球的内容。那么多的历史和当下的感觉已例证,能成为铁路枢纽客运中心,将吸引来巨大的人流、物流。城沉默,人有欲望。

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为全国枢纽性客运中心毫无悬念,另外两个花落西部:成都与西安。这其中有西部大开发的国家意念,也是西部的幸福。10个区域性客运中心则归于哈尔滨、沈阳、济南、郑州、南昌、福州、昆明、南宁、兰州、乌鲁木齐。

548这个数字中,按照城市等级分,有省会级以上城市客站25座,地级城市客站95座,似乎高级别的车站并不算多。但是如果按照铁路等级来分,“548”中包括客运专线客站158座、城际铁路客站83座。与客运专线和城际铁路相关,其实已表明了车站水准,而它们的数量已近总数的一半。

城市的交通史常常指代了这个城市的发展路径。贵为首都的城市北京,清光绪二十一年(1901年),在离皇家住处不远的前门瓮城建起了火车站,标准的名称是京奉铁路正阳门东火车站,这是北京站的前生,今天的北京铁道博物馆的馆址。在2008年前,北京城里的火车站大的有北京站和北京西站兄弟俩,两者分立城东西,前者是1959年国庆十周年的十大献礼建筑之一,后者是1996年竣工号称当时亚洲最大的火车站。至于南北的北京南站和北京北站,好面子的北京人不愿提起,身处首都的它们,如果忽略那些有历史的老建筑,就局促和单薄得几乎如县级的公共汽车站。

2008年后,场景转换,北京南站的到来引来了惊艳,一年后它迎来了北京4号线地铁;北京北站高大的风雨棚把100年前京张铁路木制风雨棚收在怀中,然后与北京西直门巨大的交通枢纽牵手。至此,北京铁路枢纽初步形成了“四主两辅”的格局,即北京南站、北京站、北京西站、北京北站四个主要客站和北京东站、丰台站两个辅助客站。国际化大都市如纽约、东京、伦敦等至少都有6座车站,有1200多万人口的北京开始拥有和它相配的火车站。

在南方,曾经“十里帆樯依市立”的武汉慢慢远了码头,宠爱于火车站和航站楼,这个最多时市区有大小23个火车站的城市今天看重了质量。2007年底,有着古典式楚宫外形的新武昌站建成,汉口站和武汉站的建设紧随其后,武汉站是我国第一座特大型高速铁路高架车站。对有着“千年鹤归”式造型的武汉站,生活在“九省通衢”之地的人们认为体现了自己这座城市新的格调和品位。

城市的火车站,当火车站给了城市铁路枢纽的身份,当火车站与地铁、公交、社会停车场实现了从平面到立体意义上的“零换乘”,铁路与城市地铁、公交、出租车等其他交通工具实现了无缝衔接,车站真正成为城市的交通枢纽,这时在交通意义上,这个城市成为车站的城市。

城市的车站,车站的城市,对于车站和城市来说存在着共同的幸福感。2009年底,数据说,中国在建和已经建成的火车站有312座。2008年枢纽及客站建设完成投资297.13亿元,比上年增加148.87亿元、增长1倍。到2012年,将有804座新客站投入运营。

钟声响起时代后钟声时代

40年前,当串联是真情而不是时尚时,北京站的大钟整点报时后,《东方红》的音乐响起,广场上红卫兵多时,大家会和着音乐唱:“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那些当年唱歌的人们多已是60多岁的人们了,每天早晨七点或晚上九点,每到正点,北京站那边的钟声响过后,《东方红》的音乐还会再起。只是高楼围绕之下,只在方圆一公里内留心才能听得到。

1959年建成的北京站的钟声选用了《东方红》,1977年7月1日建成通车的长沙站,依然配有高63米的钟楼,也以《东方红》乐曲报时,还在塔顶上建起了革命的象征火炬。

不仅仅是伟人的故乡和生活的城市的火车站喜欢钟楼和钟声,欧洲古典火车站全有钟楼,火车是当初强化时间概念最有力的工具,火车站头顶一个大钟出现,实质作用是给旅客以时间提醒,也像是对自身准时品质的宣扬。

中国火车站这种借鉴了斯大林时期苏联建筑风格,又结合了中国式情感所形成的建筑风格,或者说是习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洋溢在这个国家许多地方的核心建筑上,火车站的大钟是表现的场所之一。

北京站和长沙站入选新中国60年经典建筑之列,表达了人们对那个年代建筑时至今日的认同和赞赏。而直至20世纪东,火车站的建设总是对钟楼情有独钟。

10年前,从中原腹地郑州出发沿陇海线向西一直向西,郑州火车站有大钟直面你眼前,西安火车站的脑门上也有一个大名钟,记得好象是青岛的一个牌子。沿着兰新线到了最西边的大站乌鲁木齐站,出站抬头,还是一个大钟。

可以说,大致是以世纪为分界点,对于火车站,20世纪建设和改建的,属于钟声响起时代,而之后的,则相对地属于后钟声时代——直观的形式上,火车站的大钟消失了。

后钟声时代的火车站,因为新技术的到来,内容明显区别于钟声时代的火车站,特别是对那些新建的大型客站来说。

2005年9月29日,在第十届全运会前开逯的南京站,在铁路客站建设中第一次采用大跨度桅杆斜拉索设计与施工技术,第一次运用大跨度悬挑钢结构空间结构体系,大规模应用点支玻璃幕墙技术、大温差分层空调系统、智能消防水炮技术和自动化管理信息集成系统,让玄武湖畔这个有着帆船造型的车站有“环保车站”之称,这艘“帆船”也成为火车站建设和改建的引航者。

这一年的前一年,主持北京南站设计工作的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的周铁征,和他的同事们开始了北京南站这个京沪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起点站的设计,冷热电三联供加污水源热泵、自然光应用、太阳光伏发电、轨道减振降噪、真空卸污技术这些建设新技术,在北京南站的设计之初即开始生根。

3264块太阳能电池板布设在北京南站中央站房的屋顶,

每年可发电约18万千瓦时,并且具有隔热、保温、采光的功能。通过使用太阳能这样的绿色能源,北京南站一年可减排100多吨废气,替代60吨标准煤。

车站建设正在向生态车站靠拢。2009年北京南站开通运营一年后,冷热电三联供技术和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运用,仅电力一项一年节约600万元。

年轻的周铁征被评为共和国铁路楷模,作为后钟声时代火车建设的主力,他的名字和茅以升同时在名单里出现。从这个角度,公众给了近十年来车站建设一个肯定。

在建的京沪高速铁路和由此而来的以上海虹桥站为代表的系列车站、广州新车站和深圳福田站会是继北京南站后的新亮点,它们拉开的会是车站建设的另一个时代。

时尚抑或格调时尚和格调

只有1万平方米的县级站淮安站建设时,方案出来地方政府和铁路的分歧很大,地方政府想要一个现代感的车站,玻璃幕墙当然会成为主要材料。而铁路倾向的是一个主体有曲线感、有圆弧形的落地窗、20根灰白的柱子连续站立的方案。几乎没有采用光亮材质的淮安站建成后端庄、秀丽,小站不小不俗,有了厚重和韵味。这是业内公认的小型车站建设的经典,以至中国铁路客站国际交流会专门选在这个小站召开。

同样是中小型车站代表作的延安站,面积2万平方米。结构简单,取意于延安窑洞的造型,用古典式的三断式比例,风雨棚的柱子刻意地选得很细,传统和细节共同发力,让这个革命圣地的火车站在宝塔山下优雅地呈现。

北京城里的“鸟人”《中央电视台新址》、“鸟巢”(国家体育场)、鸟蛋(中国大剧院)以不可阻挡之势、以时尚的精神登场,时尚是不得不并线的快车道,而格调是上品。对于车站与地域文化和历史的结合,是同时实现时尚和格调的便捷键。

面对车站这样一个总是城市里人口密度最高、环境最复杂的构筑物,其造型、色彩、质感、尺寸以至所谓的“味道”的评价指标,真的是复杂而又如此地难以讲清。可是,即使在这样一个最多元的时代,总会有一些建筑能打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将已有百年的老青岛站的钟楼小心移动,三面合围形成新建筑,德国建筑的红屋顶继续沿用,平视和俯瞰而去,新建的青岛站都有着那样的一些动人。

负责中国铁路客站建设的铁道部总规划师郑健对车站建设有一个很通俗的评价说:建筑意图明析——现代的方案和建筑精神——建设中细节能不能管得住、做不做得到最好。这是车站建设的标准总流程,这位做了数十年铁路建筑规划设计的专家在最后总结,建设就是建立中国车站建筑文化。

车站的气氛,车站的味道

多多少少的一些焦躁之地。如果寻找和回忆对火车站的情绪印象,多半会是这个。当中国的列车越来越快,舒适和快捷成为事实后,火车站,这个火车旅行开始和结束的标志、这个行程中的必经场所也必然会跟随改变。我们发现,无论是在建设理念、建筑风格和建筑体量上,新建的都与以住的火车站有了明显的区别,从个体的感受,那种车站必有的匆忙杂乱的气氛在悄然减少。

从北京站大厅的扶梯上升到二层,直接面向站台的快速进站通道两边,铁艺和大理石雕刻组合装饰的欧式风情店铺连成一片,水吧、面包房和快餐厅。进站口的木制大门上,铜拉手圆润厚实。站台上有田园风格的座椅,花坛也出现了。

北京南站通透的穹顶下,中央共享大厅里那种酒店里常出现的靠背椅围绕着热带植物摆放,如果人流少些,这里有酒店大堂的味道。这是我们希冀了那么久的车站味道。

老式铁路客站过于专注运输功能,而忽略了旅客感受。加上功能单一、设备陈旧、建筑造型不够美观,由此在旅客大脑里形成的车站气氛并不好。被新一批客站建设则是参照北京南站的建设理念,即最大限度地满足旅客需求,对此文件中将其定义为实现功能性、系统性、先进性、文化性和经济性。这个“五性合一”让旅客去感受,就是在新一代车站里能享受到更多的方便、舒适的乘车环境。方便是硬功夫指标,而舒适,更高的层面是说这是车站有了味道。

而味道,肯定不是摆几盆花、放点好看的椅子就能得到的。在国外,车站和一些高级酒店连为一体,咖啡厅多,坐下来,没有逃离的欲望,只有留下来的想法。这是车站味道的高境界,我们只是刚刚开始。

而眼前的现实是,中国的车站要面对这个星球上最大的客流,人多在任何时间和地点下对环境、气氛、味道这些东西都是一把利刃。

中国车站面对的现实有独此一份意思,这让它的状态和未来也独特和充满意味起来。这里是城市的客厅,也是时代的大堂。它们的集体影像,注定建筑是表现,而气场是我们这个所处的这个时代的想法、意念、精神。这一切值得慢慢体味。

知识加油站:国外火车站掠影

作为铁路线的节点,火车站不仅承载起中转物资和运送旅客的任务,更成为了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地区的名片。无论是建筑风格,还是内部陈设,很多国际知名火车站别具匠心的构思,都令旅客过目不忘。

1曼哈顿:纽约大中央车站

位于曼哈顿中城的纽约大中央车站始建于侣71年(1913年翻修),历经百年的风雨仍然屹立不倒,并跻身于世界最繁忙的火车站之列,每天发送旅客量逾50万人。大中央车站拥有44个月台和67条铁轨,全部位于地下。车站的中央大厅里矗立着赫尔墨斯、墨丘利等神话人物,拱顶的星空图出自法国艺术家黑鲁,2500多颗星辰散布其中,其位置由灯光标出,一通电源便蓬荜生辉。食品大厅位于中央大厅的下面,可以直通底层铁轨,各种速食店和高级餐馆林立其间,令人应接不暇。

2远东:海参崴火车站

该站是海参崴这片远东土地上最具俄式建筑风格的一座建筑,令人联想起17世纪俄罗斯建筑艺术的代表作品。它外观精美古朴,充满贵族气息,主入口采用三联拱门形式,屋内为冰刀状屋顶,有许多小帐篷顶点缀其中,给人以复杂多变的视觉美感。站台上陈设有一列蒸汽火车头,它在二战期间发挥了很大作用,如今用来纪念卫国战争时期牺牲的铁路工人。

3柏林:中央火车站

2006年5月26日,德国柏林中央火车站正式竣工,为即将到来的世界杯献上贺礼。车站位于柏林墙旧址以西不远的施普雷河畔,为五层钢结构玻璃建筑,耗资130亿欧元,历时10年才宣告落成。尽管占地面积较大,但中央火车站造型并不笨拙,半透明屋顶由9117块玻璃面板拼成,东西走向的铁轨从中央穿过,辅以450米长的地下月台和320米长的地面轨道,犹如机场航站楼一般气势恢弘。此外,火车站还能起到综合服务区的作用,从吃喝玩乐到购物读书,旅客的要求均能得到满足。柏林报纸将其誉为“庞大的玻璃宫殿”。

4火地岛:乌苏怀亚火车站

大多数人也许对乌苏怀亚闻所未闻——它位于阿根廷和智利共同拥有的火地岛上,也是世界最南端的城市,而它的火车站也被人们称为“世界尽头的火车站”。20世纪初,许多囚犯从这里被运往劳工营,火车站至今还保存着“小囚犯”列车模型。如今,随着旅游业的兴盛,与南极大陆隔海相望的火地岛已经成为热门旅游胜地,游客可以搭乘乌苏怀亚的豪华蒸汽火车,领略天水一色的天涯海角风光。

5伦敦:滑铁卢火车站

滑铁卢火车站是伦敦市内重要的客运中转站,曾是“欧洲之星”列车的始发站。它位于泰晤士河南岸,伦敦眼、西敏寺、大本钟等著名地标建筑物都在其附近。由于拥挤和混乱等因素,滑铁卢车站在历史上几经扩建,并衍生出滑铁卢东站和20世纪90年代兴建的滑铁卢国际站。车站以大厅中央悬挂的四座大钟而闻名,大钟下方也是人们相约出游或是迎接亲友的主要场所。影片《魂断蓝桥》中,罗伊和玛拉首次相遇并一见钟情的地方便是滑铁卢火车站。

猜你喜欢
南站火车站车站
杭州南站上线“智慧平台”
Train Station火车站
车站一角
繁忙的火车站
张润秋北京南站有位好姑娘
你是对的
时空守护者之车站遇险
热闹的火车站
地铁车站
咖喱岛(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