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荣 刘水芳 孙淑琴
摘要:结合天津地区棉花生长的情况及气候条件,对棉花苗期发生的立枯病、猝倒病、枯萎病3种主要病害从症状、病原、发病条件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总结出了有效的防治方法。
关键词:棉花;苗期病害;症状;病原;发生条件;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S435.62文献标识码:A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09.06.015
Diagnoses andPrevention ofDiseasesin Cotton Seedling Stage
YANG Xiu-rong, LIU Shui-fang, SUN Shu-qin
(Tianjin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Tianjin 300112, China)
Abstract:According to cotton growth condition and climate in Tianjin, the symptom, pathogeny, generant factor ofthree main diseases in cotton seedling stage were described detailedly, and management were also summarized.
Key words:cotton; diseases of seeding stage; symptom; pathogeny; generant factor; management
棉花从发芽出苗至现蕾期间发生的病害统称苗期病害。在天津市各棉区普遍发生的苗期病害有立枯病、猝倒病、枯萎病等,可造成烂种、烂芽、烂根甚至出现死苗,形成缺苗断垄的现象,给棉农带来很大损失,为了准确判断棉花苗期病害种类,及时指导棉农采用有效措施进行防治,笔者针对上述几种易错诊的苗期病害进行描述。
1症状
1.1棉苗立枯病
棉苗立枯病田间症状见图1。棉种萌发前表现为烂种;萌发后至出土前表现为烂芽;棉苗出土后,在近地面的茎基部产生黄褐色病斑,后变成黑褐色,并逐渐凹陷腐烂,病苗水分迅速丧失,一般不倒伏而直立于健康苗之中。严重时病部变细,病斑长度1 cm左右,条件适宜时迅速扩大到2~3 cm,病苗容易死亡。
1.2棉苗猝倒病
棉苗猝倒病田间症状见图2。棉种萌发前表现为烂种;萌发后至出土前表现为烂芽;棉苗出土后,棉苗在早期发病时主要在胚茎尖端开始表现淡褐色水浸状病斑,或在幼苗的基部接近地面部分出现水渍状浅褐色病斑,有时病部略肿大,病组织迅速扩大腐烂,病苗呈热水烫状软化倒伏,拔起病苗有时出现鼠尾状维管束。
1.3棉苗枯萎病
棉枯萎病菌能在棉花整个生长发育季节侵染为害棉花,在自然条件下,苗期感病的棉株在播种后1个月左右即可显露症状,但是发病高峰的出现是在定苗至现蕾期,天津地区一般在6—7月份,棉苗大量萎蔫、死亡。夏季高温季节,病菌生长受到抑制,病势发展缓慢,症状表现隐蔽,至秋季多雨即8月以后,气温下降,病菌生长旺盛,出现第2个发病高峰。
苗期症状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紫红型,早春气温偏低且不稳定,感病棉株的子叶或真叶局部或全部变成紫红色,其叶脉也呈现红色,叶片枯萎、脱落,棉株死亡;(2)黄化型,子叶或真叶多从叶缘开始变黄,逐步向内扩展,最后叶片凋萎、干枯、脱落,植株死亡;(3)萎蔫型,幼苗或子叶突然失水,叶片变软、失绿、下垂,最后叶片脱落植株死亡。
2病原
2.1棉苗立枯病
棉立枯病致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称立枯丝核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其营养菌丝发达,有明显的隔孔器,细胞多核,分支点缢缩并形成一隔膜,菌丝生长速度很快,菌落呈不同程度的褐色,不产生无性孢子,但可形成内外均一的菌核,菌核萌发直接产生菌丝。立枯丝核菌的融合群已排到9个,代号为AG-1、AG-2……AG-9,侵染棉花的是AG-4融合群,有报道AG-5等少数融合群也可侵染棉苗。
立枯丝核菌属于土壤习居菌,其腐生竞争能力很强,菌丝可以脱离寄主之后自由扩散在贫瘠的土壤中,且容易占领基物。一般在干燥基物中该菌的菌丝或菌核(图4)可以保持活力2~6 a,甚至更长,而在高温潮湿条件下只能存活4~6个月,在植物残体上腐生是该菌的重要生存方式。在一切耕作土壤和非耕作土壤中都可以找到立枯丝核菌的代表。
2.2棉苗猝倒病
致病菌Pythium aphanidermatum称瓜果腐霉菌,属鞭毛菌亚门真菌。菌丝体生长繁茂,呈白色棉絮状;菌丝无色,无隔膜,多核(图5)。菌丝与孢子囊梗区别不明显,孢子囊丝状或分枝裂瓣状,或呈不规则膨大,萌发时在孢子囊顶端形成一出管,出管顶端渐膨胀呈薄壁球状体,称泡囊,泡囊内形成游动孢子,具鞭毛的游动孢子可被根分泌物吸引游向根尖或根毛表皮,静止下来收缩鞭毛并萌发芽管侵入根内。有性世代是经藏卵器和雄器配合形成卵孢子。藏卵器球形,雄器袋状至宽棍状(图5),同丝或异丝生,卵孢子球形、平滑不满器。
腐霉属于土壤习居菌,它喜欢潮湿,大多生活在富含有机质、湿度较高的菜园土、大田土、苗床土中。干燥的沙土以及含盐碱的沼泽土中则较少。卵孢子和厚壁孢子是腐霉在土中长期存活的休眠结构,在条件适宜时,特别是当寄主植物的根泌物出现时即萌发侵染。一般侵染幼嫩多汁的器官和组织,故出土1个月以内的棉苗极易感染致死。
2.3棉苗枯萎病
致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f.sp vasinfectum称尖孢镰刀菌,属半知菌类。该菌菌丝透明、有分隔,在侧生的分生孢子梗上生出分生孢子(图6),分生孢子包括大型分生孢子和小型分生孢子,是繁殖、传播和休眠的主要器官。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新月形或稍直,薄壁,顶端细胞较窄细,有的呈喙状弯曲;足细胞明显或不明显,一般有3个分隔,最多可达7个分隔。小型分生孢子卵圆形至肾形,无色透明,无分隔或1个分隔(图6)。枯萎病菌菌落在PDA平板上培养,菌丝为白色,与基物接触面为玫瑰紫色。
棉花枯萎病菌寄主广泛,能够侵染数百种作物或杂草,具有广泛的传播途径,可以通过家畜的消化道而不丧失存活传染能力。该菌的近距离传播主要是通过病田棉杆、病叶、病铃等残体沤肥,未经腐熟进入田中。其它如灌溉水时大水漫灌及风雨农事操作及田间农事操作时未及时将病苗、病株带至田外彻底销毁,都能造成传播。
33种病害的发生条件
棉苗立枯病、棉苗猝倒病、棉苗枯萎病3种病害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见表1。
4防治方法
4.1种子处理
播种前必须精选高质量棉种,汰除小籽、瘪粒、杂籽及虫蛀籽,经硫酸脱绒,以消灭表面的各种病菌,再进行晒种30~60 h,以提高种子发芽率及发芽势,增强棉苗抗病力。
4.2栽培管理
(1)合理轮作、深翻土壤,合理轮作能减少土壤中病原菌积累,可减轻发病。(2)适期播种、育苗移栽,在不误农时的前提下,适期播种,可减轻发病。(3)施足基肥、合理追肥,棉田增施有机肥,促进棉苗生长健壮,提高抗病力,能抑制病原菌侵染棉苗。(4)加强田间管理,出苗后应早中耕,一般在出苗70%左右进行中耕松土,以提高土温,降低湿度,使土壤疏松,通气良好,有利于棉苗根系发育,抑制根部发病。阴雨天多时,及时开沟排水防渍。加强治虫,及时间苗,将病苗、死苗集中烧毁,以减少田间病菌传染。
4.3药剂防治
棉花苗期3种主要病害的药剂防治见表2。
参考文献:
[1]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中国农作物病虫害(第二版下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2] 马奇祥,姜昆.棉花病虫草害实用原色图谱[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