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咨询服务中心
自2006年中国科协七大以来,各地科协和企业科协按照“三服务一加强”工作定位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搭建平台,资源共享”的工作思路以及“大联合、大协作”工作方式,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工作,充分发挥科协系统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跨学科的特点和人才荟萃、智力密集、学科齐全的突出优势,积极开展动员和组织科技人员深入基层、深入企业,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为企业自主创新服务工作。经过3年来的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开拓创新,在企业中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成为科协系统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企业自主创新的一个好创意,好形式。基本形成了以“院士专家企业行”和“专家工作站”为载体的一套有效的工作模式。
“专家工作站”自沈阳起步向全国扩展
2003年,沈阳市科协最先创建院士专家工作站。六年来,沈阳市科协面向全国陆续聘请了共164名两院院士,组建42家院士专家工作站,形成企业项目研发团队51个,高校院所学科及人才开发指导团组62个,区县咨询论证顾问团10个。通过充分发挥院士专家在攻关研发中的领军作用,有20多项重大科技專项和重点科研项目突破关键技术制约,形成自主研发成果;开展100多次决策咨询和项目论证;申报国家级重大课题立项20多项;举办学术讲座和专题报告1000多场次,直接传带学术带头人300多名。
中国科协在各地逐步开展了“院士专家企业行”活动:“院士专家泰州企业行”、“院士专家宁波企业行”、广州“百名专家企业行”、“院士专家长炼行”、“院士专家宁波(鄞州)行”、“节能、减排、降耗、增效——2007年院士专家惠州行”、“院士专家杭州行”活动等。据统计,2007年“院士专家企业行”试点活动中,全年共组织院士专家300多人次,先后赴浙江宁波、湖南长炼公司、广东广州、江苏泰州、浙江杭州和广东惠州等地,围绕当地政府和企业“创新、节能、减排”等焦点和难点问题,展开诊断和咨询活动。系列活动共组织各种会议和论坛近30场,宣讲主题报告40多篇,收集征解技术难题400多个,宣传推广新技术、新产品30多项,签署了60多个合作协议,参与活动的企业累计200多家,有2000多名科技工作者参与了与企业的对接、互动和交流。2008年进一步深化“院士专家企业行”、“学会专家进企业”等活动,逐步建立院士专家与企业协作的长效机制,切实解决企业实际问题,推进产学研相结合。
“专家工作站”成效显著
“专家工作站”的建设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项目为纽带,切实帮助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围绕企业、行业乃至国家重大攻关课题,组织开展技术咨询、技术诊断,推动技术难题的解决,搭建科研院所与企业交流合作平台,促进了产学研结合。并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产业导向作用进一步显现。项目成果涉及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化工、光机电一体化、资源综合高效利用、节能节材环保、新能源利用和保护等产业,符合省产业发展方向,起到产业导向的作用。
二是中小型投资项目进一步增加。福建省科学技术咨询服务中心推出一批投资规模适中、周期短、见效快的项目,深受企业欢迎。“防火门芯板”、“风光互补发电系统”、“锂离子电池”等技术成熟、投资规模适中的项目都成为企业争相对接的对象。
三是项目技术质量进一步提高。在保证项目数量前提下,注重在进一步提高项目质量上下功夫;中国工程院77个展板项目来源于12个院所,是从所推荐的200多个项目中精心挑选而成的;华东理工大学根据福建省科学技术咨询服务中心提供的技术需求从近300个项目中筛选出院士项目10个,通过展板进行重点推介。
“院士专家企业行”活动为企业培养高端技术人才创造了条件。院士工作站这一互动形式是为企业培养高端人才的一种好的途经。例如,宁波浙东精密铸造有限公司在“院士专家企业行”活动中,与中科院李依依院士代表的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签署《合作意向书》,在挖掘机斗齿关键制造技术领域进行合作,并就企业与金属所在联合申报国家及省市科研项目、合作培养研究生、共享实验设备等方面达成了合作协议。
在“专家工作站”建设工作中,科协以国有企业为基础,逐渐向民营企业延伸。上海市科协针对上海宝山区目前暂不具备条件单独成立科协组织的非公科技企业多而散的情况,按照区域联合的形式,与宝山区科协共同在宝山区建立了科协联系和服务该地区非公科技企业科技人员的枢纽型工作站一一宝山科技工作者之家,并依托这一平台,与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中科院上海分院3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共同组建国家技术转移联盟一
宝山科技创新服务中心;还与复旦大学、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开展技术咨询活动,促进高校科研成果向企业转移。集成有效资源,向这些园区的企业辐射,以多种方式为企业服务。上海市科协还积极探索以“行业联合”的形式建立科协组织。
新时期,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组织和动员院士专家深入企业开展科技服务活动,搭建为企业技术创新服务的更为广阔的平台,是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