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仁年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信息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从以往简单的录音、录像、幻灯胶片教学,到运用PowerPoint、Flash等软件制作教学课件,互联网已进入校园,学校网站也相继建立,教学资源更加丰富,为师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教与学的平台。
合理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和资源,可以有效促进初中语文教学。
一、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教师备好课
以前教师备课,经常需要翻阅很多的工具书,查阅相关书籍。现在只要有一台电脑接入互联网,在网上可以找到各种各样适用的资料。还有很多专门指导语文教学的网站,比如“语文教学网”、“中华语文网”等,这些网站上,链接有许多语文资源,供备课时参考阅读。教师利用网上资源备课,既省时又省力,内容也丰富。实行电子备课,教师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借鉴,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保存电子文档,为今后备课教学提供一个很好的基础。
二、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互联网以超文本链接的形式呈现阅读材料,同一主题或同一形式下可以有多种选择,阅读者可以根据兴趣和目的自由选择链接的方向和分支,可以充分满足学生自由阅读的需要。例如教学初中语文《一剪梅》的时候,仅从这一篇文章的内容中,学生很难全面地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入网络世界,了解作者的身世、生活经历,阅读她的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通过点播网上有关课文的音频和视频,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语言(有声语言)、文字、音乐、图像等有机结合的感性阅读材料。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诵、优美和谐的音乐、生动活泼的图像,让学生对课文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而这种声像结合的学习过程也就是学生增长知识、丰富语言、提高素养的过程。
三、化抽象为形象,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过去的语文教学方式一般是:让学生感受“文本”并进行想象、分析、归纳、表述(口头、书面)、巩固练习。遇到那些比较抽象的文章时,这种教学法就显得很单调、枯燥,学生的学习状态也相当被动。现在有了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设施,情况发生了很大改变。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自己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借助网络资源理解课文内容;然后教师运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设施将抽象的内容转化为直观、形象的图片、动画、声音等形式,引导学生去听、去读、去看,在有声有色的环境中感受、想象文章描绘的意境,领略文章的主题,并进行合作交流与探索。如此一来,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了文章的内容,从而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如在讲《敕勒歌》时,我做了这样的一个课件:一开始,在屏幕上出现一些静止的画面,分别对应诗中描绘的天山、草原、牛羊,学生看后基本上没有什么反应。这时,我就启发学生:诗中描绘的天山、草原、牛羊都是什么颜色?哪些景物是这幅草原画面的主体形象?它们各占多大的比例?你认为在这些图画中还应加点什么?这时,学生们活跃起来,展开他们想象的翅膀,描述他们“看”到的草原景象;接着屏幕上出现了与同学们想象一致的有关草原景色的录像,使他们真正看到了雄浑豪放的北国草原,共同感受到了诗的美。我随后就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想象,牛羊是这幅草原图画的主体形象,是绿色锦缎上托出的明珠,是画中的诗。美妙的是作者不是把这个主体形象死板地画在那里,也不是一开始就让人看到,而是直到末了才时隐时现。风吹草低,现出了牛羊,言外之意就是风吹草起,又隐没了牛羊。那么,草原深处还有多少牛羊,还有多少美的事物,那放牧牛羊的人是白发苍苍的老人?是天真活泼的姑娘?还是踏着牧歌归去的小伙子……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就会徜徉神游于这个广阔的审美空间,尽情地领略这首诗的神韵妙境,充分地品味这“诗中有画”的美景。
四、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互动性可以让师生更好地交流
有了网络技术,师生的交流就不会局限在当面或作业的形式上了。在运用网络教学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建立自己的博客,把自己的日记或论文放在博客里,在课件中设置讨论区,或建立班级QQ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可及时向老师和同学请教。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灵活多样,还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讨论区的设置,使学生的学习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学生无论在教室、家中,还是在网吧,都可以通过讨论区与同学和老师交流。教师通过网上信箱检查学生的作业,帮助爱好写作的学生批改作文,同爱做课件的学生交流资料、图片等,使他们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努力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教学设备,把网络技术运用到备课、教学、辅导、批改、交流等各个环节中,与以往的语文教学模式有机的结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提高现代化语文教学水平,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人才。
(责编 雷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