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新
近年来,高考地理试题主要采取提供“新素材、新信息”的方式,来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选择题是地理高考客观性试题的主要题型,因此研究和掌握选择题的常用解答思路与技巧,对考生提高考试成绩将有很大帮助。
一、直接判断法
根据试题题干的具体要求,对选项进行直接判断正确与否的解题方法。
例1读图1,完成下面问题。①、②、③、④四地段中平均坡度最大的为( )
参考答案D
思路解析读图1,要判断在同一幅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段坡度的大小,只要根据“在同一幅图中等高距相同,等值线越密集,则坡度越大”。因此可直接判断出正确答案为D。
二、逻辑推理法
根据试题要求,结合试题中的有用信息,运用地理概念、规律、原理或者试题提供的有用知识,进行层层逼近的逻辑推理,从而求得正确答案。
【例2】图2示意日本本州岛部分地区樱花初放日期。完成l~3题。
1导致该岛滨海地区樱花初放日期自南向北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太阳辐射
C土壤
D降水
2导致N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地早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洋流
C土壤
D降水
3导致P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N地晚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洋流
C太阳辐射
D降水
参考答案1,B 2,B 3,A
思路解析读图2,结合有关原理可知,影响樱花初放日期早晚的主导因素是热量条件。热量多,开花早;热量少,开花晚。而影响热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纬度因素,这是导致该岛滨海地区樱花初放日期自南向北变化的主要原因;虽然N地、M地、P地在同一纬度,但开花日期并不相同,因此可推知三个地点热量并不相同,其中N地比M地早,是日本暖流影响所致,P地比M地晚,是山地影响的结果,根据以上推理容易得出答案。
三、综合分析法
根据试题要求,结合试题中的有用信息,运用地理原理多层次、多角度考虑问题,进行全面综合地分析,从而求得正确答案。
例3张某承包了0.5公顷耕地,种植结构变化图3。当地1月平均气温3℃。完成下面问题。
张某承包的耕地可能位于( )
A珠江三角洲
B太湖平原
C华北平原
D松嫩平原
参考答案B
思路解析此题以种植结构变化图来设置试题情境,来考查气候、区域特征、农业分布和农业的区位选择。此题的关键点是必须抓住文字中的重要信息(当地1月平均气温3℃)和图中重要地理事物及现象等特征的分布(如水稻、蔬菜、花卉、油菜等)进行综合分析:(1)读取试题文字中关键信息“当地1月平均气温3℃”,可以推断其为亚热带气候(“珠三角为接近热带的亚热带,太湖平原为典型的亚热带”);(2)进一步结合影响农作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气候(主要考虑热量条件)”,根据图例中的信息“水稻”、“油菜”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可得出正确答案。
四、地理计算法
根据试题要求,结合地理原理和规律进行计算(选择题主要考查时间换算、太阳高度角计算、温度计算、高度计算、比例尺计算等)的解题方法。
例4读图4,完成下面问题。海拔低于400米的区域面积约为( )
A0.05km2
B0.5km2
C5km2
D50km2
参考答案A
思路解析读图4可知,海拔低于400米的区域位于本区的东北部,其形状大致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根据图中的比例尺可知,三角形的长度约为3个比例尺单位即450米(即0.45 km),宽度约为1.5个比例尺单位,即225米(即0.225km),根据三角形的计算公式计算此三角形的面积约为(0.45×0.225)/2=0.050625km2,因此正确答案为A。
五、错误排除法
当试题答案不能通过直接判断得出时,可结合题目要求,把一个一个的选项与题干条件逐一对照,将错误的选项逐一排除掉,缩小判断范围,最后剩下的就是正确答案。
例5图5中a是经线,Q点为晨昏线与该经线的交点。完成下面问题。若Q地的地方时为5时30分,则Q地所处位置和月份可能是( )
A北半球、10月
B南半球、5月
C北半球、5月
D南半球、8月
参考答案C
思路解析本组试题通过日照变式图来考查考生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应用地球运动(晨昏线时空变化特征、昼夜长短)等相关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此题试题信息“Q地的地方时为5时30分”说明该点位于晨线上,由于5:30日出,可推知该地昼长夜短,是当地的夏半年,利用排除法,可以得出只有C正确。
从近年高考考生的答题情况可以看出,部分考生在解答选择题时往往找不到感觉,正确率不高。这些都与考生没有掌握基本的思路和技巧有关,因此在复习中应该重视知识的归类、思路的总结,如果能做到这些,在遇到地理选择题时也就能够从容应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