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声带是世界上最昂贵的“乐器”, 嗓音是人体最基本的生理功能,保护嗓子就显得意义重大,变声期应特别注意保护嗓子,因为这个时期嗓子保护得不好,将关系到以后发音的质量。
【关键词】青少年学生;变声期;特征;卫生;保健;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951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09)6-0090-02
唱歌是人类的本能。不管什么阶层的人都常以唱歌表现其生活情形。歌的词、曲、意境形成统一完整而又鲜明的艺术形象沁人肺腑,感人至深,令人心旷神怡。唱歌,始终是人们表达思想、抒发情感的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是振奋民族精神、陶冶道德情操、提高审美情趣、丰富文化生活、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的一种重要途径,也是实施艺术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声带是世界上最昂贵的“乐器”,因为珠圆玉润的歌喉给人的感染力是任何乐器都望尘莫及的。嗓音好,是块宝;嗓音坏,歌就唱不好。嗓音是人体最基本的生理功能,保护嗓子就显得意义重大。对嗓音美的追求如同对面容美的追求一样,因为嗓音是人类的第二面孔!课堂上伴随着音乐朗诵一首激情澎湃的黄河颂,那优美的嗓音能给每个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富有深情地话语进行劝导是学生一生美好的回忆。
我亲眼目睹好几个学生小时候有很好的嗓音条件,其中有一个在小学时还是校里小歌手比赛第一名的获得者。到了高中以后,有一天上音乐课时我请他上来表演唱,刚一张口唱了两句,已让我大失所望——非常沙哑的嗓音。当时,我以为是他状态不好,但在以后很长的时间里一直都没有好转。我让他到好一点医院去看医生,后来他去了,诊断结果是变声期不注意用嗓所造成的。我深感惋惜,那学生及其家长更不用说了。因此,在此我想给还没过变声期的学生以及课非常多的老师提点建议,希望保护好自己的“乐器”,不要重蹈覆辙,能够更健康地工作和生活。
一、青少年学生的嗓音特征
婴儿出生呱呱的哭声是尖细的声音,两三岁以后是清脆明亮的童声;十二三岁后渐变粗厚;壮年时期,嗓音更渐浑厚;到了老年,嗓音的功能就减退。这种变化是人生的自然规律。儿童时期,喉部结构男女相仿,声带长短与厚薄相似,发音都为童声。到了青春发育期,男性与女性的喉与声带都会出现显著的差别。女性喉部通道较狭小,声带长度较短、较薄、较窄,所以发出的声音尖而高;男性喉部通道较宽大,声带较长、较厚、较宽,发出的声音较低沉。所以说,男女声的区别始于青春期,俗称“变声期”。变声期开始的年龄一般男孩在12—15岁,女孩在11—14岁。根据全国各地统计数据来看,平均年龄最早约为11岁,最迟约为18岁。变声期受地区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因而有一定的差异。如经济发达地区比经济落后的地区早、热带地区比寒带地区早、营养条件好的地区比营养条件差的地区早、城市比农村早。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地区变声期的年龄也相应地提前了。变声期可分为变声前期(6—13岁左右)、变声期(13—16岁左右)和变声后期(16—20岁)三个阶段。而艺术嗓音的变化则一般要通过三年左右的技能训练才能完成。变声属于青春期第二性征表现之一。男性比女性嗓音变化明显,男性由于雄性激素的作用,喉头迅速发育长大,形成男性特有的喉结。变声后男性的声带增长一倍,最宽可达3毫米,音调比变声前低了一个八度;女性声带增长约二分之一,最宽可达2.2毫米,音调比变声前约低了三度。据国内喉科专家调查研究的结果和目测声带的数据,约以12毫米为短声带,24毫米为长声带,15—16毫米左右为中声带,中短、中长声带则介于它们之间。一般来说,女高音声带最短,呈白色。变声期应特别注意保护嗓子,因为这个时期嗓子保护得不好,将关系到以后发音的质量,如果保护不当就可能造成一辈子声音嘶哑。在变声阶段,若不注意嗓音的保护,就会使声带充血和水肿,影响发声结构的正常发育,造成声音嘶哑,形成以上说到的所谓的“沙嗓子”。因此,保护嗓音,使发声器官处于良好的功能状态,非常重要。
二、嗓子的卫生与保健
滥用嗓音是声乐学习的大忌。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无节制地用嗓,高兴时唱个不停、说个没完,生起气来争吵不休、大喊大叫,这很容易造成对发声器官的损害。特别是在睡眠不足或休息不够的情况下,滥用嗓音就容易出现声音和器官上的反应,如出现不同程度的声音沙哑,甚至失声。滥用嗓音可出现运动过度性粘膜充血、水肿,甚至粘膜下出血,发声功能失调性声门闭合不良和精神心理方面的疲劳。这种损伤如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可造成声带肥厚和声带息肉等病变,从而失去演唱能力。另外,某些刺激性食物对声带粘膜刺激较大,它会使嗓音发干、微血管充血,声带肥厚。在变声期和女性月经期间,还要加强营养,注意起居冷暖和咽喉卫生,不吃燥热性刺激性食物,节制用嗓,以利于嗓音的保护。练唱前后,不宜吃过冷过热的食物,特别是练唱或剧烈运动后,咽喉部血管扩张,血液循环旺盛,称为“热嗓子”,如在此时喝冷饮,喉部突然受到冷的刺激,血管骤然痉挛收缩阻碍血流,引起咽喉肌肉的伸缩失调,导致声嘶或失声。如嗓音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治疗。
三、常用的嗓音保健方法和练习方法
嗓音的保护与人的身心健康、生活规律、饮食习惯和体力锻炼等有着密切的关系。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嗓音保健有着重要作用。在日常生活中,睡眠不足会导致血液中的酸性物质增多,引起喉肌疲劳,除了生活要有规律和保证必需的睡眠时间外,个人要根据不同的年龄、性别、体质,积极参加适当的体育和劳动锻炼,增强抗寒抗病能力,预防感冒和呼吸道疾病,保持身体健康。同时,体育锻炼能帮助扩大肺活量,增加肌肉的弹性,有利于歌唱时的气息控制。在此,介绍几种常用的嗓音保健方法和练习方法:
1.喉部按摩:用拇指和食指按住喉结两旁上下移动。指压力量以感觉舒适为度,不可用力过大,每次约2-3分钟。
2.毛巾热敷:把毛巾用热水浸透后拧干敷在颈部(温度以不烫伤皮肤为宜),反复数次。以上保健法可以增进喉部血液循环,消除疲劳,增进分泌,减少咽干、喉痛,以及练唱后喉部不适等。
3.吹唇练习:双唇闭合后,用微弱而均匀的气流吹动闭合的双唇,使之弹动发出清晰的嘟噜声,也称为弹嘴皮练习。
4.哼鸣练习:牙关松开,双唇轻闭,喉肌放松,用微弱而均匀的气流发出单纯的哼音。
5.气泡音(也称水泡音)练习:头部端正,双眼平视,张嘴松开牙关,用少量微弱均匀的气息平稳地从松弛的声带吹出,发出连贯的气泡音。以上3、4、5、条练习对于声带振动的平衡、发声器官与呼吸器官的协调、增加声带的肌肉力量有一定的作用,还可以锻炼均匀呼气的能力。这些练习对于声带闭合不良或闭合过强等嗓音病变,均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保护好教师的嗓音,就是保护生产力。”对于教师来说,嗓音既是他们的生理功能,又是他们的生产工具。不能想象我国现阶段一个缺乏健康良好嗓音的教师,还能继续从事这一神圣的工作。教师与其他用嗓工作者一样,但也有着其特殊性。其一,用嗓量大,课时多,以每天上三、四节课,每节课40分钟,每秒钟吐字两个计算,教师上课发声器官需要做2万多次伸张运动;其二,用嗓力度、强度大,我校班级人数之多,教师为使教室内每名学生都能听到,必须要用相当大的声量;其三,用嗓持续时间长,教师每节课用嗓时间平均在15-30分钟,有时还要连上2-3节课;其四,教师一般没进行过发声训练,发声方法不正确。这使得很多老师患有不同程度的嗓音病。影响了正常教学,有的教师因为声音嘶哑发不出声,不得不离开讲台。因此,教师应当做到“精神畅快、心气平和、饮食有节、寒暖当心、起居以时、劳逸均匀、练嗓保嗓、由低到高、量力而行、五音饱满、唱出剧情。”这是我国著名京剧艺术家梅兰芳对保养嗓子方法的经典概括。
以上是我多年来对嗓音保护与保养的一些经验和各方面资料的参考。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希望每位老师都能有一副美妙的嗓音,并能永葆嗓音的青春。
【作者简介】 任宇宇(1982—),女,四川省甘孜州泸定中学中学专职音乐教师,中学二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