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学校如何实施“赏识教育”

2009-01-22 02:24
职业·下旬 2009年9期
关键词:赏识教育信任活动

袁 捷

一、“赏识教育”的概念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所谓赏识就是充分肯定学生,通过心理暗示,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其不仅有勇于进取的信心,而且有不断进取的动力。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詹姆斯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

技工学校的学生往往得不到老师的喜爱,因此自暴自弃,通过非正常的方式去发泄自己的不满,或是逃避混日子,或是与老师针锋相对。笔者尝试把“赏识教育”这个新兴的教育理念引进技校课堂,以自我赏识、赏识他人、他人赏识为主要内容,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

二、赏识教育的原则

1.信任学生

技工学校学生的心理既脆弱又敏感,他们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但同时他们的内心又蕴藏着巨大的潜能,这种潜能需要良好的环境才能激发出来,因而,首先要充分给予他们信任,如信任的眼光,信任的手势,信任的语言等,学生一旦被尊敬的人所信任,会产生良好的心理反应,而良好的心理又会产生一种能动的、向上的力量。因此,信任是赏识教育的第一要素。

2.尊重学生

尊重是赏识教育的核心。居高临下的信任是苍白无力的。实际上,在家庭被宠坏了的学生,在学习上会处于一种被动和弱势,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总是以成绩好坏、是否听话来衡量一个学生的优秀与否,很少会去关心和尊重学生内心的需求,学生不过是家长和老师意志和本愿的实施者,而很少能让自己的潜能、特长得以淋漓尽致的开发和施展。不尊重学生,可以说是变相扼杀学生的个性。为教之人不能不引起注意。

3.理解学生

理解就是换位思考,在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上,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问题,这样就能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4.激励学生

激励是聚焦学生的闪光点,强化他们心灵的积极要素,让他们树立自信心,最好的激励不仅是表扬,也不单凭物质奖励,而是分享,当学生能感受到老师因他快乐而快乐,老师因他成长而自豪,他会受到很大的激励,会找到自己真正的价值所在。

5.宽容学生

宽容意味着先接纳,后升华,给学生一个广阔的心理空间,诱发学生的求知需求,激发学生的内在需要。当学生出现问题,要学会反思。俗话说: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身上的不良习惯并非一日形成,这要求教师要以宽容的心态学会耐心等待,学生总是在前进中反复,在反复中前进。

6.提醒学生

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不仅需要提醒,而且可以直接地提出批评,但这不是训斥式的、说教式的批评,而是朋友式的关切,这样的提醒,学生容易接受,也会以感激的心态去改正缺点。

三、赏识教育的方法与运用

1.在情感中渗透赏识教育

(1)爱是赏识教育的前提。有人曾在教师中进行过一次随机调查,在问到“你热爱学生吗”时,90%的教师回答“是”,当转而对他们所教的学生提出“你体会到老师对你的爱了吗”时,回答“体会到了”的仅占10%。

以上调查反映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师已成为受人尊敬且较为稳定的职业,但愿意做教师并不意味着一定爱学生,而教育又恰恰是以爱为基础的。二是一些教师缺乏施爱的方法和艺术,没有表达爱的技巧,“恨铁不成钢”式的爱,只会给学生心灵留下一片阴影。所以,没有爱是不行的,仅有爱而不会表达爱也是不够的。爱是抽象的,又是具体的,还是艺术的。要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爱,必须找到施爱的方法和艺术,善于把对学生的爱具体化,这里的爱包括理解、接纳、尊重、信任、赞赏、激励、宽容、提醒等,爱是赏识教育的前提和核心。

(2)沟通是赏识教育的工具。老师与学生沟通的奥秘在于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一个成功的老师要让每个孩子都感到老师是最赏识他的,这样,师生之间才能架起一座桥梁,把师生的情感联结在一起。老师不是在传授知识,而是把知识轻松地流动给学生;学生不是在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吸收。在老师的心目中,每个学生各有所长,就像黄山上的松树,千姿百态,只有通过沟通,才会发现学生潜在的光点,教师的职责就是让这些光点无限扩大,让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超越自卑,超越自己,找到真正的自信。

2.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赏识教育

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求教师做到正确的认识学生、评价学生,并逐渐的形成“赏识教育”理论为指导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多种学科渗透、探索发现、多元评价、审美心理发现等多种教学法,与其他学科的教师配合施教。应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主动探究知识,自觉实践,让学生始终保持一种愉快的情感,使学生自觉、主动地投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从而形成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

(1)让学生把课堂当成表演的舞台。技校学生在课堂上或因自卑、或因害怕、或因懒惰、或因等待、或因从众心理,在课堂上不敢发言,不敢大胆地参与教学活动,因此课堂气氛沉闷,学习效率低,更谈不上在快乐中求知。对此,只有改变以往的教学态度,把微笑带进课堂,以微笑服务于学生,在老师的眼睛里没有差生。教师应在课堂上适时地鼓励学生、赏识学生。教师应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懂得欣赏差异。教师应允许学生失败,哪怕他们一千次跌倒,也坚信他们第一千零一次会站起来。赏识教育让学生真正看到自己的力量,才会去挖掘自己的能量,并不断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满怀信心去获取成功。

(2)引导学生寻找学习的乐趣。对于技校学生来说,学习是一件非常头痛的事情,如何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兴趣尤其重要。爱因斯坦说:“即使是一头贪食的猛兽,在它不想吃食的时候,硬塞给它吃也会破坏它贪婪的天性。”教育不是灌输,而是诱导。

首先,教师要承认学生的认知差异,如果认知方面差一些,可以通过情感因素来调动他的主观内在动力。当学生喜欢哪一位老师时,哪一门功课就学得比较好,这实际是情感在起作用,学习时调动了大脑的兴奋神经,大脑产生了愉悦的情绪,会不自觉地处在兴奋状态。只有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学习的潜能就会迸发出来。那么,怎样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呢?只有不再强化分数,而是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慢慢消除他们的学习恐惧感。当然,让任何一个教师与教育体制抗衡都是不现实的,教育改革的成功最终要在体制转变上突破。但是,任何一个教师又并非无所作为,当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注重了自己的教育教学艺术,他站在三尺讲台上,将对学生产生着重大的影响。

3.在课外活动中深化“赏识教育”

集体活动是班级的生命。在活动中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有利于集体观念的形成,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课外丰富多彩的活动,也应重视赏识教育,应把赏识的力量转化为学生的自信,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

悦,激励他们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

(1)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活动。学生是在活动中获得能力而逐步成长的,学校应为学生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放手让学生组织各种活动,让他们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可以从自己的身上、从别人的赞赏中获得自信。为了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学校应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展现自我才华的舞台,让他们在各种活动中参加自己喜欢的专业技能比赛、手工作品比赛、手抄报比赛、插花比赛、演讲比赛、辩论比赛、书法比赛、文艺汇演比赛、大型运动会等,这些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他们动手操作能力,充分挖掘出学生的潜在才能,让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的信心,提高他们的能力。

(2)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校内活动的同时,应积极组织一些融思想性、教育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为一体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去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清明节去烈士陵园扫墓、一起外出参观旅游、与专业不同的班组成联谊班级、组织成立“志愿者协会”或“勤工俭学小组”,让学生走入社会体验生活。这些活动不但培养了学生的爱心,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而且让学生感受到肩上的社会责任,从而懂得真正的人生价值。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教师看到一名男生拿起砖头要砸同学,立即上前制止,并责令男生到他的办公室。等他来到办公室,那名男生已经到了。他掏出一块糖递给男生:“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早到了。”接着又掏出一块糖递给男生:“这也是奖励你的,因为我不让你打同学,你马上就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来。老师接着又说:“据我了解,你要打的同学在这之前欺负了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随即掏出第三块糖奖励他。这时男生哭了:“老师,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拿砖头砸他啊。”老师又拿出第四块糖说:“你已经知错,再奖励你一次。我的糖送完了,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原来竟可以用赞美来批评教育学生,可见赏识的作用和力量多么巨大。

在大力推广技术教育改革的今天,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就极为重要。技工学校教师更应该给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环境,赏识他们,尊重他们,让他们有一个舒展的心态,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和特长,能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从而使他们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这一目标的实现,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艺术,而“赏识教育”将会在技工学校的教学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猜你喜欢
赏识教育信任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嘤嘤嘤,人与人的信任在哪里……
从生到死有多远
给“赏识教育”踩刹车
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