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贵勇
市场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无疑就是竞争经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臻发展、完善及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竞争将突破地域、国界的界限,逐步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一种普遍方式,并且成为现代人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环境条件。21世纪的社会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社会,竞争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而且将愈加激烈。竞争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素质的最基本要求之一,是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直接动力。
学校肩负着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的神圣使命,加强竞争环境下的教育工作,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整体战略目标。为此,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改进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不断增强学生的竞争观念、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促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
竞争在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
竞争意识是人在工作、学习、生活以及各种竞赛活动中产生的希望胜过对方的心里倾向。在学习过程中,竞争意识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非智力因素之一,是激发学生行动的主观原因,是学生行动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开展自我教育活动、完成学习任务、实现自身目的的前提,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学习竞争意识,有助于发挥教师教学的主导性。学习竞争意识有利于减少教师教学的重复性,教会学生探索和掌握适合个性特征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与时俱进的精神,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增强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性,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体意识;有利于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提高教学质量。
2.学习竞争意识,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习竞争意识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使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排除心理障碍,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增强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正确评价自己以及竞争的各种现象和结果,培养自我情绪调控能力。
3.学习竞争意识,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习竞争意识有助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给自己施加学习压力,形成勇往直前的动力;有利于树立“比学敢拼”的良好学风,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使学生遵循公平、公开、公正、合理的竞争原则,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促进良性竞争。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竞争意识
学习竞争意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推动力,是学生开展自我教育活动、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保证,对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竞争的意识和能力等方面都大有裨益。
1.重视教育,增强竞争意识。很多同学的竞争意识淡薄,竞争力不强,具体表现在:一是习惯依赖,被动竞争而不善于主动竞争;二是竞争目标短浅,竞争范围狭窄;三是竞争承受能力不强,总希望侥幸避免竞争,而不是思考怎样战胜竞争中的困难。为此,要充分认识竞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竞争意识教育贯穿于日常教育,做到早教育、早培养、早提高,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明确学习的目的性,增强学习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激发和强化积极向上的学习动机。要让他们做到“人之胜似你,则敬重之,不可有妒忌之心;人之不如你,则谦待之,不可有傲慢之意”,从而树立起正确的竞争意识。
这里需要厘清的是,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在人类社会中,竞争与合作并不是相互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的。正如玛格丽特·米德指出的:“人类社会是合作与竞争的混合体”。一方面,竞争给合作以极大的动力,使之生机勃勃,并朝着和谐、健康、高效的方向发展。没有竞争的合作必将助长惰性,因而会失去活力。另一方面,竞争观念的建立,对“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竞争规律的认可和实施,是使人才素质不断上升到新水准的重要途径。因此,竞争不仅不会破坏合作,反而会给合作以动力支持,使合作更加持久,更有广度和深度。因此,通过教育,增强学生对竞争激烈化的认同和理解,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并在竞争中增强团结协作意识。
2.正确引导,优化竞争机制。在正确实施竞争机制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加以引导。对学生的奋斗目标,运用信任性、期望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奋进精神;对学生获得的成功和进步,要充分肯定并加以赞同,使其内化为稳定的动力机制;对学生的某些过失或不足,要采取谅解的态度,使其反省,以豁达的心胸对待和接受公平竞争,建立起进步的信心,培养他们坚韧的意志力;对学生的某些错误认识或行为,要加强说服教育,使其用正常的心态看待竞争,保持一种依靠自身努力和实力超越他人的健康心理。
为保证竞争机制的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要建立一整套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科学地设置情景,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参与竞争的兴趣和热情,实施有效调控,让学生的竞争行为逐步迈向良性运行的轨道上来。要摒弃传统评价机制中以考试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代之以学生各个方面的进步程度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依据,从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守纪情况、学业成绩、劳动情况等方面作出评价,努力构建起目标层次化,标准具体化,指标弹性化的激励机制,不断提高他们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
3.因人而异,培养学生自信。成功是诱发内部动机的强烈因素,只有满足学生的成功感,才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为了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使每个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客观实际情况,在充分考虑到量力而行和因材施教原则的前提下,实行分类教育管理。通过竞争,目标分层次、评价标准分等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不同的目标,实施不同方案,对学生进行分类要求、分期实施、分别评价,把竞争意识具体化,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宜的发展目标,品尝到成功的快乐,增强竞争的时效性。
研究表明:孩子的信心来源于有效的鼓励,夸奖和鼓励是滋养孩子的营养物质。当学生取得进步时,要及时表扬和鼓励,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位学生,并强化学生“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的意识,激发学生内在渴求成功、渴求老师给予肯定的欲望,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获得热情和自信,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从而增强竞争意识。
4.附于载体,提高教育效果。学生大多喜欢富含娱乐性和趣味性的活动,更喜欢在活动中感受自我,完善自我,表现自我,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学校既是学生学习的场所,也是学生展现自我才能、提高素质的大舞台。为此,可以有目的地设计一些竞赛、竞选、辩论、演讲、情景模拟、特长展示、成果评价及其它文艺、体育类活动,引导他们积极参与,以便在紧张、激烈的气氛中激发学生尝试和探索的热情,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竞争精神和竞争能力。另外,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积极开设第二课堂,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育方式,多途径、多形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多方面丰富学生的知识,增强学习的研究气氛,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努力提高教育效果。
在实际工作中,以挑战自我为起点,充分挖掘学生自己的潜力,培养竞争意识;以超越自我为目标,进行纵向比较,增强竞争意识。教师可通过制定班级工作计划,开展主题班会等活动,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创造一种竞争氛围,按照“自定目标,自找压力,自我塑造,自主发展”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变竞争意识为一种自觉行为。在班级管理方面,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增强自主意识,减少对班主任的依赖。在班级基本定型以后,通过竞选产生新一届班委会,让学生自己组织活动,各种活动的自我组织和开展,既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又能提高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使学生在成功中体验奋斗的喜悦、竞争的快乐。
5.以人为本,做好善后工作。竞争自然会出现成功和失败两种结果,对竞争中的成功者应该奖励,注意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虽然有形,但它是有限的;精神奖励无形,却是无限的。应使每一位成功者理解:竞争犹如攀登,其乐趣在于竞争本身。
现在的大多数孩子存在“以自己为中心”的行为特点,只要求别人为他服务,而不懂得为他人尽义务,只能事事如意,却无法面对困难、承担挫折。然而,在激烈的竞争中,往往多数参与者是失败者,因而,安慰失败者比奖励成功者重要得多。当失败者沮丧着脸,茶水不思,独自徘徊在校园一侧幽僻的小路上时,教师要及时找他们交流,在安慰他们的同时,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并提出下一步的打算及对策,这样完全可能使失败者重整旗鼓,东山再起。在培养竞争意识的同时,必须使学生明白,校园内竞争的双方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切忌以竞争取代团结与友谊,应杜绝不择手段,在竞争中培养一颗公正之心,公平意识与竞争意识是相辅相成的。
(作者单位:江苏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