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顺娥
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进行了三次重要谈判,分别是西安谈判、重庆谈判和北平谈判。
一、西安谈判
1936年,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同红军和解停战,逼蒋抗日,发动了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发生,在国内外各种势力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其中国民党内出现了分歧:分化为亲日派和亲英美派。亲日派以何应钦为代表,主张讨伐张、杨,企图乘机扩大中国内战;亲英美派以宋美龄、宋子文为代表,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为营救蒋介石,积极奔走。面对这种极其复杂的政治形势,中共中央经过冷静分析,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应张、杨之邀,中共中央派周恩来、秦邦宪等到西安参加谈判。经过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张学良送蒋介石返南京,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二、重庆谈判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中日民族矛盾转变为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蒋介石此时一方面积极准备发动内战,一方面迫于国内外要求和平、反对内战的舆论压力,特别是由于内战的准备工作尚未完成,立即发动内战还有困难,采取了“假和平、真内战”的反革命策略。1945年8月,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共同商讨”国内和平问题。中共中央为了尽力争取和平,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于1945年8月派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组成的代表团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经过43天的谈判,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签署了“双十协定”。通过和谈,中共中央挫败了国民党的阴谋,迫使蒋介石承认了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获得了制止战争的主动权。
三、北平谈判
由于国民党军队在三大战役中的大溃败,加上美国和国民党内部的压力,1949年元旦,蒋介石发表“求和”声明。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宣布“引退”,由李宗仁代理南京政府总统,表示愿意在中共中央所提出的八项条件的基础上进行和平谈判,其目的是为了延缓时间,通过缓兵之计达到卷土重来或“隔江而治”的目的。4月18日,中共中央派周恩来、林伯渠、叶剑英等代表与国民党代表张治中等在北平谈判,双方代表达成《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但是南京政府秉承蒋介石旨意拒绝签字,导致谈判破裂。北平谈判使国民党的缓兵之计破产,人民解放军迅速发起了渡江战役,推翻了国民党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