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墨:跳跃的轨迹精彩流畅

2009-01-20 07:39莫海燕
高中生·青春励志 2009年1期

莫海燕

第一跳:从北京美国达特茅斯大学

如果在古代,曾子墨应该是那种典型的名门闺秀,家世正统而优越,知书达理,琴棋书画样样拿手。事实也是如此,求学时期的子墨,凭着过人的天资,学与玩从来两不误。

子墨一路轻松地进入名牌大学名牌科系,本科第一年又“飞”身变成美国名校达特茅斯大学经济系的学生。不过,这所被无数人向往、与哈佛和耶鲁齐名的著名学府,在当时的子墨眼里,并不那么多姿多彩和富有诗意,而是有“冰冷的早晨”“浓重的白雾”“厚重的积雪”“无人的森林”,以及“潮湿阴冷的空气里传来的阵阵教堂钟声”,还有让她感到无所适从的根深蒂固的白人文化。

从小生长在中国高级知识分子家庭、从没离开过家的子墨觉得孤独、迷茫。第一个生日,她盼到了父母写来的信。坐在学校的餐厅里,看着爸爸亲切的笔迹,子墨的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一年后,情况好了起来,子墨适应了达特茅斯的生活,朋友也多了起来,而且她的成绩十分突出,数学是第一名,经过最初4年独立生活的磨砺,子墨骄傲地说,现在把她扔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她都能不错地过下去。

第二跳:从名牌大学到华尔街

大学快毕业时,子墨和她的同学们一样梦想着到华尔街去拥有一份激动人心的工作。摩根斯坦利是全球最负盛名的投资银行,每年都会去各个名牌大学招收新人。不过,即便是来自全美大学排名第一的毕业生,想要通过他们的面试,都可以说是难于上青天。

子墨回忆着当时的求职准备:“专业知识不必提,为了应付一层又一层的面试。我们每个人都准备了一身标准行头,抄了大堆的礼仪守则。”

面试固然不能看出一个人的全部,但想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表现出能力,确实需要很多技巧:“你要根据你应聘的职位决定在考官面前把自己塑造成什么形象,然后所有的回答都按照这个形象塑造自己,还可以多举一些生动的小故事作为例子。”

为了突出自己能吃苦,子墨把在国内参加军训的经历讲给考官听,果不其然,马上吸引了他们的注意。“美国人没军训,所以对我很好奇,他们更欣赏个性鲜明、生活经历丰富的人。”

在摩根斯坦利的第二轮面试中,考官让子墨讲讲她的缺点。子墨告诉他们,自己的英语不纯正,因为受的是中国式教育,读写好一些、听说弱一点,所以在大学期间曾录下教授的上课内容学习,平时还尽量多看电视,想了多种办法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我是在说自己的不足,但同时也要让他们收到另一个信息——我怎么样克服这个弱点。于是,原来的弱点已经不是弱点了。”

一位面试官在她的面试评定书上写下这样的话:“不惜代价,一定要雇用!”

据悉,在曾子墨加入之后,摩根斯坦利开始越来越多地招收中国留学生。

第三跳:从美国到香港的投资银行

纽约给她留下了特别灿烂、美好的记忆,更重要的是,在世界一流公司打拼的经验给她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在纽约的两年,是子墨最好的年龄,而她每天的主要任务都是工作。“现在想来还是觉得很疯狂,但是一点都不后悔。”

大概有半年多的时间,子墨休息的时间加起来不到3天。她的时间几乎都在办公室度过。她把住所安排在离公司很近的地方,走路两三分钟就到,通宵工作后回家洗个澡换身衣服,然后继续回去上班。

那时,她经常是同一时间手上有四五个项目在进行,陷入一种“做得好就做得多,做得多就做得好”的循环里。因此,她越来越累,但越来越好;越来越好,也就越来越累……

辛苦是辛苦,但作为An-alvst Class分析师职位里唯一的一个中国人,能被所有美国人接受和喜欢,并且她那个部门竟把她作为榜样又陆续雇用了很多中国人进来,这让子墨觉得无比自豪。

1998年,曾子墨回到香港,加入摩根斯坦利亚洲分公司,一年后升任经理。一念之差,“出逃”华尔街回到香港,虽说是找到了“大部队”,但子墨的工作量丝毫没有减少。全亚洲飞来飞去,经常周一清早上飞机走,周六回来住一晚——香港的家,只是个周末的落脚地。

第四跳:从公司经理到财经主播

她职业生涯的惊叹号出现在2001年,那年年底,曾子墨加入凤凰卫视担任财经节目主持人。有人很好奇,为什么她在摩根斯坦利投资银行主持过近700亿美元的企业收购和兼并项目之后,还会回到媒体,从零开始做起。

当时是子墨回到香港两年多以后,她正负责一个马来西亚的项目。又是周一,在机场,子墨脑子里想着自己的财务模型、为客户出示的宣传册、陌生的酒店……忽然,她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厌倦。

好像永远在路上,“飞机上昏暗的机舱”和“酒店陌生的房间”……一次在去新加坡出差的夜航飞机上,她翻看棉棉的《糖》,突然发觉:“人怎么样都是活,我为什么非要活在别人认为好的生活里?”

下了飞机,子墨辞职了,然后给了自己4个月休息和游荡的时间。她首先去了一趟西藏。在休假期间的某一天,她与凤凰的一位高层领导通电话时聊及自己的人生经历,“突然想起”自己是否可以加盟凤凰做一直心仪的媒体工作。于是,几个月后,她摇身一变,坐上了凤凰卫视的财经主播席,

子墨记得,自己当初是跨过了旁白记者、出镜记者、演播室记者、助理主播等若干门槛,在接受完简单的基本培训之后,她第一次正式上镜就是对着镜头做现场直播!

2001年在做“财富全球论坛”报道时,子墨曾创造过3天内成功采访8位世界顶尖企业、财团主席的纪录,并在2002年获得了“年度最佳财经类节目主持人”的大奖。

财经专业的背景再加上坚持不懈的努力,子墨和她的《财经点对点》赢得了无数挑剔的高级白领和财经人士的青睐。因为子墨,更多的人开始关注财经新闻:也是因为她,枯燥的数字、拗口的理论和云里雾里的经济动态开始变得人性化、有趣,甚至温柔起来。

在子墨心中,成功的定义不一定就是自己成就一番事业,或是担任什么职位。在子墨看来,能不能获得快乐,还是心态最重要。

喜欢王菲、莫文蔚和陶喆,总能被齐秦音乐中的感情深深打动:太闷的电影不看,好莱坞的情节剧比较对胃口,经常看着韩剧哭得一塌糊涂……工作之外的子墨,和很多人一样,是个简单感性的人。

(尘依摘自《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