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庆栋
摘要:在当前金融危机对外向型经济造成巨大冲击的情况下,河北省所提出的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的重大发展战略,引发了更多深层思考。经济强省的重要标志是产业强省,产业强省的根基在于产业创新能力,提高产业创新能力成为建设沿海强省的内在和迫切要求。河北省提高产业创新能力应从省情出发,主要通过产业集群形式,完善区域生产网络,增强网络互动,建立本地配套企业与外来厂商之间的“学习”机制,培养本地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企业家精神,实现产业升级,推动河北省产业创新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沿海强省;产业创新;集群升级
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是河北省针对自身优势和定位进行重新认识而提出的重大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这项战略以“沿海”作为新的发展动力,以大力开发港口和打造沿海经济隆起带为突破口,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培育发展能力为着眼点,通过港口的聚集和放大功能,在国际经济大循环中配置资源、开拓市场,以实现强省的目标。经济强省的重要标志是产业强省,产业强省的根基在于产业创新能力。在当前金融危机对外向型经济造成巨大冲击的情况下,如何提高产业创新能力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一、提高产业创新能力是建设沿海强省的内在和迫切要求
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是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源泉,制约河北省经济快速增长和健康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产业发展和创新能力不足。河北省所处的发展环境以及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迫切要求迅速提高产业创新能力。
首先,国家制定的在信息化条件下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战略,对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业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十一五期间,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市化进程带动的交通、通讯、电力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对重化工业产品产生巨大需求。目前,我国重工业占整个工业比重已经达到67.6%,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加快发展重化工业成为很多省份的战略选择和经济竞争新的焦点,也是河北省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必然经历的过程和必须面对的现实。重化工业的产业链条较长,关联产业较多,从单个企业来说可能会由于资本、技术密集程度的提高而造成对劳动力的排斥,但就重化工业带动的关联产业整体来说,能带来劳动用工的增加。如汽车产业对近40个关联产业有拉动作用,汽车产业每直接增加一个岗位,其所带动的间接就业机会能增加7个-11个。如何在信息化条件下运用现代技术发展重化工业,兼顾劳动就业和资本短缺两大现实,重点发展重化工业中劳动力相对密集、技术相对成熟的产业,或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中劳动力相对密集的产业区段,实行新型工业化,成为加快结构转换、提高产业创新能力的内在推力。
其次,我国各区域之间经济竞争展现新的特点,东南沿海经济面临深刻转型,南北经济竞争趋于正面化,切实提高产业创新能力已是燃眉之急。从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来看,以钢铁、石化等为代表的重化工业需要大量的资源、能源和原材料,对资本、土地、水源、运输等有强烈依赖。北方地区在资源、能源等方面比珠三角、长三角有比较优势,重化工业的发展势头很强,产业链条不断延伸,逐步从资源产品的初加工转向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生产。与此同时,从拉动经济增长和安置就业等方面考虑,南方一些省份也在尝试发展重化工业,这就使得南北之间由原来的资源产品初加工和最终产品制造之间的产业协作关系变为在重化工业和制造业等领域的竞争关系,提高产业创新能力成为区域经济胜出的关键。
再次,环渤海区域内部的强大挑战使得河北省在提高产业创新能力方面承受着更大的压力。河北省有发展重工业的良好基础,但面临着环渤海两翼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山东半岛新兴制造业基地的强大挑战。河北省有丰富的石油、煤炭和其他矿产资源,有深厚的钢铁、石化和装备制造业发展基础,正在大力开发的曹妃甸、黄骅以及秦皇岛等港口有发展临港产业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冀东南堡特大油田为我们发展石化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兴奋之余我们应当看到,东北老工业基地有着发展重化工业的先天优势:东北是我国能源和原材料的重要供应基地;东北有我国最完整的重工业体系;东北的产业结构与我国的生产市场需求结构有着高度一致性;东北的大企业形态符合发展重化工业的规模要求;东北长久以来形成的工业文化与重化工业的发展有着内在契合。一旦机制激活,无异是老虎下山。与此同时,山东半岛已成功地承接了日、韩产业转移,较好地融入了国际经济大循环;山东省已成为我国家电、机械设备等行业的新兴制造业基地并已展现出巨大活力。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河北省提出选择钢铁、石化、装备制造作为战略支撑产业加以重点发展,大力发挥创新在全省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这将带来河北省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最为深刻的调整,这种调整,迫切地要求我们提高产业创新能力。
二、河北省提高产业创新能力的指导思想
河北省提高产业创新能力应从省情出发,广泛借鉴外国和外省发展经验,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官产学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塑造既竞争又合作的企业发展环境,进行包括制度、组织、文化等在内的软硬件建设,提高区域发展内力,使区域成为创新的空间。在提高产业创新能力方面,需要特别注意两点:
首先,必须重视建立本地配套企业与外来厂商之间的“学习”机制,依托外来投资培养本地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所要达致的目标之一,是实现经济发展由资源推动为主的内循环转向以投资推动为主的外循环。无论是钢铁、石化、装备制造等战略支撑产业还是高新技术、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都需要大规模吸引外来投资。然而我们应当注意,外来投资主要看中的是河北省的工业用地存量和低廉的劳动力,带有较强的短期获利动机,一旦河北省的要素成本不再具有比较优势,外来投资很可能发生“再转移”。并且,本地配套企业与外来资本产业配套程度越高,资产专用性越强,外来资本再转移后造成的本地企业“沉没成本”越大。这种现象在制造业中尤其明显,南方一些经济发达省份如今正承受着这方面的压力。从国际资本的投资动机来看,他们主要对本土企业的原材料、普通技术人员的配套感兴趣,对管理人员和高级技术人员的配套兴趣不高。本土企业不断地为国际制造业资本进行一轮又一轮的产业配套,每一轮投入的专用性资产都被“套牢”,导致本土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始终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很难融入跨国公司全球分工体系的高端。由此可见,在利用外来投资的过程中,必须重视通过“学习”机制培养本土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自我衍生能力,增强企业的“根植性”,使那些具有产业创新能力的企业能够“把根留住”,荫泽本地。
其次,完善区域生产网络,通过增强网络互动提高区域产业创新能力。网络结构是产业创新的基础,网络互动是产业创新的关键。产业创新的微观基础和主体是企业,然而产业创新不是单个企业内部封闭完成的事情,产业创新是在企业与其竞争对手、合作伙伴以及其他参与者的互动中实现的。产业创新能力不同于产业创新活动。产业创新活动可以是每个企业都可进行的技术进步、管理提升等活动,产业创新能力必须在关联企业互动形成的区域生产网络中通过长期累积获得。创新是在网络系统中产生的,企业之间稳定的网络关系是高技术时代创新的需要。尤其是复杂的创新活动,必须通过企业之间长期不断的相互作用、相互渗透,才能完成。在全球化和地方化两种趋势的共同作用下,不同区域之间的产业分工与以前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从以产业为单位的产业间分工发展到产业内以价值增值环节为单位的企业间的分工,区域内部各企业之间不只存在激烈竞争而且存在着紧密的协作和配套关系,形成了有机共生的区域生产网络。区域生产网络促使企业与其竞争对手、合作伙伴以及其他参与者频繁互动,进行各种正式与非正式的交流、沟通和学习,为产业创新提供了真正的机会。政府部门必须建立和完善行业协会和各种市场中介组织,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增进区域生产网络组织之间的互动。
三、集群创新是河北省提高产业创新能力的主要组织形式
首先,产业集群是河北省各类产业可以普遍采用的组织形式和发展模式。产业集群可以建立本地企业之间不可替代、无法模仿的网络联系,形成区域核心竞争力。从世界范围来看,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高新技术产业,都产生了集聚成长的明显趋势。从美国的硅谷到印度的班加罗尔,从“第三意大利”的产业集群到我国江浙一带的“块状经济”,从电子信息、生物科技到食品服装、加工制造,集群产业表现出了非凡活力,集群区域形成了世界经济版图中的一个个亮点。产业集群理论大师波特(Michael.E.Porter)教授指出,“所有的集群都是好的——任何产业、任何集群,无论产业是鞋业、农业或半导体业,如果使用先进技术、有受到良好培训的人员,都能提高生产率,都能带来区域的繁荣”即只要形成了真正的产业集群,即使是传统产业,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产业集群可以使内部各个企业之间建立垂直或水平的生产经营关联,进行技术、市场、信息等方面正式或非正式的交流,提供相同的地域文化支撑以及相同地域带来的特殊信任关系,这些都孕育着创新的萌芽,流动着创新的空气。河北省中南部发展起来的特色产业集群,如羊绒、皮革、自行车零配件、电缆、方便面等等,虽然都属传统产业,虽然产品范围很窄,但在各自的市场上占据的份额都很大,表现出很强的生存能力和竞争活力,换句话说,都表现出很强的产业创新能力。产业集群不仅有利于发展传统产业,也有利于发展河北省的战略支撑产业以及新兴产业。河北省已有的产业集群多数集中在传统产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工制造业,今后应当抓助建设临海经济带的机遇,依托汽车及零配件、船舶及零配件、电子信息及软件、生物医药和文化产业基地建设,发展新兴产业集群,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其次,集群有利于催生创新能力,有利于培养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理论界对低成本型产业集群和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区分,实际是结合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阶段所做的相对区分。实际上,低成本型产业集群在生产环节有一定的创新基础,它所包含的众多企业在生产环节内部有非常细致的分工,每个生产商都有若干个供应商可供选择,每个销售商也有若干个生产商可以联系。在接近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集群内每个企业为了生存都要不断推出新的花色品种,追求技术进步;市场上出现的每一种新的花色品种,很快又被其他企业加以模仿并进一步翻新花样,技术进步、知识传递和产品创新就这样在竞争机制、网络互动和非正式交流中高效地完成了。在金融危机的挤压之下,传统产业集群要打入高端市场,要伸向研发设计环节,塑造自主品牌,这就需要专业的研发机构、较高水平的设计人员、职业化的品牌管理。只要传统产业集群建立了完整的产业链条,实现了整条产业链上的网络互动,就能转化为创新型产业集群。从这个意义上说,所有的集群都能催生创新。此外,产业集群和专业市场还催生了我国的企业家群体,众多农民和城市体制外人员正是在产业集群给中小企业带来的生存空间中,成为第一代通过自主创业成长起来的企业家。珠三角地区之所以有那么多全国名牌和全国性大企业,之所以有较强的创新能力,根本原因在于那里众多产业集群所催生的一批敢闯敢试的企业家。产业集群还有助于培养敢于创新和冒险的企业家精神。产业集群在生成后具有自增强机制,能对区域文化传统产生冲击甚至改变区域文化小气候。闭塞的山西能够产生汇通天下的晋商,靠的是票号云集催生的“走西口”精神;较为优越的农耕条件千百年来蕴积成燕赵文化中封闭保守、怕闯怕试的落后成分,需要现代工业的冲击和洗涤。产业集群及其引发的人际互动必将催生不同于以往的工商业文化,工商业文化必将孕育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必将带来河北省产业创新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南.河北省沿海经济隆起带与腹地经济互动整合问题探讨[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2、薛维君.沿海经济隆起带建设的几个问题[J].中国发展观察,2009(6).
3、李志勇,楚昕.政府行为适应市场化视角下的河北经济强省思路[J].河北学刊,2009(3).
4、王辑慈.经济危机背景下对我国专业化产业区的反思[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3).
5、钟朋荣.产业集群拯救家族企业[J].中国中小企业,2007(10).
(作者单位:邢台学院国际教育交流部。作者为该单位主任,邢台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邢台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