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奋生
摘要:影响大学生政治态度的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家庭、学校和互联网等因素。党和政府应努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为端正大学生政治态度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高校应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努力建设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为端正大学生政治态度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大学生应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积极参与社会政治实践,关注时事政治,为端正政治态度创造主观条件。
关键词:大学生;政治态度;影响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30-0244-02
1.政治态度的概念。政治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政治态度进行了界定。有的学者偏重政治态度的组成因素,比如阿尔蒙德和维巴将政治态度视为个人对政治系统、系统中各种角色、角色承担者、政治系统中自我角色的以及政治系统中的输入与输出的认知、情感与行为倾向[1]。有的学者则兼顾政治态度的组成因素、特征与功能,如雷诺兹将其规定为对政治人物、政治理想、政治目标的倾向,包括政治认知、政治情感与政治行为倾向三种要素[2]。笔者赞同政治态度是综合性的心理反应倾向,“政治态度是社会成员对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及其实际形态相对稳定的综合性心理反应倾向,表现为对特定政治权力、政治权利、政治制度或肯定或否定,或赞成或反对的倾向状态。”[3]
2.大学生政治态度概念。大学生政治态度就是指大学生对现有政治目标与政治情景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政治态度包含政治认知、政治情感和政治行为倾向三个层次,因此对大学生的政治态度就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去把握,也就是考量大学生对目前的政治系统、政治事件、政治人物等相关政治方面的知识或信息知不知道、认不认同、参不参与,从中体现出他们对政治关心程度的差异[4]。
1.经济因素。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经济环境的好坏等将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政治态度。如果生产力的发展水平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环境和谐有序,将会对大学生的政治态度产生积极影响,反之,如果生产力水平低下,人民生活水平落后,经济环境混乱无序,则会对大学生的政治态度产生消极影响。
2.政治因素。政治因素主要包括政治民主化的程度和政治体制的完善程度两个方面。政治民主化程度高的国家,会形成共同的价值体系和行为准则,这些价值体系和行为准则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真正发挥导向作用、规范作用和创新作用,对大学生的政治态度会产生积极影响。反之,则会产生消极影响。
政治体制完善的国家,其政府作风清廉,办事效率高,能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公民对政府的信任度相对较高,政治参与热情也高,大学生耳濡目染,政治态度一般会朝积极方面发展。反之,则会朝消极方面发展。
3.文化因素。文化因素主要包括传统政治文化和当代政治文化多元化两个方面的影响。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也会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糟粕,而且传统政治文化中的积极、消极因素往往是浑然一体、相互交织的,这种情况会影响大学生的政治态度。
当代政治文化多元化的影响。当代政治文化多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一些消极的政治文化随之传播,对大学生的政治态度带来不利的影响。
4.社会因素。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当代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成员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上述变化不可避免的会对大学生产生影响。
5.家庭因素。家庭居住地的差异,家庭收入水平和家长文化水平都会对大学生的政治态度产生影响[5]。
不同家庭居住地的大学生的政治态度存在显著差异。总体上,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比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政治态度更为肯定、乐观、积极。
家庭收入水平和家长文化水平高会对大学生的政治态度产生积极的影响,反之,则容易产生消极影响。
6.学校因素。学校是个人政治社会化一个重要的途径。“政治社会化是指塑造与传递政治价值与观念的过程。个人经过政治社会化,逐渐形成对政治事务的认知、感情与判断标准,以及对政治事务与情势的应付与处理之道,并对自己在政治社会中的地位与角色,有了一种固定的认识与看法,且依据此种认识与看法,形成了其政治态度与行为。”[6]学校作为青年大学生重要的政治社会化机构之一,其教育方式、组织形式以及教育理念均会影响到青年政治社会化的预期目标。
7.互联网的影响。网络政治信息多元化的影响。互联网上各种政治信息鱼龙混杂,导致一些政治辨别力不强的大学生政治态度上的混乱。
网络政治信息失真的影响。网络现在是大学生理解时事政治的一个重要途径,但网络本身又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信息管理的难度很大,这样就导致大量不真实的政治信息存在于网络当中,从而影响大学生的政治态度。
(一)党和政府应努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为端正大学生政治态度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1.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为端正大学生政治态度奠定物质基础。党和政府应该继续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端正大学生政治态度奠定物质基础。
2.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为端正大学生政治态度提供政治保障。政治体制改革作为中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为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为端正他们的政治态度提供政治保障。
3.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端正大学生政治态度创造优秀文化环境。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为端正大学生政治态度创造优秀文化环境。
4.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步伐,为端正大学生政治态度提供良好社会环境。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端正大学生政治态度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二)高校应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努力建设先进的校园政治文化,为端正大学生政治态度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1.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应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摆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切实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要进一步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要突出时代特征,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时代、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真实可信。教学方法要更加灵活多样,运用参与式、互动式等方法调动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高校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走出校园,深入实践,在实践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2.建设先进的校园政治文化。第一,开展好校园内党团政治活动,规范高校政治社团组织的发展,引导好各类社团活动,组织大学生以各种形式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第二,开展各种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活动,如结合重大节庆日、重要纪念日、重大事件等进行座谈、学习、讨论等,定期举行升国旗、唱国歌仪式,唱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主旋律;第三,发挥大学生的主人翁作用,让大学生直接参与民主管理。例如,参与区(县)人大代表的选举活动,学校共青团、学生组织的管理活动和选举活动,校长接待日活动、各级人大代表接待日活动,让大学生自己来集中表达自己和集体的权益诉求,倾听和考虑不同群体的权益诉求,思考协调不同利益诉求的方法,进而参与和制定一些管理制度等。
(三)大学生应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积极参与社会政治实践,关注时事政治,为端正政治态度创造主观条件
1.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是端正大学生政治态度的理论前提。当代大学生应该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要真学真信,让马克思主义理论真正进入头脑,并且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而端正自身的政治态度。
2.积极参与社会政治实践是端正大学生政治态度的实践基础。正确政治态度的形成离不开积极参与社会政治生活,政治参与不仅是发扬民主的表现,也是政治态度转变的契机。当代大学生应该重视参与社会政治生活,这有助于激发学习政治理论的兴趣,了解社会政治的复杂性和全面性,从而达到端正政治态度的目的。
3.关注时事政治是大学生正确政治态度形成的主要因素。当代大学生应该学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关注国内外时事政治,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分析国内外政治现象和政治事件,提高自己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辨别力,从而端正自己的政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