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素质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保障系统研究

2009-01-20 02:30
经济研究导刊 2009年30期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

孙 萍

摘要: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迅速的发展,各行各业需要大量具有宽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突出的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高素质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从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应具有的主要特点,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保障系统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保障系统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30-0094-02

目前中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迅速的发展,各行各业需要大量具有宽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突出的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运行,离不开强有力的保障系统的支持。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发现和研究客观规律的理论研究型人才,另一类是将客观规律的原理应用于实践进而物化为给人类社会带来利益的应用型人才。由此,高等教育也从注重理论素养还是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角度将人才培养模式划分为两种类型,即基础理论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其中,本科应用型人才是指具有大学层次的知识与智能水平,又具有从事某一专业的科研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是相对于基础性人才而言。基础性人才是指以探索未知、认识自然、发展科学为己任的基础研究专门人才,即能够研究和发现自然界的一般规律的人才;应用型人才则是能够把已经发现的一般自然规律转化为应用成果的“桥梁性”的人才。

1.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是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特征之一。高质量的高级技术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基本社会支撑。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本质,知识经济的发展必将深刻影响着经济结构、人类生活、教育方式的变革。因此,知识经济社会知识爆炸,任何学校或专业培养出的学生都不可能是全才,这就使得职业分工进一步细化,对人才的需要就更趋于专业+特长型的应用人才。高等教育应对这种不断变化的有效策略之一就是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

2.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是新时期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大众型高等教育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体的教育,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一个重要发展条件。美国的高等教育普及率已占同龄人口总数的55%,欧洲、日本及韩国,大学生也占到同龄人的35%~50%。中国面对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迈向大众化教育,面对高等教育多层次化的教育体系结构调整,我们应该以人的发展为主题,转变教育观念,探索教学新思路,正确评价教学质量,着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3.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级应用型人才。高等本科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研究轻应用的培养模式与地方经济建设对人才规格、标准的要求形成了愈来愈大的反差,随着全球化的经济重新分工和中国产业结构高度化过程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的进一步转变,对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会有一个大的增长。中国地域广阔,各地区自然、人文与经济社会条件差异较大,不同性质的城市各行各业对技术与管理人才的需求存在较大差异,只有各高校有针对性的培养出高质量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才能最好地满足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4.培养应用型人才有利于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既关系到广大毕业生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是地方本科院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地方本科院校的主要服务范围是学校所在地,因此,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主渠道也是学校所在地。影响毕业生就业率高低的因素固然很多,但最根本的有两个方面:一是学校设置的学科专业是否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急用;二是学校培养的专业人才是否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中能用。

1.突出的职业适应性。这主要反映在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在专业方向设置、知识、能力、素质的规格要求、教学方式方法和实践环节安排等诸多方面都考虑了职业实践的实际要求,让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就做好到实践中工作的思想准备以及符合新时期职业发展需要的专业知识储备和能力、素质的锻炼与培养。因此,毕业生能尽快和更好地适应职业实践的要求,在职业竞争中争得首发优势。

2.基础加特长的一专多能型知识结构。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是采取通识教育加专业特长或素质教育加职业教育的教育方式,在专业方向设置上采用“一专多向”的设置方式,在课程设置上采用“主—子模块”的设置形式,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打破学科壁垒,采取专业基础与专门化课程“集成联动式”的组合,目的就是培养专业基础加特长的一专多能型的人才。

3.切合实际的就业取向与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在入学教育、思想品德课程、就业指导等环节中对教育主体普遍贯彻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想理念,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做好了深入社会、深入基层、扎根地方、深入职业实践一线的就业思想准备,毕业生在毕业时就业定位明确,不再出现不切实际的就业想法,使就业问题基本能够顺利解决,利于他们轻松愉快地走上工作岗位,并踏实地开展职业岗位工作。再加之他们在校期间接受了更多的岗位实践锻炼,使得他们中的绝大部分具有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

1.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1)坚持“师德”首位。道德乃做人之本,师德乃教师之基。对教师个体而言、师德居于教师德、业、学、识、行诸素质之首,它不仅决定与制约着教师其他素质的存在与发展,也是提高教师其他素质的动力与源泉。在师德建设的实践中我们应把师德评价与师德教育和管理结合起来,师德评价为师德建设提供外部动力,师德教育为师德建设提供思想基础,二者有机结合,形成师德建设的激励机制。(2)培育“双师型”教师。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首先应是具有双工作岗位的内涵,即从事某课程教学工作的教师,同时也曾在与所教课程紧密关联的实际工作岗位上工作过。其次应有“师”的水准,即具备扎实的学科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实践能力。不能把“双职称”与“双师型”等同起来。

2.建立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实训基地建设系统。地方本科院校普遍认识到加大投入,快速推进教学基本建设是学校提升的基石。为使项目建设和资金投入科学、合理、有效,必须制定资金投向原则,创新建设机制,规范项目管理。资金投入按照集中投入、资源共享、突出亮点、提高水平、满足教学需求的原则。项目管理以制度求规范,以专家主导保障教学基本建设的科学性、准确性、有效性。做到项目建设成果与使用效能相结合,注重使用结果。校内实训基地按照“再现职业场景、反复训练基本技能、突出重点、逐步配套、与办学规模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原则,做好规划与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要根据各个专业的不同特点,采用多种校企合作形式,将教学与企业生产过程结合起来,将实习实训与就业结合起来。

3.完善教学管理组织系统。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系统,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是维护教学秩序,保证教学质量,突出办学特色的关键。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管理应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建立各教学环节的管理制度和质量标准。制定《课堂教学工作规范》、《实验实训课教学规程》、《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规范》等规范性文件,对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执行、教学安排、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等环节做出详尽的规定;制定《教学优秀奖评选办法》、《教学名师工程实施办法》、《特色学科评选建设意见》等激励性文件,鼓励院系和全体教师争先创优;制定《教学事故界定处理办法》等约束性文件,约束和惩处教师和管理人员的错误行为。通过管理制度,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起到规范、约束和激励作用,使教师懂得了每教学环节应该怎么做,不能怎么做。把严格规范的制度体系变成广大教师能够接受并自觉执行的良好行为习惯,从而形成制度文化。(2)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主要内容:质量标准: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管理工作规范》、《实训课教学规程》、《考试工作规范》、《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规范》等。执行人员:教学校长、教务处、教学院长、教学管理科、系主任、教师、学生。运行过程:教学安排、课堂教学、实验实训、考试、毕业设计(论文)。(3)处理好规范与特色的关系。应用型人才培养,有其自身的特点,教学管理能否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特色的形成。目前,本科院校遵循的最高质量标准是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体系,该体系对不同类型的学校并未区别对待,而是用同一个标准来评价;而学校在自评过程中,往往更注重规范、统一,而忽略不同类型、不同专业的区别和特点。应用型人才的毕业环节,应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让学生到企业中去,在实际工作岗位上锻炼技术应用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师指导下就生产实践中的某一个或某一方面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研究,其成果的表现形式可以是报告、总结、论文、工艺流程、产品、方案等。

4.健全教学质量监控系统。教学质量监控系统是教学保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建全教学质量评价制度体系。制定《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测评办法》、《实践教学测评办法》、《院系教学工作评估办法》、《督导员工作条例》等文件,对课堂教学、实验、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环节进行质量评价和监控。(2)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系统。(3)教学质量监控结果运用。将教学质量监控结果与教师个人及院系考核、职称职务聘任、工作量计算挂钩,与优秀学生和奖学金评选等相结合。(4)终端监控。由于教学质量最终体现在毕业生质量与社会人才需求比较后的偏差反馈上,这一反馈有利于直接调整培养目标及培养过程。因此,对毕业生进行终端监控、跟踪调查,收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过程,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面向市场,适应社会需求的办学指导思想的集中体现。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考核与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