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浙江省现代建筑设计研究院供稿
浙江省中医院坐落于杭州市湖滨核心区块,与美丽的西湖相毗邻,具有极其重要的地域环境和丰富的景观资源。医院占地12030m2,总床位650床,由于历史原因,医院整体规划及用房建设比较拥挤,医院环境也相对落后。根据医院现状,该院整合医院医疗卫生资源,将医疗综合楼设置于已建病房楼东侧,设计了一幢规模为300床,总建筑面积为32047m2的十三层的医疗综合楼,从而使门急诊、医技、病房连为一体。通过本项工程设计,使原来零乱的医院环境得到彻底改善,同时大大提高了医院的整体运作效率。在建筑造型设计中,简洁的线条及多材质的组合使用,体现清新、典雅的建筑风格,构筑了颇具现代感的医疗建筑新形象。
一、智慧型与高效性的结合
通过整合医院卫生资源配置,调整院区总体规划,化整为零,从而改善整个院区的医疗环境。新建病房综合楼紧贴已有病房楼,使之与已有病房楼形成统一整体,在建筑内部功能布置与交通组织上与已有病房楼间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形成灵活机动的多样化的医疗服务空间。同时,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各类人员的行为效率,也为“节能减排”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条件;在建筑外部空间环境处理上,形成较为开阔的院内绿化空间,提高绿化率,通过设置地下机械双层停车库,配合城市道路交通,形成院内单向通过式机动车交通系统,从而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院内环境。
二、合理性与前瞻性的布局
根据医院建筑功能特点,合理布置各功能用房,最大程度上做到医患分流,从而避免人为的交叉感染现象。二层核医学、三层重症监护及五层血液透析均按两通道及三通道设计,使医护人员,病患及污物均按各自路线进行分流。六至十三层各护理单元采用中心岛开放式护士站,各类人员出入电梯厅一目了然,使病患者“宾至如归”的安全感。各病房入口采用港湾式设计,使病人进出病房有一个缓冲的空间。医院现有用地非常紧张,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医院只有从管理上和现有的硬件设施上来拓展空间。本设计中,二层核医学设置预留发展机房,各层护理单元病房进深为6.3m,按两床设计,为床位数的拓展也提供了弹性空间。
三、新材料与新技术的应用
充分运用当前节能环保技术,大胆采用节能环保新材料,设计中,外墙采用聚苯板干挂石材;门窗采用断热铝合金Low-E中空玻璃窗,使得建筑节能达到50%以上,这在当时也是不多见的;内墙采用质轻、耐火、防撞、不易变形,便于清洗的双面防火饰面板;地面采用耐磨、耐火、耐腐蚀、脚感好、易清洗、使用寿命长的进口橡胶卷材;病房门 采用防撞和隔音性良好的钢门;卫生间采用防水、防潮、耐腐蚀的塑钢门;另外,在建筑外窗设计中,考虑了当前先进的智能化通风系统,这使得建筑室内外空气流通变被动为主动,建筑成了“会呼吸的房子”,从而保证楼内空气在中央空调系统关闭期间始终保持清新的状态,体现了新材料、新技术赋予建筑的时代气息和人性化需求。
四、人性化与生活化的诠释
建筑内部空间及装饰处处给人以“家”的感觉,充满着亲切与温馨,入口大厅宾馆式休闲吧的设置,给病人、家属及访客提供了一个轻松、舒适的交流空间;各护理单元设置了医患交流室,又为医护人员与病人提供了一个较为私密的交流场所。建筑细部设计也处处彰显温情,室内各种隔墙饰面、家具颜色的搭配、卫生间拉手、靠墙扶手等无障碍设计、吊顶形式、灯光控制, 乃至一盆花、一幅画,都饱含着对病人由衷的关怀。通过这些人性化的设计,从而完成了病人从传统的功能化医治到“身、心、灵”全方位的呵护。本工程于2006年9月竣工并投入使用,在2005年11月建设部设计施工执法大检查中获得了部级高度肯定,建成使用二年多来,各方面反映良好,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