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专业主流教材的使用现状
旅游业的发展给中职学校旅游相关专业带来了发展机遇,导游服务专业是其中的重要专业之一。在主流教材的设置上,大多中职学校采用套用、组合、模仿等方法,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与专业素质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套用中等职业教育旅游类国家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系列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全面贯彻了素质教育思想,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需要的实际出发,注重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分为公共课与专业课。导游服务专业大多套用其中的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及部分公共课的课程设置。主要专业课程有《旅游政策与法规》、《旅行社业务》、《导游业务》、《导游基础知识》等。这些专业课程较全面地介绍了导游专业的基础知识,但是与当前国家旅游局要求的导游资格考试制度有一定差距。
组合使用旅游服务专业、饭店服务专业甚至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教材中职学校面临的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就是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在提高就业率的压力下,许多中职学校为提高毕业生就业技能,以毕业生“零距离”上岗为目标,对导游专业课程设置采取广泛组合策略。在具体课程设置上,既开设导游专业课程,又开设饭店服务专业的课程,甚至选用部分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的教材,以提高毕业生的“理论层次”。这种随机组合无疑会带来许多问题,使得学生博而不专,不利于实用型人才的培养。
模仿同等学校的相关专业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从业人员的需求也迅速升温。很多职业学校看好旅游教育市场,纷纷开设旅游专业。在教材使用方面也经常相互模仿,别人用什么教材,自己就用什么教材。这种缺乏对旅游人才需求市场的考察、缺乏因材施教、缺乏自身建设的状况,很难保证教材使用质量、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没有结合自身条件及特色,没有创新,就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
导游专业主流教材设置及使用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河北省主要中职学校的导游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课程设计缺乏整体性,部分内容重复课程是由学科专业决定的,某一专业设置多少门课程,哪些是核心课,哪些是外围课,哪些是公共课,哪些是基础课,哪些是专业课,哪些是必修课,哪些是选修课,先学什么,后学什么,每门课程的课时是多少等问题,必须在课程安排中考虑全面。过去很少有人研究导游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所以导游专业课程相互之间的重复、脱节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教学计划的整体性和课程的有机联系。
课程内容与实际应用脱节通过导游资格考试是作为导游员的基本要求,也是导游专业学生在毕业时必须达到的。国家旅游局改革导游考试制度,将导游考试中的教材、命题、考试时间等权限全部下放到各省,所以每个省市都有自己的一套导游资格考试用书。在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职学校教育部规划教材中,《导游业务》、《导游基础知识》、《旅游政策与法规读本》虽然内容翔实,结构合理,但是与各个省市的考试用书还是有很大出入。有很多学校教学时选用教育部规划用书作为教材,而参加考试用本省市用书,使得学生无所适从,掌握起来难度很大。
实践性课程严重不足实践性理论课最为薄弱,有些实践课没有理论课作基础,甚或压缩与实践技能密切相关的理论课。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育思想根深蒂固,即使重视,也只是口头或形式上的重视,实践课的地位并没有提高,仍然是可多可少,没有条件可以不开。二是受到学校现有条件制约,经费严重不足,导致一些实践课开不出。
选修课不足目前,中职学校旅游专业课程设置基本都是必修课。公共必修课偏少,专业必修课过多,严重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调查表明,专业人才一生所需知识只有20%~24%从学校获得,76%~80%是离校后通过自学取得的。因此,即使三年时间都上必修课,学生也未必能获得更多知识,反而会造成知识面狭窄、单一。
导游专业主流教材的改革
导游专业主流教材的改革目标从旅游市场需求和学校、学生自身特点出发,致力于研究导游专业主流教材使用与改革,以提高中职学校导游专业的教学质量,发挥中职学校的办学优势,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专业技术过硬的旅游实用人才。
导游专业主流教材改革的内容在导游专业主流教材的建设上,应从专业方向人才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术和能力角度出发,以此为核心设置一套完整的主流教材体系。在进行具体课程建设时,应摒弃传统的以专业学科为中心的做法,代之以培养目标应用为中心,根据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进行科学的课程整合与组合。(1)确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程的比例。在课程内容组织上,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实践知识以“实际、实用、实践”为原则,结合当地旅游市场需求及导游资格考试的变化,适时调整理论课与实践课、选修课与必修课的比例及授课区间,逐步构建符合自身特色的理论、实践和考核为一体的课程体系目标。(2)遵循导游资格考试的国家规定,实行“双证书制”教学。《导游人员管理条例》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导游活动,必须取得导游证。为此,在教学上要实行“双证书制”教学,抓好专业文化课、专业技能课。在资格考试方面,应选用与本省导游考试要求相一致的教材,参加本省统一的国家导游职业资格考试。(3)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模块式旅游课程体系,注重产学结合。根据本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我校将课程分为四大模块:基础类课程、旅游专业课程、综合技能课程、公共必修课程。在实践教学的设置和安排上,应坚持学校与社会相结合、定点与流动相结合、定期与机动相结合、长期与短期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观摩与顶岗相结合。通过一系列特色鲜明的教学和实训活动,培养学生熟练的业务操作能力,缩短学生将来就业的磨合期,使学生顺利地适应和创造性地开展将来的工作。
以培养综合能力为原则设置主流教材以培养导游职业综合能力为主线,建立“124”教学内容体系。“124”是指一条主线、两大基础、四大关键能力,即以培养导游职业综合能力为主线,使学生掌握两大基础——旅行社的业务基础和导游服务基础;培养学生具备四大关键能力:旅行社业务能力、导游服务程序与规范的运用能力、导游带团、讲解及心理服务能力和特殊问题处理及应变能力。所以,中职学校导游专业主流教材必须以全国导游资格考试为核心进行课程改革与建设,从教学方法改革、教师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创新,对学生进行导游能力培养。(1)以导游资格考试为中心,使用本省市导游资格考试用书作为教材。自从确定全国统一的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制度以来,导游考试教材的选用逐步过渡到由各省市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但基本科目应包括《导游基础》、《导游业务》、《政策法规》等课程。所以,这部分内容应该选用本省市的导游资格考试用书,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也能兼顾提高学生的考试通过率。(2)增加模拟导游课程,提高学生导游讲解能力。现在中专导游专业大部分只开设《导游业务》这门课。一本书既讲理论又训练导游讲解能力,课时相对较少,应该增加《模拟导游》这门课程。结合校内模拟实训和校外导游服务见习,让学生熟悉带旅行团的整个程序,掌握每个环节的具体要求,并加以模拟操练,加深学生对导游人员带团技巧、讲解能力和心理服务能力的理解与运用。(3)增加选修课程,培养高素质导游人才。现在,中专导游专业的课程都是必修课程,可以在第三学年课程相对较少的情况下,开设一些有益的选修课程,例如艺术欣赏、表演艺术与实践、旅游摄影、演讲艺术等。这样,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知识,对于学生将来从事导游工作也是非常有益的。(4)编写本地旅游教材,以适应市场需要。在各省的导游资格考试用书《导游基础知识》中,虽然涉及本省的一些重要景点及旅游常识,但相对各个地市的导游员,如果作为地陪,掌握的知识距离实际需要还相差很远。比如,河北承德是重要的旅游接待地,但是从导游专业毕业的学生做地陪为游客讲解承德,还是非常困难的,需要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所以,各地市中专学校的导游专业教师,可以组织编写本地旅游用书,作为校本教材,如《承德导游》、《秦皇岛导游》等。同时,在实习课上进行导游训练,使学生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岗位及市场的需要。
当然,导游专业主流教材的改革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既需要教材本身的选用,也需要学校配套的师资及设施,更要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创新精神及创业能力。对于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灵活的授课形式,使学生的学习与行业发展同步,与社会发展同步。
参考文献:
[1]姜向东.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与课程建设及考核评估实务手册[M].石家庄:河北音像出版社,2004.
[2]郭建闽,林筱华,章颖.关于高等职业院校旅游专业建设的几点看法[J].闽西职业大学学报,2003,5(4).
[3]黄克孝,严雪怡.职教课程改革研究[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97.
作者简介:
杨凤霞(1970—),女,河北廊坊人,硕士,廊坊市电子信息工程学校旅游专业教师,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