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课程安排与借鉴

2009-01-20 02:30刘雪雪
职业教育研究 2009年11期
关键词:理工学院南洋学时

南洋理工学院课程安排的特色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学制为三年。第一、第二学年学习基础课程,第三学年学习专业课程。课程安排采用双轨制,即每一学年的课程分为两个独立的学科组合,学生亦被分成两组,同时修习各自的学科组合。一个学期后,两组学生交换学科组合。例如,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分为机械学科与电学科,一组学生先学习机械学科课程,有工程数学、工程力学、制造技术、工程制图/CAD制图、材料技术、学期项目1(有关机械类的简单项目)、互补学习1(相当国内的选修课),共计420学时;另一组学生先学习电学科课程,有工程数学、电工、模拟与数字电子、通信技能、计算机编程、学期项目2(有关电类的简单项目)、互补学习2,也是420学时。一学期后互换,完成第一学年的课程学习。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课程安排具有以下特色:(1)教学工厂。南洋理工学院根据教学工厂的理念编制课程。学生在三年的学习中,犹如处在一个大企业的各个部门,既接受完整有效的理论知识教育,又接受来自教学工厂的行之有效的实践技能培训。工作与学习融合在一起,通过有关活动让学生对理论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多元化、多层次的实际工作环境中,既可为学生提供一个完善、有效的学习环境和过程,又可培养学生的群体协作精神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核心教学与发展活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做到“源于企业,用于企业”。(2)理论与实践兼顾。学院前五个学期的课程安排都是理论学习与项目设计相结合,可使学生在一个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环境里完成自己的学业。(3)根据市场及科技发展迅速调整课程。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能够根据专业信息、工业界及企业伙伴的反馈、专业讲座及课程、国外信息及工业项目的信息及时调整课程,确保有关课程与工业的发展需求相吻合。(4)课程项目模块的灵活性、适应性好,组合能力强。学生除学习本专业必修的课程外,还可以按照自己的能力选择某一方向的技术或科目学习,高年级学生还可跨专业选择课程。

与我国高职院校课程安排之比较

(一)课程架构比较

南洋理工学院之所以可以采用双轨课程安排,与新加坡的教育体制有关。新加坡的教育在小学五六年级就开始加强语言教学,把小学生分为英语+高级母语、英语+母语、基础英语+会话母语等几类;中学阶段学习的学术与技术课程,相当于我国的数理化课程,通过“O”水准会考(相当于我国的中考)后,才能进入理工学院。因此,南洋理工学院第一学年就可采取双轨课程安排。而我国部分五年制高职院校在第四年才开始分班交叉学习,原因是有大量的文化课教学,在第一、第二学年无法交叉设置课程。我国的九年义务制教学已完成必要的基础教学,初中会考后,已经达到了新加坡的“O”水准的水平,所以理论上无需在职业院校设置大量的文化课程。

南洋理工学院根据专业要求将主课与辅助课严格分开。例如,机电一体化专业三年主课、项目与辅助课的总课时比例为10.4∶2.6∶1。各学期的课程结构情况,第一学期的学科组合1中,主课程为工程数学、工程机械、制造技术、工程制图、材料技术,共330学时,项目设计为60学时,辅助课程为30学时。学校开设的辅助课程指互补课程,可以是法语课、日语课等语言课,也可以是营销类课程,还可以是体育运动队、文化艺术团、创新学会等。该学期的主课程、项目、辅助课程的学时比例为11∶2∶1。第一学期的学科组合2的主课开设工程数学、电工、模拟与数字电子、计算机程序,共330学时,项目设计为60学时,辅助课程为30学时,学时比例也是11∶2∶1。

如果用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标准衡量我国部分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课程,其主课、项目和辅助课程的学时比例,第1学期为16∶0∶17,第2学期为16∶0∶14,第3学期为16∶4∶18,第4学期为16∶19∶18,第5学期为18∶15∶14,第6学期为16∶15∶14,第7学期为0∶30∶10,第8学期为0∶30∶8,第9、第10学期为实习。

(二)课程设置比较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课程是根据不同专业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的,课程结构合理。南洋理工学院的机械、电气及计算机课程的课时比例为690∶600∶225=3∶2.6∶1。我国部分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机械、电气、计算机课程的课时比例为938∶1380∶140=6.7∶9.8∶1。

我国部分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是根据本地的经济发展,从宏观需求上考虑课程设置,因为我们无法详细采集企业对课程的需求。但是无论从宏观还是从微观出发,机械、电气与计算机课程的比例是由生产实际对生产者的技能要求决定的,即生产者既要掌握机械运作的相关知识,又要掌握电气、计算机控制操作能力。由此看来,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的机械、电气与计算机课程设置是比较合理的。

(三)课程内容比较

南洋理工学院的课程内容、教材编写、教学进程是以项目为主线,按由浅入深、螺旋渐进、理论与项目相结合的原则展开的,教学内容随项目的变化而不断更新,使学生更易于接受,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我国部分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教材内容的编写没有统一的主线,有的以教学设备为主线,有的以理论知识为主线。相关课程的内容不能相互沟通,有的出现重复,有的出现空白,有的出现脱节,导致知识点紊乱,内容不连贯,学科之间不相关,学生学习难以掌握系统知识,出现畏难和厌倦情绪。

(四)课程教学方法比较

南洋理工学院的专业理论知识教学与项目教学是各自独立进行的,而我国部分高职院校的专业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技能训练是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方式实现的。

对我国高职院校课程安排之借鉴

(一)借鉴项目课程安排的方法,继续采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我国与新加坡两国国情不同,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不同。新加坡对教育的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5%,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得到多家企业在资金、设备、技术及科研项目等方面的直接支持。因此,可以用教学工厂的理念进行课程管理。而我国对教育的投入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左右,目前,职业类院校与企业尚缺乏具体紧密的结合,学校对企业技术更新的情况了解不多,对企业所需技术人才的技能要求了解不透彻,因此课程设置及课程内容显得笼统、模糊、空泛。虽然许多学校生源已达到南洋理工学院的生源水平,但仍不可能运用项目为主线的管理方式进行全部课程的管理,但是我们可以运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模式,采用项目任务的管理方式组织教学。

(二)接触先进设备和仪器,培养未来的工程师助理

南洋理工学院不仅有学生制作的项目,还有工业项目。学生有机会与教师一起动手参与厂家提供的试验计划或产品开发,有机会使用先进的设备和仪器,有机会参与从设计、测试到交货的全过程。我国的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不多,因此应努力与企业建立联系,逐步了解企业的需求,为企业提供操作型人才,与企业联合进行产品设计,在逐步沟通的过程中深化合作,为企业培养未来的助理工程师。以江苏无锡地区为例,其经济发展状况及技术水平已与新加坡接近,而且无锡地区已完成了从初级制造业向高新技术和外包服务业的转型,企业需要的人力资源也从体能型人员转向体能—智能相结合的综合型人员。职业技术院校的培养目标必须适应本地区经济转型的需要,培养的学生应是既能管理好设备、又能学习掌握现代技术的知识型人才。

南洋理工学院在培养助理工程师方面卓有成效,其原因在于该校有与之相适应的一套科学的、切合实际的、实用的课程管理方法,其中课程架构与课程设置值得我们借鉴。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我国的高职院校必将有所作为,为本地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生产方式做出新的贡献,使高职院校成为培养助理工程师的摇篮。

参考文献:

[1]万伟,吴永军,秦德林.新课程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马文生.以就业为导向,刍议职业学校课程设置[J].河南农业,2009,(6).

[3]何玉龙.高职院校职业技能课程设置优化的探索[J].教育发展研究,2007,(2B).

作者简介:

刘雪雪,江苏省无锡市机电高等职业学校副教授,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负责人,主要从事单片机、可编程控制器、计算机等机电专业的教学。

(本栏责任编辑:王恒)

猜你喜欢
理工学院南洋学时
杨春华作品
2Analysis of the Usage of Domestictio and Foreignization inChinese Poetry Translation
《走进大山里》
题蓝花楹
学习不是“刷学时”
一位富家千金的虐心孽情
试论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的学时问题
任意门
猜字谜
史书上的“南洋”位置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