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集团内部和谐教师群体建设研究

2009-01-20 02:30
职业教育研究 2009年11期
关键词:群体职业建设

张 毅

职业教育集团组建的背景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职业教育为应对市场经济的发展,积极寻求变革和创新,以一校或几校为主导,以相关学校和合作企业为主体,以促进职教资源优化配置为原则,以“合作共赢”为目的,以专业和课程等为纽带,逐步形成了职业教育集团的基本框架。职业教育集团是职业教育由数量扩张型向提高质量和效益转变的必由之路。职业教育集团采用实质性合并的形式,并入单位通常是学校、企业或其他实体,一般以联合办学的形式加入集团。事实证明,职业教育集团的成立,对于推动职业院校资源整合,促进学校之间、校企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升职业教育综合实力,打造职业教育知名品牌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但是我们也应当注意到,职业教育集团成立后一般能够较快地实现管理制度的统一和物质资源的整合,但实现办学思想融合、学科融合、教职工融合和校园文化融合并非易事。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力军,是办好一所学校的关键。不少学校合并后教师队伍很难融合,严重制约了职业教育集团积极作用的发挥。

职业教育集团和谐教师群体建设的意义

和谐的教师群体,应该是人格和谐统一、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群体。根据现代管理理论,和谐教师群体应当具有以下四个特征:师德高尚、志存高远;目标科学、统一明确;团结协作、和谐共进;信息畅通、运转高效;公正公平、良性竞争。教师群体成员对群体的目标、活动、荣誉等有着共同的、一致的认识,具有对群体的归属感和荣誉感。他们有为达到共同目标而相互关心、相互协作的精神。他们通过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在个人进步的同时形成群体的合力,他们取长补短,从而形成“一加一大于二”的整体优势。

建设职教集团和谐教师群体,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学校作为人才、知识与文化聚集的精神文明建设基地,它的和谐不仅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引领、示范和推动作用。和谐社会的构建,落实到基层学校就是要建立和谐的组织,而人的和谐又是组织和谐发展的前提。构建和谐的教师群体,不仅是协调、处理教师与教师、教师与群体、教师与学校等多重矛盾和错综复杂关系的过程,也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基础。职教集团内部教师关系的和谐不但关系到职教集团和谐校园建设,而且将直接辐射到整个社会。职教集团教师肩负着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的使命。身教重于言教,只有一支和谐团结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建设职业教育集团和谐教师群体,是保证教育效果的需要 建立职业教育集团和谐的教师关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在现代社会,培养人是艰巨的教育工程,不是哪一位教师能独立完成的。现代社会的知识融合、学科交叉和教育的多种功能以及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教师的群体劳动。对职业教育而言更是如此,因为学生除了理论知识够用外,还需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及与企业和岗位“零距离”接触的综合能力。因此,只有教师的关系和谐,教师集体发扬协作精神,才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建设职业教育集团和谐教师群体,是促进教师身心健康、提高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需要 现代医学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身体健康的必要条件,更是心理健康的基础。职业教育集团教师任务重、责任大,只有在和谐的同事环境中,才能保持身心健康。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学科之间、专业之间的交叉、渗透、综合趋势日益增强,职业教育集团内部的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客观形势的发展。而这一目标的实现,也有赖于和谐教师关系的建立。例如,在科学研究方面,一个科研项目或课题,往往不是教师单兵作战所能完成的,而需要很多教师相互协作,联合攻关。

职业教育集团内部教师群体现状

职业院校发展成职业教育集团后,组织规模扩大,教师人数增加,无疑加大了管理难度。一些新组建的职教集团的教师队伍现况令人担忧。

对职业院校合并持反对态度 许多教师对院校合并的意义认识不到位,没有达成共识,教师队伍融合的难度大。一些教师认为合并弊多利少,纯粹是长官意志,是权宜之计;有的教师悲观失望,看不到合并改革可能带来的优势,缺乏信心,采取不合作的态度;有的教师则采取等待、观望、漠不关心的态度。一些教师对合并导致的岗位、权利、利益变动不悦。

不满利益重新分配 合并就意味着岗位和权利的重新调整,比如有的教师合并前是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合并后变成了一般教师。在资源分配方面,也会有轻重缓急,有多有少。当改革与个人期望出现较大差距的时候,有一部分人就容易心理失衡,出现抵触情绪,给教师队伍的和谐、融合带来阻力。

感情上难以接受新职业教育集团 情感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所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人们在一定的环境里,时间长了就会在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情感。学校合并后,原有的“感情链条”被打破,新的相互信任和理解还没有建立和完善起来,面对新的工作环境、新的人际关系,自然就会有一种不适应的感觉。一旦遇到不如意的人或事,怀旧的情感就会变得十分强烈,容易沉浸于旧事物、旧习惯、旧思维,而对新事物、新要求产生抵触情绪。一些教师难以确认自己的角色,出现今不如昔的感觉。很多失去主体资格的被合并学校的教师,沉溺于原有学校的小团体中,难以形成对新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心理上极易产生失落感,无群体目标可言。

职业教育集团和谐教师群体建设的对策

建立职业院校和谐的教师关系,需要校内外结合,长期努力与短期努力结合,思想教育与制度建设相结合。具体而言,构建职业教育集团和谐教师群体,必须努力解决好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培养教师对职业教育集团的心理认同感和归属感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A.H.马斯洛认为,人类的主要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其中爱与归属的需要,表现在对友爱的需要,即人人都需要伙伴之间、同事之间的关系融洽或保持友谊和忠诚;还表现在对归属的需要,即人都有一种归属于一个群体的愿望,希望成为群体的一员,相互关心和照顾。

培养教师对职教集团的心理认同感和归属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学校领导要通过各种手段使教师建立对新学校的归属感。如向教师宣讲学校合并的重大意义,向教师介绍新学校的发展目标,让大家看到学校的美好前景,增加大家的信心。要真心地关注教师的心理需求,让教师感到新学校会成为教师实现个人价值的更大舞台。学校领导要真诚地与教师沟通,开展各种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在交往中互相了解、互相学习、增进友情。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都有获得尊重的需求。学校领导应很好地满足教师这种高层次的需求,用诚恳的态度肯定教师对学校的忠诚和贡献,使教师体会到其在学校中的地位和价值。另外,可以开展建言献策活动,让广大教师为学校提合理化建议,参与学校的管理,从而凝聚力量,统一思想。

(二)以学校办学目标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凝聚人心

席酉民的和谐管理理论包含了一个重要方面:目标性。目标在和谐管理理论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就是和谐。管理心理学研究表明,具有高度合作目标的群体成员,其目的任务、目的目标、共同感受、相似观点、协调利益、资源和信息分享等因素,是产生团结协作、工作效率和创新精神的主要原因。勒温的群体动力理论也为如何加强教师群体的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该理论强调应注重控制群体内部的动力因素,如设置好目标,培养合作进取的心理气氛,增强群体效应和团结,使群体成为一个真正的和谐群体。

职教集团新的目标整合与发展战略是把教师凝聚在一起的重要基础,在凝聚教师思想的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来自于对学校发展目标的认同,来自于新的发展目标与自身发展、自身利益的关注。制定学校发展目标和规划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凝聚人心的过程、一个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学校新的发展目标和工作任务,要紧紧同教师的切身利益相联系,激发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应该考虑把实现教师个体的目标、满足教师个体的需求同职业教育集团的目标统一起来。

(三)注重学校环境文化建设,陶冶教师情操

学校物质环境指存在于学校范围内的物质自然景观,具有可见的、有形的和自然的特征。西方教育理论界很早就对学校环境进行了研究,社会心理学家勒温的心理动力场理论既包含人的因素,也包含环境的因素。心理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而明显的,而物质环境对人的影响也同样深远。建设高品位的学校文化环境,不仅有助于师生正确解读学校环境中蕴含的精神实质,进而陶冶自己的情操,加深对人生的感悟,而且有利于学校办学精神的传承。

职业教育集团组建后要重视校园自然景观的建设,合理布置规划校园建筑,既要注意借助地形地貌保护生态环境,又要精心规划设计,使功能配套合理;既要体现新组合职校的恢弘气势,又要赋予人文底蕴,使学校校园成为一座环境优美、生态良好、设计合理、功能齐全、和谐流畅的现代化人本校园。用优美的校园环境激发师生的爱校热情,陶冶师生关爱自然、关爱社会、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操,真正为师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优雅的场所。

(四)以人为本,加强学校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建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制度文化是在日常管理中逐步形成的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体现特有的管理理念、人文精神和运行机制。职业院校通过合并实现战略性扩张与发展,最终都要落实到管理科学上来。合并、重组、优化的成果要靠管理创新来加以规范和巩固。合并后的集团,无论在办学规模、办学层次方面,还是在学科建制、学术文化氛围等方面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需要全面更新管理理念、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要贯彻“以人为本”的决策理念,把教师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政策、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制度文化建设作为依法治校及学校教育和管理的手段,发挥“以规育人”的作用。要让制度建设起到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凝聚人心的作用,为教师群体的和谐发展保驾护航。要坚持把“校长治校、教师治教、学生自治”的模式作为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的核心目标,真正体现对人才和知识的尊重,促进学校学科建设和学术发展。坚持用人性化的制度来调节利益、规范行为,保证人尽其才的实现,真正使广大教师变被动为主动,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要通过建立和完善激励与考核机制,促进群体功能的发挥,使职业教育集团内部教师的群体任务、群体绩效与发展战略和目标之间达到协调。

学校行为文化是指学校校园中教师在学习、工作、研究和生活中的行为方式及其表现出来的价值取向。行为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一面镜子,有什么样的观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为和实践。职业教育集团要把学校行为文化建设的重点放在对管理人员和教师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的引导和培育上。要狠抓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明确教师工作规范中的师德要求,提倡扎扎实实搞教育、认认真真做学问的风气,创造宽松、愉快、合作、信任的氛围。发挥团队精神,努力建设一支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和谐教师团队。

(五)以发展促和谐、以和谐求发展

职业教育集团要以发展促融合、以融合求发展;要以发展促和谐、以和谐促发展。合并中的很多矛盾和问题可以在发展中得到解决,有些问题和矛盾要依靠发展的成果来逐步解决。只有通过发展,才能保持真正的稳定。事业发展是集团及广大教师根本利益所在。学校领导必须狠抓教师队伍建设,将广大教师的注意力、兴奋点引导到加快融合、谋求发展上来。要通过扎实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统一全校教师的思想和认识,使广大教师从政策上了解职校合并这一改革的重大意义,从主观上理解和支持合并改革。同时也要使广大教师明白,合并之初,可能会碰到一些暂时性的困难。要积极引导教师始终把集团的整体利益放在首位,要使教师充分认识到只有集团发展了才有自己的利益可言,只有集团发展壮大,取得良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声誉,自己才能施展才华、实现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1]孟现志,略论合并院校的文化整合与再造[J].高等农业教育,2002,11(137).

[2]冯象钦,段志坚,等.集团化办学是改革和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途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9).

[3]方洪锦.以改革促进学校发展,以发展巩固改革成果——扬州大学合并办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3,(1).

[4]俞林著.促进教师群体的健康成长[J].基础教育,2004,(5).

[5]周伟国.浅析教师群体心理及其影响[J].广西社会科学,2003,(4).

[6]马成荣.关于职教集团基本问题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5,(10).

[7]易高峰,易连云.组织文化的融合:合并后高校发展的关键[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

作者简介:

张毅(1964—),男,硕士,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江都学院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及英语教学。

(本栏责任编辑:谢良才)

猜你喜欢
群体职业建设
寒露
达到群体免疫,没那么容易
“小团体主义”帽子不要随便扣
调查
中间群体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
关于马术职业
盯紧!这些将是5年内最赚钱的平民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