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院校新生导生制的思考

2009-01-20 02:30
职业教育研究 2009年11期
关键词:新生辅导员院校

刘 可

18世纪90年代,英国教会牧师A·贝尔(Andrew Bell)和“公宜会”教师约瑟夫·兰卡斯特(Joseph Lancaster)同时创立了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导生制(Monitorial System),又称“贝尔—兰卡斯特”制(Bell-Lancaster system)。其特点是教师选择优秀学生担任导生,将教学内容传授给他们,导生再传授给其他学生,并对这些学生进行学习检查和考试。在我国,类似的导生制教育模式古已有之,《汉书·董仲舒传》、《后汉书·马融传》和南朝《高僧传·道安传》中均有记载,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立的“小先生制”也是导生制的继承和发展。

20世纪末,导生制经过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其内涵转变成了由高年级品学兼优的学生担任导生,在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指导低年级学生。这种模式被广泛应用于各大高校的学生工作领域,并发展成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补充力量,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如今,这种模式在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高职院校实施导生制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发展迅速,师资队伍面临巨大压力近年来,各类中专学校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升格为高职院校。2005年10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更是对高职院校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出现了招生、就业两旺的势头。同时,这种短时期内的快速增长对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新型、高效的管理和教学模式来缓解师资压力。

高职院校大规模招生,生源结构差距加剧高职院校大量招生造成学生生源结构日趋复杂。有些新生的成绩超过了本科线,却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被大专录取,心理落差大,对学校情绪上抵触,对前途不抱希望。还有些新生得知被录取的专业不是自己喜欢的或是就业形势不好,就丧失了对专业学习的兴趣,这是较为典型的高职院校新生心理问题。随着扩招,学生们新的心理问题凸显,新生的学习能力、水平差距加大,学习习惯也不尽相同,且生源以独生子女居多,自我意识强,单纯依靠传统的教师疏导来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已显窘迫。

高职院校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动手能力要求较高高职院校主要是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区别于本科院校,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但在高职院校中,新生的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参差不齐的现象普遍存在。高职院校的实践课程综合性强,又是以学生自学为主,课后无法复习,学生中较少形成研究讨论课堂内容的氛围,且师资生源严重不对称,不能满足于个别教学。这样势必会造成学生学习困难,动手能力弱,降低毕业生质量,影响今后就业。这就需要在新生中有专人牵头组织学习并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进行手把手的指导,提高学习质量。

学生管理工作内容繁杂,难以顾及到每个新生的具体情况在高职实际工作中,1名辅导员管理的学生人数远远大于200人,并且还承担着大量的行政工作。这使得辅导员的工作只能局限于表面,不可能顾及学生思想上深层次的问题。同时,辅导员处于监管者的角色,在对学生进行指导的时候往往带有说教的性质,容易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不能够深入到学生中间和他们进行很好的沟通和交流。辅导员自身也存在着对职业认同度不高,缺乏成就感等问题,这就导致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岗位流动性大,形成了学生管理工作的弊端。新生刚进入大学后,行为意识都处在形成阶段,此时的教育就显得十分关键学生,一旦形成良好的习惯,将受益于整个大学生涯。但是,由于辅导员工作的局限性,不可能根据新生的不同性格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这就需要有人来分担辅导员的工作,并将辅导员工作细化,提高学生管理质量。

导生制的管理模式

制定导生制的实施细则为了避免导生制流于形式,同时对导生进行有效的监管,在导生制实施之前,要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制度中应明确实施导生制的重要意义,制定导生的选聘条件,规定导生的基本工作内容和工作期限,确定导生的权利与内容,组织导生培训、交流和述职,定期组织“导生考核小组”考核导生,建立导生流动制度,对优秀的导生进行奖励,对不称职的导生予以更换。

导生的选拔与培训导生是新生的直接引导者,是新生与辅导员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导生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新生的成长。学生管理部门应成立由学生分管、领导牵头,由辅导员、班主任共同参与的导生选拔小组,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采取自荐或推荐的方式,经过面试、笔试、综合测评等流程,严格选聘导生,并对选聘名单予以公示。导生应具备的条件有:思想政治素质好,一般是高年级的学生党员或预备党员;成绩优秀,综合素质测评在专业名列前茅,曾获得学习标兵荣誉称号、校级或校级以上奖学金;在班级或学生会担任1年以上的学生干部,并获得优秀学生干部或社会积极分子荣誉称号;有高度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有亲和力,热情、积极向上。在导生上岗之前,要进行系统的培训工作,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提高工作的责任感、荣誉感和工作效率,传授其一定的管理学和心理学知识,并预示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及应对措施。

导生制的实施导生的工作既要把握重点,又要面面俱到,总之要扮演好以下角色:(1)导生是新生思想上的引导人。导生要及时把握新生思想动态,并给予正确的指导和引导,帮助新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结合时事热点,开展研讨会和红色景点参观等活动,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讲解校史、院史,培养学生对学校和专业认的同感。(2)导生是新生学习上的指导人。导生要及时掌握新生学习情况,明确大学学习目标,依据新生个人特点,传授他们本专业学习技巧和学习方法,帮助他们制定学习生涯规划,促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导生是新生生活上的贴心人。导生应深入到学生中间,经常和新生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情感上的困惑,指导他们渡过更有意义的大学生活。

导生的考核与评优由于新生班级情况不尽相同,专业差距大,导生的实际工作内容和方式也有很大差距。因此,如何量化导生的工作,充分调动导生工作的积极性,并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考核评价体系至关重要。可以依据导生工作开展的情况,在学期中和学期末组织导生进行交流和述职。在学期末制定相关量表考核导生的工作。量表内容可以包括班级学生考核导生,导生自评,辅导考核导生,导生互评,班主任考核导生,所占比例为2∶1∶3∶1∶3。公示导生的考核结果,对名列前茅的导生予以表彰和奖励,也可以在今后的评优、就业等方面给予政策的倾斜。

导生制实施的成果和意义

缩短了新生大学生活的适应期导生亲身体验过新生的生活,非常了解新生在刚接触大学生活时在学习、生活、工作上遇到的困难。由于指导的新生人数较少,导生能与新生“零距离”分享自己的经验,针对不同的问题给予他们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避免了不必要的挫折,促进了新生养成教育,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导生制为优秀的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现的平台,锻炼了他们的管理、为人处世、自我调控等能力,强化了他们的优势,让导生在实践管理的过程中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树立自信和远大的理想,为今后步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促使新生和老师之间的相互理解和联系导生有着双重身份,既是学生,又是老师的助手。导生作为一名学生,能够深入到新生中间,实现和新生平等的交流和对话,理解新生的想法、情感和需要;导生作为教师的助手,协助教师管理班级,也能够理解老师的愿望、期望和目的。导生身份的特殊性,赋予了他们强大的沟通能力,在反馈新生情况和传达教师意见的同时,促使教师和新生之间相互了解、信任和理解,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和谐。

导生是新生的榜样,为他们树立了实际的奋斗目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导生都是选拔出来的优秀学生,他们的现身说法,更容易为新生接受。他们以身作则,为新生提供了不可替代的模范榜样,激励新生的进取心。

导生制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导生制工作亟需得到学校层面的认同导生制为各大高校接纳并实施已有一段时间,积累了很多经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导生制局限于学生工作经验,或者仅是解决师资力量紧缺的权宜之策,并没有提升到学校层面,未能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一定的共识,而且由于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极易造成导生制实施流于形式或半途而废,缺乏持久性。

监管部门要加强导生的管理工作导生是学生中的一员,不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处在不断摸索的过程中。很多导生对班级事务缺乏全面考虑,处理问题的能力还不够成熟,特别是对于突发事件,有时候存在擅自做主、欺上瞒下的做法。个别导生不能够很好地定位自己的角色,将一些投机取巧甚至是错误的思想灌输给新生,比如,哪些课程可以逃课,哪些课程背书就可以通过等,给新生造成不良影响。有些导生对新生的管理不是引导而是直接代办,实质就是代替了班委的具体工作,忙得焦头烂额,却适得其反,让新生产生了依赖感,更不利于新生的成长。这就要求管理者要加强导生的监管和培养工作,经常与导生进行交流,帮助导生定位,提高管理技巧。

完善长效约束激励导生的机制导生大多是志愿服务于新生,其目的在于帮助别人的同时能够锻炼自己的能力,但这也要耗费巨大的精力。导生在工作的同时也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到自己学习和生活,给自己带来诸多不便。因此,建立一个长效的约束激励机制是导生制实施的保证。学校可以在政策上给导生予以倾斜,也可以给予一定的补贴,激励导生,让他们能更好地开展工作。

参考文献:

[1]李彩虹,王辉.班导生制度的探索[J].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8,(1).

[2]沈青林.高校新生推行“导生制”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7,(9).

[3]雷霞.新视野下“高校导生制”探析[J].教书育人,2007,(6).

[4]段海滨,张平,龚光红,董卓宁.本科生导生制探析与实践[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7,(20).

[5]孟祥芬.高校导生制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8,(4).

作者简介:

刘可(1981—),女,江苏南京人,硕士,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和管理。

猜你喜欢
新生辅导员院校
重获新生 庇佑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新生月赛优秀作品
枯蓬新生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新生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