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辉
摘要:本文力图通过对当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择业误区进行分析,然后从企业的视角概括出企业对大学生素质的一般要求,最后指出高校应引导大学毕业生更好的择业,培养符合企业导向的大学生择业观。
关键词:大学生择业观企业
0引言
经过我国近几年的高校扩招之后,大学毕业生人数激增,形势严峻,大学生就业已成为了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在择业中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和新困惑。那么面对将要毕业的大学生,如何从企业的导向培养他们的择业观的问题亟待解决。
1当前大学生存在的择业误区:
计划经济下“统招统分”模式的消失使“择业”一词日渐升温,从分配到双向选择到自由自主择业,政府从就业市场的主导位置上逐步后撤,社会及学校积极参与,毕业生成为就业最终的主体。但是,作为就业主体的当代大学毕业生们仍存在着诸多的择业误区。
1.1求体面,过分强调职业的社会地位。时下,考取各类各级公务员似乎成为了流行,几乎是每一位毕业生的就业首选。当然,他们所看重的很重要的一方面则是公务员的社会地位或者说是可以预见的未来的社会地位。然而,相对于庞大的报考人群,公务员的录取率可以说是相当的低。一部分毕业生却执着于考取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最终也错过了寻找其他工作的最佳时机。
1.2图实惠,盲目追求高薪酬的职业。许多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往往把薪酬作为择业的首要标准,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薪酬待遇更成为尤为重要的一方面。刚开始,毕业生的目标往往定位比较高,在求职过程中有些同学会随形势逐渐调整自己的定位,而有些同学没有及时调整就容易陷入择业误区。
1.3寻“热土”,片面强调地区观念。当前不少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往往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常常表现出一种盲目心态,片面认为留在大城市、大单位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很少考虑到自己择业期望值是否符合实际,所选职业是否符合社会的需要,是否适合自己所学的专业。
1.4要“专业对口”,狭隘地理解专业。随着社会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高校里的专业也越分越多,但近年来,高校有淡化专业界限的趋势,采取大类招生形式,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过,仍然有部分毕业生拘泥于专业,盲目寻找狭隘的专业对口的工作。
2企业对大学生素质的一般要求:
关于企业对应聘者的要求,西门子公司曾提出过对管理者的四方面要求——较强的实力、不屈不挠的精神、老练稳重的性格、与他人协作的能力。而GE则要求:精力充沛;团队精神;创新精神,不惧怕变化;善于学习。海尔集团则考察综合素质:在实践活动中锻炼和提高的自身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综合各企业的要求,可以看出企业对大学生素质的一般要求,主要表现大学毕业生团队协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工作激情、组织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和文化适应性等。
2.1团队协作能力。在当今社会,任何一个企业的运行,都不可能是一个人独自努力的结果,而是需要一个团队,那么在团队中成员间的相互协作在企业的组织内部中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是否具有团队协作能力也成为企业对大学毕业生的一项重要考察指标。
2.2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等)。人际交往能力是指择业者以社会认可的方式,妥善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并在工作中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企业要求毕业生能够处理具体问题,既坚持原则,又不失灵活。
2.3工作激情。激情是工作当中一种最为难能可贵的品质。微软公司招聘员工时,有一个很重要的标准:被录用的人首先应是一个非常有激情的人,对公司有激情,对技术有激情,对工作有激情。
2.4组织管理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包括计划能力、组织实践能力、决断能力、指导能力和平衡能力。许多企业挑选大学生时在注重学业成绩的同时,对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担负过社会工作很感兴趣。因为,大学生将来无论从事何种工作,都离不开一定的组织管理。
2.5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指用己经积累的知识,通过不断地探索研究,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的思维,提出新的见解和做出新的选择的能力。知识经济时代的突出特征就是创新,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创新能力成为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最高要求。
2.6文化适应性。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带有本企业特征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观念的总和,它为企业全体成员所接受,对员工起到激励、凝聚和规范、约束的作用。只有具有良好的文化适应性,大学生才能较快融入企业,成为企业的一员,最终在企业中达到自我实现。
3培养符合企业导向的大学生择业观
3.1引导大学生参加就业力培训。就业力培训将会从学校独自承担过渡到由学校、社会共同完成,职前教育和生涯管理培训目前在许多企业已出现雏形。在一个需要终生寻求就业的时代,大学生将越来越倾向于通过对人生的主动设计和主动管理来保证自己生活的高品质。在这样一种大形势下,一些职涯规划及求职能力提升的课程和培训逐渐进入到了大学的选修课堂。学校需要做的就是引导大学生认识到职涯规划和就业力培训的重要性,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和训练。
3.2指导大学生从偏重于追求外职业生涯到讲究内外职业生涯的匹配与兼修,从而为个体发展和职业发展寻求长久的动力。职业生涯分内外,内职业生涯指从事一项职业所需具备的知识、能力、经验和内心感受的组合及变化过程;外职业生涯指从事一项职业的工作内容、条件、待遇、职务、地点等因素的组合及变化过程。
比较明显的是,现在大学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更偏重于对外职业生涯的了解和关注,他们更关注社会上哪一种职业更吃香,收入更高,更能引来人们的尊敬,其实,大学生最初的择业重心应放在对自己的认知、了解和提升自己的素质上,如果一毕业就追求外职业生涯,或许可以做到一时大放光彩,但可怕的是不能做到真正的自我实现。
3.3培养优秀的3Q人才。一些心理学家提出,一个人事业成功之法宝就是高智商、高情商及高挫折商,他们断言:100%的成功=20%的lQ+80%的EQ和AQ,可见,3Q时代已经来临。
首先,IQ是“智商指数”,它不仅包括一个人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还包括其逻辑思考能力,以及学习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在大学毕业生刚刚进入社会,还在职场新鲜人的时期,总有个适应的过程,这段时间学习的能力就显得格外重要。
其次,EQ是“情商指数”。美国心理学家认为,情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认识自身的情绪。因为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成为自己生活的主宰。二是能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即能调控自己。三是自我激励,它能够使人走出生命中的低潮,重新出发。四是认知他人的情绪,这是与他人正常交往,实现顺利沟通的基础。五是人际关系的管理。即领导和管理能力,还包括团体协作的能力。
再次,AQ是“挫折商数”,又可称为受挫力,它是我们在面对逆境时的处理能力,能明确的描绘出一个人的挫折忍受力。根据AQ专家保罗-史托兹博士的研究,一个人AQ愈高,愈能面对逆境,积极乐观,接受困难的挑战,发挥创意找出解决方案,最终表现卓越。相反,AQ低的人,则会感到沮丧、迷失,处处抱怨,逃避挑战,缺乏创意,最终一事无成。尤其在大环境不景气的当下,我们更要培养大学生的AQ,让他们能更好的适应未来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