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晓平 申云霞 窦春蕊
摘要: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以下简称《学报》)更改刊名前后的引用文献量、篇均引文率、文献语种、文献类型、引文年代分布、引用期刊分布等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学报》1986-2004年刊载的3284篇论文共引用参考文献30346条,其中中文文献和外文文献分别有18526和11820条,平均引文率为9.24条。《学报》2001-2004年刊载论文的引文类型以期刊类文献为主(占引文总数的75.21%),其次是图书专著类文献(占引文总数的19.03%);2001-2004年引文中引用近10年文献的数量达引文总数的60%以上,引文半衰期分别为7、6、7、6年;对《学报》引文中引用期刊进行了统计,得到了《学报》引用最多的前20种中、外期刊,符合农业期刊文献来源的规律。
关键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文献计量学;引文分析
中图分类号:G23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07(2009)06-0159-06
引文是科技论文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引文的准确、清晰标引,不仅有利于展现所研究领域的研究进展、突出本研究的创新性;而且也体现了对科学研究的继承和对前人劳动的尊重[1];引文的规范标引,也是对读者获得相关知识、查阅检索文献资料的指引,有利于读者找到所需的同类文献;同时,这也是引文计量分析的基础数据,而引文分析又是期刊评价、科研绩效评估、图书馆文献资源配置和信息服务、科技管理等领域相关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引文分析工作一直受到文献计量学研究的重视。[2]通过对引文的分析,可以评价专业期刊的吸收能力和渗透能力、发文质量和社会影响,从侧面反映期刊论文的学术水平,揭示期刊作者利用文献的能力和规律。[3]借助文献计量学的统计数据,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学术期刊的质量,合理提升文献计量指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提高期刊质量的目的。[4]因此,期刊引文的文献计量学分析,一直受到图书情报工作者和期刊管理工作者的重视。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以下简称《学报》)创刊于1936年,其前身是《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986-2000年),该刊为教育部主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科学核心期刊,于2001年随校名更替而变更为现名,2004年改为月刊。创刊70多年来,《学报》已逐步发展成为全国最为重要的农业科学学术期刊之一。[5]刘翠兰等[6]曾对《学报》1986-1992年载文的引文进行了分析研究,但难于反映《学报》目前的引文状况。为此,本文拟对《学报》更改刊名前后的引文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以便为图书情报机构在农业文献资源的收集和利用方面提供决策依据,并为《学报》办刊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提供参考。
一、材料与方法
(一)研究材料
以《学报》1986-2004年刊登的所有论文,包括增刊文章的文后引文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对《学报》1986-2004年的引文总数、平均引文率、中文文献量、外文文献量等进行了统计与分析,将2001-2004年文后参考文献输入EXCEL表,利用EXCEL的统计分析功能对引文类型、引文年代分布、引用期刊分布等进行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引文的年度统计
由表1可见,《学报》1986-2004年共发表论文3284篇,共引用文献30346条,其中中文文献18526条,外文文献11820条,平均引文率达9.24条/篇,略高于或与同期国内期刊的平均引文率持平。大体来看,《学报》刊载论文的作者吸收外部信息的意识较强,但远低于世界科技期刊篇均15条(普赖斯数)[7]的引文率,说明《学报》的引文数较世界科技期刊的平均引文量还有较大差距。
(二)平均引文率
平均引文率指期刊每一篇论文平均引用的参考文献数。由表1可见,《学报》的平均引文率总体呈升高趋势。特别是2001-2004年呈直线上升,于2004年达到最高,为13.03条/篇,接近国外研究论文的平均引文率(15条/篇)[7-8],超过2004年中国科技期刊8.81条/篇的平均引文率。[9]
(三)引文的语种分布
统计分析引文语种的分布情况,对于确定国外文献的引进和论文作者对各文种文献资源的选择使用颇有参考价值。分析引文的语种构成,对了解科研人员的外语水平及论文作者对文献语种的需求也具有积极意义,有助于了解作者在撰写论文过程中吸收世界各国先进科学技术和文献信息的能力。
对1986-2004年《学报》发表的3284篇论文引文语种的统计发现,引文语种有中文、英语、日语、俄语、德语等几种,但由于英语语种居多,其他语种应用很少,因此仅将引文语种按中文和外文2种来区分,其结果见表2。
《学报》论文作者对外文文献的引用意识、获取手段及能力等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值得说明的是,在统计中发现,80年代以后,特别是90年代以来,《学报》引文中的外文文献以英文最多,达90%;其次是日文文献。这是因为70年代以前,中、苏关系紧密,曾掀起过俄语学习的高潮;同时,我国留学俄罗斯的最多,援助中国建设的俄罗斯专家也最多,所以有大量俄文文献输入;而苏联解体后,其科学研究工作受到较大影响,加之中国改革开放战略的实施、西方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和外国科学家交流机会的增多及我国对英文学习的重视,使越来越多的科学工作者的英文水平快速提高,其引用英文文献的能力得到加强,引用的英文文献数量也就随之增多。另外,国际间交往多少、国家间关系的密切程度也是文献引用多寡的影响因素之一。
由表2还可看出,引文的增长以中文引文为主,中文文献数量由1986年的3.92条/篇增加到2004年的8.61条/篇,增长率为119.64%,而同一时期外文文献由3.03条/篇增加到4.42条/篇,其增长率为45.87%。说明中国同类研究成果增加,可资参考的文献增多。另外,近年来中文数据库的增加和网络的普及,大大促进了信息的传输和获取,使科技人员有了更为方便的信息获取途径。同时也说明,我国吸收外国信息的能力虽有所提高,但提高幅度有待加强。
(四)引文类型
对科技期刊的引文类型进行统计与分析,有助于了解引文文献的来源与比例,从而确定各类文献载体的价值,并可为图书情报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对《学报》2001-2004年引文类型的统计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表3结果表明,《学报》2001-2004年刊载论文的引文类型有9类,其中以期刊类文献最多,占75.21%,高于我国农业科技期刊67.8%的平均水平,也高于世界自然科学期刊论文期刊类文献的平均引用率(65%-70%)[7],且4年来表现稳定;其次为图书专著类文献,占19.03%;二者之比为3.5∶1,高于发达国家3∶1的平均水平。[1]该结果说明,期刊文献因其出版周期短、内容新、传递信息快等特点,已成为农业研究人员的主要信息源。另外,由表3还可以看出,电子文献近年来增长迅速,说明我国科研工作者已越来越重视网络信息的利用,也说明我国网络技术普及较快。
(五)引文的年代分布
对引文的年代分布进行分析,可以从时间上把握引文的出版、传播和利用情况,有助于了解期刊作者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载文的创新性评价,也可用以评价专业文献的老化速度,获得文献的最佳利用年限,并可为文献的收集和存储提供参考依据。由表4可见,《学报》2001-2004年载文的引文中,引用近10年文献的数量达文献总数的60%以上,说明《学报》作者比较注意新信息的引用。另外,可以大体计算出《学报》2001-2004年的引文半衰期分别为7、6、7、6年,与中文文献半衰期为5-6年的平均结果相比[6],《学报》吸收、利用新研究成果的能力还有待加强。
(六)引用期刊的分布
引用期刊的分析是确定行业核心期刊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对某一期刊载文引用期刊的分析,可以了解这些被引期刊的读者群和影响范围,有助于读者掌握本专业的文献来源,也有利于评价这些期刊在本学科领域信息交流中的重要性。粗略统计表明,被《学报》2001-2004年引用的期刊分别有756、919、1060、1108种,其中分别有中文期刊320、405、504和575种,引用最多的20种中、外文期刊如表5所示。
由表5可见,本《学报》是我刊作者最喜好引用的期刊,其是农业科学研究者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这与文献[1,9-12]的统计结果,即中文期刊引用率以本刊最高的规律一致;20种中文期刊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办的有6种,说明我校是农业科学研究成果较大的产出机构之一,同时也说明农业科学研究受地域性的影响较大,同类研究相互引用也就较为普遍。20种外文期刊中,多种期刊的引用次数相差不大,说明《学报》作者获取外文信息的渠道比较广泛、均衡。
三、结论与建议
1.《学报》引文率总体呈上升趋势,由1986年的6.95条/篇上升到2004年的13.03条/篇,上升率达187.5%,其中2000年后的平均引文率表现稳定,超过了国内期刊平均引文率的平均水平,但与国外期刊论文平均引文率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因此在以后的办刊中还应注意引文条数的提高。
2.《学报》引用文献的语种比例均有明显升高,与1986年相比,《学报》作者获取和利用外文文献的能力和意识有了较大提高,但主要以中文和英文为主,提示《学报》作者外文文献的综合利用能力还有待提高。
3.《学报》引用的文献以期刊类文献最多,达75.21%,高于我国农业期刊期刊类文献的平均比例,略高于世界自然类科技期刊期刊类文献的平均利用率。《学报》期刊类文献与图书类文献的比例为3.5∶1,高于两类文献的平均比例,应继续保持。
4.《学报》2001-2004年引文年代分布的分析表明,本刊引文中近10年文献的比例超过60%,4年的引文半衰期分别为7、6、7、6年,半衰期超出平均水平1-2年,应在办刊中予以注意。但据黄晓霞[13]报道,农业文献的最佳传播时间以10年为期,农业文献的有效期大约为30年。以此来看,《学报》的半衰期符合农业期刊文献引用的一般规律。
5.《学报》引文引用期刊分布的分析表明,本刊是农业科技工作者较为方便且喜好引用的主要农业期刊之一,说明本刊读者群和影响范围较大,是农业科学领域较为重要的文献发布平台。外文引用期刊的分析表明,知名度较高、容易获得且为国内众多科研机构认定为重中之重的期刊,是我国农业科研工作者的主要文献来源。
参考文献:
[1]吴肖菊.1988-1995年《北京农业大学学报》引文统计分析与评价[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1999,4(1):115-122.
[2]叶协杰,蔡丽珠,邸铭.我国近年引文分析研究论文的计量分析[J].现代情报,2006(2):130-132.
[3]黄晓斌,张惠恩.《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引文评价分析[J].评价与管理,2006,4(1):31-34.
[4]方志蓉.学术期刊的文献计量指标及提升其数值的途径探求[J].出版发行研究,2005(4):66-68.
[5]温晓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发展变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6]刘翠兰,李汉章.《西北农业大学学报》引文分析[J].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994,22(1):99-104.
[7]邱均平.文献计量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8.
[8]缪建兰,郭盈.我校学报论文的引文统计分析[J].情报科学,1999,17(2):188-192.
[9]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4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Z].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4.
[10]腾洪松.《中华神经科杂志》2002-2004年载文中引文的计量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9):79-80.
[11]王芳,贺志荣.《金属热处理》2001-2004年载文和引文的统计分析[J].金属热处理,2005,30(10):52-55.
[12]陈秀萍,邹武.《福建农业大学学报》引文分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1999(5):55-57.
[13]黄晓霞.《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0-2004年引文分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6,18(3):149-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