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军
减少轮胎被扎有技巧
汽车在行车中轮胎被扎的情况比较常见,但是在同一路线行车,有的人开车轮胎经常被扎,有的人却很少被扎,甚至没有被扎过;有少部分人开车是前胎被扎的多,而大部分人开车是后胎被扎的多,甚至是只扎后胎。这种现象看起来好象很奇怪,其实仔细分析起来它都与各自的驾驶习惯和驾驶技巧密不可分。
一、轮胎被扎的两大主要原因
1、不善观察避让扎前胎
汽车在行车过程中多数情况下接近于直线行驶状态,其前轮和后轮的行驶轨迹会基本重合,因此道路上能直接扎入或扎伤轮胎的异物,多会先扎入前胎。而能扎入或扎伤轮胎的异物,一般体积较小,如铁钉状物、铁片状物、尖锐玻璃状物,它们在不被其它物体固定的情况下,受重力作用,多数情况下是躺倒的,也就是尖锐端会紧贴地面,不会直接扎伤轮胎。能直接扎伤轮胎的异物必定要尖锐端朝上或与地面呈较大锐角并指向轮胎接近方向,而这需要异物本身有较大的几何尺寸或与其它物体固为一体。也就是说能直接扎伤轮胎的异物其整体尺寸会较大,应当比较明显,易于发现。因此前轮经常被扎的车辆驾驶者在行车中多不注重观察路面细微异常情况,不能及时避让路面可疑异物。
2、不能视情调整车速扎后胎
多数情况下能扎伤轮胎的小型异物其尖锐端不会朝上或与地面呈较大锐角指向车轮接近方向,因此不会直接扎伤轮胎,这也是前轮被扎的几率较小的原因。但是这些对前轮不构成威胁的异物,却可能扎入或扎伤后轮。这是因为当前轮压过这些异物的时候会带动异物翻转弹跳,当后轮行驶到翻转弹跳的异物处时,如其尖锐端正好朝上或与地面呈较大锐角指向车轮接近方向,就会扎入或扎伤后轮。
异物被压其翻转弹跳的速度和幅度与车速、轮胎气压、路面硬度以及异物本身的形状和重量都有关。当车速较低时,异物的翻转弹跳速度和幅度会很小,而后轮行驶到异物处的时间也会相对较长,因此当后轮到达异物处时,异物一般已接近于静止状态,也就是其尖锐端对车轮已不构成威胁;当车速很高时,虽然异物被压其翻转弹跳的速度会加快,但是后轮接着到达异物处的速度更快,也就是很可能异物尚未来得及翻转弹跳,后轮已经压过异物,因此,车速高到一定程度以上,后轮被扎的可能也会降低。
车型不同,轴距不同,后胎被扎的风险车速也略有差异。根据实践经验来看,一般小型汽车其车速在低于40km/h时,后轮被扎的风险较小;车速在高于160km/h时,后轮被扎的风险也较小;小型汽车其后轮被扎的高风险车速多在70km/h~100km/h之间。因此,在可遇见或可发现的风险路段如不能视情及时调整车速就增加了后胎被扎的可能。
二、减少轮胎被扎的技巧
1、注意观察路面,及时避让不明异物
很多人开车习惯尽量往远处看,这没有错,但是道路上一些有危害的异物,必须在一定距离内才能看清判明,因此正确的驾驶习惯应该是“望远顾近”。驾驶过程中两眼向前平视,望向车辆行驶方向的远处路面,便于尽早发现远处路面的异常情况,利于及早采取预见性措施,但是可以有意识的在眨眼的工夫自然收放视线,将视线由远方收回迅速近处扫视再放向远方,此举不但可以缓解视疲劳还可及时发现道路上一些有危害的不大异物。需要强调的是,一般当能发现这些有危害的不大异物时,车辆已经临近,在车速较快时,切不可急刹车或大幅转向避让,以免发生与其它车辆碰撞甚至车辆失控,而是以尽量小尽量缓的转向,不论车身骑过还是侧过,只要让车轮避过异物即可。
2.通过不洁路面,降低车速小心通过
不论在野外行车还是在公路行车,都可能碰到无法避开的有扎胎危险的不洁路面。虽然将车速提高到相当程度后也可降低扎胎风险,但是出现其他更有危害的风险却会更大,因此通过加大车速降低扎胎风险绝对不可行。那么可以达到通过目的又可降低扎胎风险的办法就是降低车速行驶,绝大多数车辆在车速低于30km/h,同时能注意对路面加以观察选择的情况下,被扎胎的可能性会大大降低。
3.高速公路行车,不要过度靠边行驶
我国的高速公路正常行驶速度都规定在60km/h~120km/h之间,虽然这个速度区间正是大多数车辆容易被扎胎的高风险车速,但是在高速公路行车必须遵守这一规定。在高速公路行车不能用改变车速降低扎胎风险,却可以用行车技巧来降低扎胎风险。高速公路上的异物不但会被清洁时扫向路边,也会在行驶车辆的不断带动下最后甩向路边,因此路面的正常行车位置,存在有危险异物的可能很低,行车过程中只要不过度靠近路边或者直接压到路边,被扎胎的可能性同样很低。
《驾驶园》杂志携手全球轮胎替换专家固铂轮胎开设“固博士”专栏,为各位司机朋友解答轮胎方面相关知识和疑问,欢迎大家投稿。来稿请寄jsy@jiacheren.com,请注明固博士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