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评价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2009-01-18 09:31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09年11期
关键词:晏子语言评价

周 娟

“课堂中教师的提问引发了学生一个又个的回答,教师对学生作答后的及时处理,这样的评价我们称之为理答行为。”这种理答行为也被通俗地称之为课堂教学即时评价。教师课堂教学即时评价的优劣,对于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静观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即时评价,在不容乐观的同时却又极易被忽视。

一、评价刻板化

教师的即时评价语言单调、刻板、不亲切、艺术性不够,使得语文课堂缺少情趣,气氛沉闷。“你说得很好”“读得不错”之类的话并不陌生,这样的即时评价语言,缺乏“美”的引路,缺乏“情”的浸染,在意韵丰厚的语文课堂不能不说是无趣的。如此评价怎能以情激情?

对策:艺术性评价策略——即时评价语言应符合语文学科艺术的需要

语文学科富含深厚的艺术气息和人文内涵。语文教师的即时评价语言首先应当让学生感受到情感美、理趣美。中高段可以表现为情感绵远、理性思辨,使听者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例如,不久前听一位教师教学《搭石》这篇课文,他是这样评价学生朗读“清波漾漾”这个甸子的:“听了你的朗读,我不但感受到了水的柔美,还仿佛看到了水面上泛起了涟漪。”“你读出了水的清澈。”还有,“这么整齐的朗读声,多好听啊!用书中的话说就是——‘协调有序。”这位教师对朗读的评价语言,既帮助学生深入体会了句意,又把握住了与文本相和谐的优美基调,达到了评价形式与评价内容的完美统一,使评价语言富有情趣美、意境美。

低段教师的评价语言可以更活泼生趣些,这不仅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也契合低段孩子的认知规律。比如孩子们通过自读,体会到了《从现在开始》中小动物们的担心,评价时就可顺势引导学生的朗读:“说得多好啊,你已经走到大家的心里去了。那就请你用朗读把小动物们的担心告诉我吧!”“看看,你担心得眉头都皱起来了!”再比如,发现学生回答时声音特别小,可这样评价“可能有的小动物还没有听到,请你再大声地告诉大家,好吗?”总之,只要教师与学生共同走进课文的情境,以一个师者引领的高度,用贴近孩子感受的语言,接着孩子的话茬巧妙地加以评价,效果自然会不凡。

二、评价模糊化

时下,许多课堂常常充斥着教师“你真乖!”“你太棒了!”之类的评价语。殊不知,学生在这样模糊而笼统的评价语中,找不到前进的方向,无法沉静下来认真思考自己的所答,自我膨胀于教师的“捧杀”中,致使学生在能力的发展上受到局限。

对策:针对性评价策略——即时评价语言应提升学生的语言品质

教师个人的语言素养不足,有时候还体现在对学生的回答无法给予准确、贴切的评价,或是评价时出现语法上的错误。这些问题需要教师加强自我反思意识,经常回头审视自己的教学评价语言,警醒自己是否做到了准确、规范。即评价的内容要具有针对性,要准确到位;评价的语言要合乎逻辑,要符合语言规范。

特级教师窦桂梅在教学《晏子使楚》时,有个学生从晏子的“看了看”,得出这样的结论:“我觉得晏子的智慧是冷静的,而且也很勇敢。你看,他受到楚王的侮辱后,镇定自若,看了看,就想出这么好的办法。”窦老师立刻评价道:“是啊,沉着是睿智的保证,勇敢是赢得尊重的前提。看似简单的‘看了看,才使晏子的话有了底气,这是超越晏子脾气和性格的勇气!”窦老师的评价语言不仅准确、规范,而且还非常富于个性化,展现了她独特的语言功力和教学魅力!让我们更深切地感受到晏子的大智大勇。的确,让学生通过品读文本,聆听教师的评价,感受祖国语言的丰富性、准确性、严密性,学生的语言品质就在这耳濡目染中得以提升。

不同的教师,不同的着眼点,评价的针对性都会有所不同。有的教师侧重于学习的方法:“真为你高兴,你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读书了,真不简单!”有的教师更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夸奖学生:“你已经完全进入这种境界了,口中读出感觉,眼前读出画面,心中读出情感,这可是朗读的最高境界啊!”侧重点可以有所不同,但都应力求做到准确、规范,努力在评价中提升学生的语言品质。

三、评价负面化

镜头一:“你看,今天连某某同学都发言了,其他同学怎么能不举手呢?”潜台词是说,某某同学平时是班里最差的。

镜头二:教师对第一个回答的学生说,你真聪明!对第二个回答的学生说,你还要聪明!对第三个学生说你更聪明!潜台词是说,只有最后一位同学的回答是最好的,其他同学的回答或多或少都存在问题。

镜头三:一个平时就比较胆小的学生结结巴巴地朗读课文后,教师问大家:“你们觉得他朗读的最大问题在哪里?”在一片评价声中,只见这位学生的头越垂越低,劈头盖脸的批评把他的自尊一扫而光……

从这些镜头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不恰当的评价会给孩子带来或多或少的伤害。有的可能让孩子一时无地自容,有的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发展。面对这样的评价,试问,谁还有勇气再举起自尊的手?

对策:激励性评价策略——即时评价语言应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

“从评价的过程看,教师应注重评价的激励性原则,要根据学生间的差异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用建设性、启发性的语言提出引导性问题,指出评价的方向来引导学生互评。”所谓激励性评价,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着眼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观察学生的细微变化,寻找闪光点,激励学生不断地大胆尝试,增强学生成功的愿望,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比如上面说到的那个平时就比较胆小的学生站起来朗读课文,教师可这样引导学生择优评价:“听了他,的朗读,你们认为他哪些方面有较大的进步?”“同学们,刚才他哪句读得最好?”“他读课文最大的优点是什么?”或用建议式的评价语:“你读得不错,但如果声音再大些就更好了。”“他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你能给他提点建议吗?“这些激励性的评价语言,能使被评价者更好地发挥优点,改正缺点,增强自信。这样的评价,更有益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有益于课堂目标的达成,也更有益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教师以物质奖励作为对学生评价的主要手段,如坐得端正、写得认真、回答问题正确等等,统统都有红花送。一节课中小红花得了许多,物质的刺激淡化了学生原有的学习兴趣,也削弱了评价原有的魅力。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对学生的发展不利。激励应以精神为主,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下抚摸、一种微笑,都在传递着肯定与鼓励,学生也更能够获得心理满足。

四、评价随意化

学生在回答问题后,往往会根据教师的评价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或认

知思路。但有时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或提问没有经过充分的思考,又急于完成教案设定的内容,便出现了教师评价随意化的现象:明明读得不尽如人意,非得说“读得真好”:明明“小狐狸真聪明”这样的回答偏离了文本的价值观,却违心地夸奖“你的想法就是与众不同”;更有甚者采取充耳不闻的回避策略。这样的评价会导致以下的遗憾:①教师没有及时把握住学生语言中的价值,失去了课堂精彩生成的契机:②教师不置可否的态度会让学生无所适从,打击了学生求知的欲望;③导致学生创新能力的弱化。这种随意化的评价,使得部分教学低效甚至无效,成为学生“学而不思则罔”的源头。

对策:引导性评价策略——即时评价语言应注重对学生的思维引导

记得在教学《台湾蝴蝶甲天下》一课时,我问学生:“你是怎样理解‘浩浩荡荡这个词语的?”一学生说,“浩浩荡荡”就是说有很多蝴蝶在飞来飞去。这明显是错的。我接着问:飞来飞去是“浩浩荡荡”吗?那么,农贸市场有许多人走来走去,可以用“浩浩荡荡”来形容吗,学生说不能。又一学生说,“浩浩荡荡”不但是说人多,而且还要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进。我接着追问:那电影散场了,观众都从剧院里面走出来,能不能用“浩浩荡荡”呢?他们犹豫了一下,说也不能,因为他们走着走着就散开了。这样,词语的意思在一步一步的追问中明晰了起来,学生也终于明白了,“浩浩荡荡”是指很多人为了同一个目标共同前进。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利用学生错误的资源,针对性地加以评价与点拨,使不准确、不明确的词语意义在教师的思维引导下变得清晰而真切,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还有的时候,当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提出后,学生会有许多答案与设想,即使已有了较佳答案,教师也可采取延时评价,诱导学生发散性思维。这样给孩子更多一点儿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努力去进步。让过程长一点儿;让兴趣多一点儿;让形式活一点儿,让思维广一点儿,更好地发挥评价的思维引导功能,相信这样的课堂会变得更加明亮而心怡。

五、评价权威化

在传统教学中,评价是教师的“专利”,是教师“权威”的象征。学生学习情况的对与错、好与坏均由教师一言定音,学生处于被动甚至被忽略的地位。新课程下,我们必须认识到,如果学生对于老师和同伴的发言不能够发表自己认同、补充或修改的想法时,就无法达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平等的交流与学习。长此以往,势必会压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不能敞开心扉,不能交流思想,不能习得智慧。如果说课堂缺乏了应有的灵动与开放,那么,学习还有什么乐趣可言?

对策:开放性评价策略——即时评价应实现全员评价

开放式教学赋予学生评价的权利,实现全员评价。“全员评价就是除采用教师评价外,增加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群体形成性评价和学生所作的个体补偿性评价。”全员评价更多地关注了评价的多向性与个性化。

《月光曲》这篇课文文辞优美,描写月光照耀下的大海的那段文字尤其引人入胜。学习了这段内容后学生自由练读,我请大家展示自己朗读得最好的句子。一个学生读后,我让他自评一下。他自信地说:“还可以吧。我把‘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读得很有气势,与前面的月亮渐渐升起来的轻柔有了一个对比。”这时,另一个学生举手,她站起来评价说:“我同意你的意见。但你刚才把‘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读得太平淡也太快了,语调还可以再有些变化。”她接着说:“‘一个连一个应该读快点儿,说明波涛澎湃,浪花翻腾,而‘朝着岸边涌过来我认为应当语速渐慢,让人有无穷的想象……”真是语惊四座!于是,她为大家作了精彩的朗读展示,我问第一位朗读的学生:“对他的建议,你怎么想?”这位学生大方地面向第二位同学说“谢谢你的帮助!你想得比我周到。我想,句末的省略号大概就是这个语意未尽的意思……”

在《月光曲》这一教学片段中,我主要是让学生带着自己已有的经验投入到学习中去,通过互评和自评等多种方式的全员评价,展现自我,张扬个性,营造出和谐开放的氛围,使学生提高了朗读水平,培养了谦逊、大度的做人品质。

值得一提的是,学生之间彼此是平等的、互动的主体,评价时应当面对着被评价的同学,用第二人称“你”而不是“他(她)”。被评价的同学在评价之后也有所表示(道谢或坚持自己的看法),教师再从孩子的参与度给孩子一个评价(先肯定,再提不足,有建议更好)。这样的评价才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关注了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呵护了每个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

总之,不论何种形式的课堂教学即时评价方式,都应多一份关怀,多一份激励。“秉持发展性评价,以‘人的发展为本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在要求教师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注意因人而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以不同的标准,从不同的角度,给予学生多元的、发展的评价,使课堂评价在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创造出有利于学生和谐发展的教育教学环境。

猜你喜欢
晏子语言评价
晏子的车夫
小燕子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晏子使楚
我有我语言
晏子辞退高缭
语言的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