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里寻芳千百度

2009-01-18 09:31周建华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09年11期
关键词:趵突泉小泉济南

周建华

乱花渐欲迷人眼

最初选择《趵突泉》时,是因为文章的简短:在多次阅读文章之后,又被老舍先生的语言魅力所感动!如何将我所感悟到的美在课堂上引领学生进行体会,是我在备课时想得最多的。于是,最初的几天我一直在不断地阅读一些大师们的文章,希望能给自己一点理念的支持以及思维的突破!崔峦教授的几句话给了我很大启示,他说:在语文课程改革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就阅读教学来说,主要有:教学目标虚化,教学内容泛化,教学作用弱化,教学活动非语文化。泛语文、非语文倾向比较严重。这些现象提醒我们,要认真思考语文如何定位,正确处理工具性和人文性关系的问题。的确,为了丰富语文课堂内容,大量非语文的东西源源不断地涌进语文课堂,语文课仿佛成了综合课。要将语文课真正上出原汁原味的语文味来,我们还是应该静下心来,抛弃浮华,在恰当运用多媒体的同时,让学生充分地朗读,领悟语言文字的美,感受情感的激荡,唤醒童心童真!这又让我想起去年温州市优质课评比会上某位专家的一句话:一定要找准课堂的语言附着点!要通过品词品句来领悟语言文字的美,从而串起文章的基调!于是我再次去研读文本,就有了本课的最初设计:以“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为文眼和线索,贯穿起整个教学,形成一唱三叹、步步深入的效果!

一、读课题,激发学习兴趣

出示课题,理解“趵”的意思,想象趵突泉的样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想初次见面时趵突泉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这样的趵突泉对于济南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3出示句子: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学生谈体会。

三、直冲重点之一——理解“大泉”部分

1默读,画出写大泉的甸子并好好读读。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情景?

2交流研读:

(1]出示:“看那三个大泉,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那么翻滚。”

“老”是什么意思?你是从哪里看出的?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它们又是怎样翻滚的呢?创设情境让学生用手比画。

师:同学们你们累了吗?我们才翻滚了不到一分钟啊,可这泉却——

它疲惫了吗?退缩了吗?(没有)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2)出示:“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好像永远不感到疲乏,只有自然有这样的力量!”

师:你从哪个词中感受到了什么?让我们把这种感受送到句子中去!(指名读)

师(出示图片):你看,这就是趵突泉,看着这泉,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句话!(生读)

师:站在这样的趵突泉边,望着这永远不知疲倦、不分昼夜向上冒的泉水,你会感叹什么?

(3)师:是啊,大自然是那么神奇,那么伟大,所以只要你——

出示:“你立定呆呆地看三分钟,便觉得自然的伟大,使你再不敢正眼去看。”

为什么不敢呢?把你的感受读出来!(齐读)

这三个大泉深深地把我们吸引住了,因为它们——(齐读这段话)

(4)趵突泉太好了,使人不敢正眼去看,难怪作者说——(齐读)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然而冬天的趵突泉更好!

(5)朗读描写大泉冬天时的语句,抓住“飘荡”“神秘”“轻软”等词感受神秘境界。

四、抓住重点之二——理解“小泉”部分

1轻声读读第四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这是怎样的小泉。

2读句子,给小泉取名,并演一演。

3概括对小泉的感受。

五、回顾全文,深化认识

六、观看课件,升华情感

第一版教案试教后,在教研组老师们的评议中,我做了以下反思:

1思路清晰,线索分明,切入点找得比较准确,能以文章的中心句“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为中心,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紧紧抓住大泉昼夜翻滚、生生不息的特点进行重锤敲击,突破难点;二是抓住小泉活泼可爱、善变有趣的特点,进行感悟积累!在课堂上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反复品读、欣赏,对个别词语的反复推敲、评析,让学生有所感悟、有所积累。同时让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联想,来理解文中所描绘的趵突泉的特点以及感受它的美,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再现画面,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在情境创设方面做得比较到位。通过画面情境、教师的语言情境,让学生进行体验、感悟、想象。课堂上学生学得比较活跃,朗读也入情入境!

3遗憾的是课堂上大泉的阳刚之美不能给学生带来震撼,而小泉的情趣学生也体会得不够!

山重水复疑无路

带着遗憾请教研修班的指导陈彩女老师。陈老师一语中的,指出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对大泉部分的感悟,语言点抓得太多!(在我的设计中,第二段几乎每句话都抓住了一个词进行理解感悟)面面俱到,其实是面面不到啊!另外小泉部分的切入点不明显。在陈老师的指导下,对第三段我采用了重点抓好“冒”字教学,并以这个字串起整段的教学。于是就有了我第二次的试教!

在交流中,随机指导朗读。当学生讲到带有“冒”的那句话时,课件出示“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好像永远不感到疲乏,只有自然有这样的力量!”

1同学们自己读读这句话,这句话中的哪个词最能让你感受到趵突泉的永不疲惫?

2重锤敲击“冒,冒,冒”。

(1)请同学们细细品读这个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2)这个“冒”字可以换成哪个字?

(3)作者不用“涌”“翻滚”等词,却用了“冒”,肯定有他的原因。你觉得从地底下怎样的出来才算是“冒”呢?

(4)一个“冒”尚且如此,更何况作者在这里用了三个“冒”呢?你从中又能感受到什么?你能读出来吗?指名读,教师点评。

(5)现在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如此神奇的大泉吧!(多媒体播放录像)

(6)你们的眼神告诉我,此时你们的心中定有千言万语要表达,那就让我们用自己的朗读将它表达出来吧!

集中教学一个“冒”之后,课堂教学的重点确实明朗了很多,但试教的效果与预想的还有距离。如何让学生进入“冒”?又该如何让学生体会“冒”的生命力?我又重新设计第三段的教学!先抓住“老”“翻滚”等词,在反复读演的过程中,体会大泉生生不息的特点,再来重锤敲击“冒”宇。这回有了前面的铺垫,效果好多了,但我们想要的“冒”的效果始终没有出来!“冒,冒,冒”,这三“冒”到底蕴涵着怎样的情感

坭?该如何冒得活泼,冒得有气势,冒得有生命力?又该如何让学生体会那种壮观的阳刚之美呢?我再次陷入了迷茫!

柳暗花明又一村

“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也正是最痛苦的时候。庆幸离开课还有时间,我又开始了新一轮的阅读,希望能通过阅读名师的精彩实录为自己寻找突破的灵感!读着想着,想着读着,直到读了薛法根老师的《卧薪尝胆》后,其中对“奴仆”二字的字理分析深深地震撼了我,我们的“冒”是不是也可以从这里下手呢?于是查阅“冒”字,发现它最初的意思是古人戴的帽子,而“冒”字的小篆就很像一顶有檐的风帽,把人的整个脑袋都给戴上了,中间只露出眼睛。帽子总是裁在头上,所以引申为往上顶。“顶”这个字形象生动!放在本课中再恰当不过了!如此的冒冒冒,顶顶顶,就有了这千年不息、昼夜不停的泉水,也就有了冒的气势,冒的壮观,冒的喷涌不息了!

1重锤敲击“冒,冒,冒”。

(1)当学生讲到这个“冒”字时,教师这样引导: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聚焦这个“冒”字!你看它上面一个“日”,下面一个“目”,它最早的意思是指古人戴的帽子。这个帽子把人的整个脑袋都给戴上了,中间只露出眼睛。由于帽子总是戴在头上,所以它的意思就被引申为往上顶。

(2)这样的“冒”字,作者却在这里用了三个。请你读读这三个“冒”,你又会产生怎样的想象呢?

(3)那就让我们穿越时空来到济南的趵突泉边,去验证一下我们刚才的想象吧!(观看录像)

(4)站在这样的趵突泉边,看到这样的一幕,你最想说什么?(带着你的体会读好这三个“冒”)

学生读,教师相机点评:冒得多有气势啊!冒得多有节奏啊!冒得多么有趣啊!冒得多么活泼啊!

(5)冒,冒,冒,顶,顶,顶,是谁有如此神奇的力量让趵突泉千年不息、昼夜不停昵?(大自然)

(6)就让我们将自己的声音化成那喷涌不息的泉水,尽情地往上冒,来感谢和赞美这神奇的大自然吧!(齐读)

2面对如此神奇的大自然,面对历经三千年依然喷涌不息的泉水,难怪老舍先生会说——(齐读)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

受此启发,第四段对小泉“趣”的教学修改也应运而生:

1那趵突泉中的小泉呢?默读第四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小泉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在书上做好记号。

2紧扣一个“趣”字。

(1)交流,你是从哪里感受到小泉的有趣的?(A小泉形态各异——你从文中具体读出了小泉的几种姿势?B小泉的形象很有趣——从哪里领略到的?……)

(2)面对如此有趣的小泉,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好好读读,边读边想象它的样子,还可以自己动手演一演。

(3)指名读,读中点评,在教师的引领下动手表演。

(4)多么活泼,多么有趣的小泉啊,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可爱的小泉,边读边在脑海里想象它的样子。

3想象说话。

池边小泉仅仅就只有这些吗?你从哪里知道的?来,拿起笔来学着作者的样子把其他的小泉写下来!

面对这么多姿态万千、妙趣横生的小泉,难怪作者说——(齐读)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

当下课铃声响起时,学生还沉浸在课堂中,看着他们一脸的神光异彩,我知道他们已经走进了课文的情境,感受着趵突泉千年不息的气势,感受着它的阳刚之美,感受着大自然的神奇,领悟到了语言文字的美!

猜你喜欢
趵突泉小泉济南
小泉纯一郎身后的神秘“女皇”
趵突泉
神奇的趵突泉
Paving Memory Lane
徒步·丈量济南之美
Hi济南
Hi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