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25日韩国艺术家金康容先生的个展在梯级艺术中心举行。艺术评论家罗伯特.C.摩根在谈到金先生的作品时说:“接触金康容先生“Reality+Image”作品时的情形已不甚清晰,第一次看到画册上那些栩栩如生的砖头令我困惑不已。我看到了什么?成堆的砖头,但这些假象又是如此令人信服。这些绘有普通砖块的难道只是对普通砖块的一个简单呈现?如果不是,那么它们试图表达什么?政治意义,或者是对一种视觉手法的阐述?难道是想唤起人类历史上一种秩序或混乱的意识?还是想呈现战争和自然灾害中产生的建筑的两极或瓦砾?什么是他们真正的意图呢?从金先生的作品中我问自己的问题越多,我越发现了自身的很多问题。而一个真正在艺术评论上有所建树的人,是一个随时可能被绘画里的新的表达和发现唤醒的人。正如当我审视着这些不寻常的,略有些神秘感的作品时,它们开始渗入我的意识,我的现实感,甚至作为一个艺术评论家这一角色。
我相信这些作品是非凡的。我相信它们在以特殊的方式在考验我们天生的洞察力,并激励我们将绘画作为一种感知的能力来认知”。
乱记
香光难瘦
97年,就像很多怀揣着梦想的人一样耿博只身一人加入了北漂。用他自己的话说:“左手一只塑料袋装衣服,右手一只塑料袋装着书,晃晃悠悠的来到北京”。
记得当时落脚在北四环的小营。那是央美雕研所的地盘。
在小营雕研所从事的活计,主要是帮先生做放大。这活计一方面可以赚点生活费,一方面还可以学到一些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
北漂的生活带着浓烈的五味,漂过的人大多有同感,简陋的租住环境阴暗繁杂,精神诉求的无以释放:理想和现实的激烈碰撞,折磨着、煎熬着、矛盾着——多数怀揣艺术梦想的北漂就此沉寂、疏离、消逝成为这一群落的过客。
耿博算是其中的异数,他很会安排自己的生活与工作。他是这一小撮人中第一个有整套音响的、第一个装空调的、第一个有手机的。虽然都是二手的,那也着实羡煞人呐。他的勤奋和刻苦在朋友们中间有口皆碑的。
此后的二三年里,随着各种名头的雕塑工厂、雕塑车间相继出现,小营的雕研所不再是业美艺青的唯一‘剩地。新的工厂,车间大都在北京的东北四、五、六环之间。雕研所留下不多的这一小撮儿人也随着活计开始奔走忙碌。结束了短暂的稳定,同时也终结了昔日的厮混与两日小酌、三日小聚的岁月。虽偶有小聚,但依旧渐行渐远。
06年,最初那栖身之处堆放着的满屋的小稿,经过十年的磨砺,破茧成蝶,化成了系列雕塑——《我是美丽的》。
《我是美丽的》!蕴含着耿博执着的自信与个性!写实的手法饱含着激情:在男人强悍的肌肉、狂放有时甚至达到粗鲁的动作,与女人的丰腴肉感之间,把一种欲望与挣扎的表象推向极致。向你追问什么是欲望?什么是,贪婪?当面对死亡的时候,它们哪个更强大?和那些无病呻吟、冠以某种“观念”的苍白作品相比,这种赤裸裸的追问,的确是“有伤风化”,的确是“骇俗”的。
当今的艺术已在不觉间进入了一个观念制胜语境模糊的境地。雕塑艺术则更是走入了泛雕塑情境。面对繁杂的、光怪陆离的以雕塑的名义勇进涌出的群体或个体,耿博选择了《我是美丽的》这一直接的,本真的、纯粹的雕塑所独有的话语方式,在这其间左冲右突,承受孤独与是非。
北京朝阳金盏乡温榆河畔。一所绿意盎然的小院,是如今耿博工作居住所在。自己动手收拾的小院颇有点味道,小院不大,但极具雅致。
但凡隔三岔五都常会来一些新朋旧友的,喝茶聊天,山南海北,神侃瞎聊,喧嚣嗜杂之外独享着一份清静。
范雪轩书画作品展
范雪轩,多年来他在花鸟画技法上,所研究之专题是牡丹,而这用他所发明创新的中国画的新科目“点蛤凝铅”技法与理论所作的白粉牡丹更是显得高洁雅丽,充分表达了白粉中国画所独具的晶莹典雅,圣洁华贵的神态“点蛤凝铅”这个中国画的创新画科是他继承和研究前人的绘画理论与技法的基础上在各位著名老夫子的教益下经过二十年理论与技法上的研究和实践而成功的,它不仅填补了中国画的新书科“第十四科”也完美了过去中国画在色彩方面·的不足,黑是深色段,彩色为中间色段,而他所研究创新的白粉中国画科正填补了中国画色彩中的白色段从而使中国画成为完美的色彩体系,为了使“点蛤凝铅”这个创新的画科及白粉花鸟画技法能够更好的继承提高,发扬光大使这典雅的艺术能够成为世人生法中精神方面的寄托及祝福。
范雪轩书画作品展
展览地点赏雪斋艺术画廊
画廊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崔各庄乡何各庄村318国际艺术园西区四排五号
2009首届北京798双年展开幕
2009首届北京798双年于2009年8月15至9月2日在北京朝阳798艺术区举行,并拓展延伸向北京各个艺术区。2009首届北京798双年展以“社群/CONSTELLATIONS”为主题,此次双年展由来自世界各地的12位策展人将分别进行798双年展的分展览及艺术单元项目,国际艺术家占有艺术家总数的2/3,展览的重点放在摄影、影像、装置、行为艺术、声音艺术、多媒体艺术和特定地点的公共艺术,还有其他新的艺术形式。2009首届北京798双年展试图传递来自各地的艺术家、批评家、策展人,画廊业主和民营美术馆投资人的呼声精神的活力与民间社群的重要性,当代艺术不应该只是成为艺术的形式、私人性和市场游戏的一部分,而是要反映来自各个人群为社会生存和寻求自我改变而做出的精神挣扎和创造力,而这种活力来自世界各地跨越各种界限流动的社群。
观念化城市景观——徐修凯“城市”系列略评
邓平祥
作为一个自己定义为“当代性”的画家,徐修凯是试图既获得“观念性”价值,又保留传统经典油画的一些“审美”特性,在这方面他也许受到了格哈德·里希特的影响。事实上近些年在中国的油画领域,尤其具有学院背景的画家中,正在出现一种通过反思现代主义艺术运动而又具有传统因素新绘画路线,这个路线主要特征是承接西方古典主义传统的一些基本元素,并使其与现代文化精神对接。从美学的角度说,它是作为对弥漫于中国当代艺术界的解构主义和形式主义挑战力量而出现的。他们自觉不自觉地强调注重艺术与人生、文本与历史、艺术与权力话语的关系。并将形式与历史的传统母题加以新的整合,将历时性与共时性的方法统一起来,从而使艺术创造区别于时下解构方式的独标异说的差异游戏,而向索解意义的方向回归。
——中方角画廊
迷漫——陈志光个展
“迷漫”是一种状态,是陈志光对当今社会现实的自我理解。陈志光成长生活在中国社会发展最为迅速和充满变化的年代,这使得他有着非常传奇的生存经历,这些
生活体验和对现实社会发展的关注和理解融入到了他的艺术作品之中。他喜欢做“蚂蚁”,并“绑架”了蚂蚁这个符号和形象,为他所用,赋予其多重生命。从他的一系列“蚂蚁”作品中,蚂蚁作为一个物种,似乎承载着一切生物包括人类如何面对复杂历史与现实交错的新型生存环境的压力。陈志光经常使用庞大的蚂蚁群与各种空间并置,使得他的许多作品拥有了“迷漫”却又蕴含深刻意义的视觉力量。在本次展览上,观众们也将看到新颖的蚂蚁群体是如何与别处空间本身就具有别有洞天效果空间巧妙结合的“迷漫”景观,把大家带到另一个迷幻的世界。
别处空间
时间2009年8月8日-9月26日
地点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798艺术区798东街
电话:010-59789561
邮箱:beyondartspace@gmail.com
“历史”的晦义——评蔡志松的作品
吴鸿
蔡志松的成名作是一组人体雕塑作品,2001年曾经在法国获过大奖,后来这些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时引起过不小的争议。当时比较有代表性的反对意见是认为在他的作品中丑化了中国人的形象。而这些,实际上都是仅仅从作品的表象着眼而得到的一种民族主义标准的价值判断。
在蔡志松的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他实际上试图要去把握的是一种隐藏在传统造型表象下的中国历史文化的“晦义”。我们知道,西方雕塑从古希腊开始,着力表现的是自由、自信的“人性”。而在中国传统雕塑中,隐藏着的是“神性”和与之对应的“奴性”。正是这种历史文化的特性决定了在视觉的造型层面上的“审美”特征。那么,在蔡志松的作品中,他正是通过对于中国人的民族性的“历史性”的把握,而选择了能够体现这种历史性的特定的造型元素。在这种神权、君权,以及由此而体现出的某种“制度性”的力量对于个体的压制中,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是一种顺从和忍耐的精神状态。而“忍耐”体现出来的是两种“心力”的对抗,无数的心力之间所汇聚而成的强大的张力,正是蔡志松的作品通过雕塑语言所表现出来的特殊艺术魅力。即在一种表面静止的外形轮廓中,在量感强烈而概括的形体背后所内涵的巨大的心理张力。这可以看作理解蔡志松作品的一条主要线索。
我们可以看到,在蔡志松的作品中,不同作品之间的“互文性”是理解他的作品的关键。而悲剧性的历史价值观,又是体现在他的作品造型元素和材料的“文化性”和“观念性”之中的一种人性关怀方式。
《天工开悟:当代实验艺术作品邀请展》在北京当代艺术馆举办
对于当今时代语境下的当代艺术,艺术馆是重要的实验基地。当代中国兴起的艺术馆及每一次的实验性展览,都深刻的影响,塑造和不断推进着中国当代文化思想发展的进程。由李铁军担任学术主持的《天工开物一当代实验艺术邀请展》于2009年7月25日在北京当代艺术馆开幕。此次展览汇集了来自中国当代艺术界的三十余位精英艺术家的四十余件实验性绘画作品参加展出,是近年来中青年艺术家作品的一次精品展示。也是当代艺术馆对中青年艺术家在学术上的一次深层整合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