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凤翔
31年前,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高举起改革开放的大旗,一往无前地引领着中华民族踏上伟大复兴的征程。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形象也因之焕然一新。
“一心一意谋发展,
聚精会神搞建设”的执政党形象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放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果断地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现了从革命黨向执政党的转变。工作重心的转移和自身定位的调整,深刻地改变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共产党的看法。
一些国际主流媒体认为,在1978年以前,国际社会视中国共产党为强调“阶级斗争”重于国计民生的革命党,把党的政治哲学理解为“意识形态挂帅”。如今,这一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中将治国理政上升为党的战略,正在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并且始终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30年来,促使中国GDP年均增长9.75%,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四。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一个“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的执政党形象,日益清晰而具体地展示在世人面前。
执著理论创新、与时俱进的
现代政党形象
创新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动力,也是一个政党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30年来,中国共产党根据改革开放不同阶段的现实要求,勇于突破教条主义束缚,大胆理论创新,为改革开放注入了持久而强劲的动力,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彻底打破了国际社会对于共产党政权僵化保守的偏见。许多国外政要、学者、媒体不约而同地称赞中国共产党思想解放、与时代同步的创新精神。
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的
亲民政党形象
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从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提出了“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从而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努力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2003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新理念向世界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以人为本形象。国际社会认为:“中国共产党使中国人民和谐相处,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各领域享有越来越多的权利,使数以亿计的中国人摆脱了贫困,在世界发展史上堪称奇迹。”
开明开放、和平民主的政党形象
在邓小平新型党际关系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确立了“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党际关系四项原则,得到了世界上各类政党的广泛认同,并在实践中实现了党的对外工作的历史性调整和开拓,先后与一些国家的共产党恢复关系,与非洲、拉美和亚洲国家民族民主政党建立联系,同欧洲社会党(社会民主党、工党)及其国际组织开展交往,同西方传统中右翼政党保持接触,积极有序地开展同各国各类新老政党的交往。到目前为止,已与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20多个政党和政治组织保持着不同形式的友好交往与联系,形成了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深层次的对外交往格局。党的对外工作已经成为展示我党国际形象的重要平台和国际社会了解中国与中国共产党的重要窗口。
世界上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形象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深刻总结了世界各类政党兴衰沉浮的经验教训,强调执政党建设要从改革开放的实际出发,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积累新经验,使执政能力在改进和创新中得到加强,永远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30年来,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显著提高,先进性建设深入持续开展,党员队伍得到充实,党内民主日益扩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成效明显,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逐步展开。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持续提升,党的时代性、先进性、开放性不断增强。
党建成就使中共的先进性形象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生动诠释。许多发展中国家政党认为,中国共产党政治坚定、理论成熟,总是能够准确把握社会发展的脉搏,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充满了活力,是一个睿智、务实、开放和具有创新精神的党。
(作者: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