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美国、日本特约记者 尚未迟 王 菁 本报特约记者 陈 言 刘雅芳 常 诚 本报记者 胡 笳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有过这样一个基本的判断:人的健康长寿15%取决于遗传,10%取决于社会条件,8%取决于医疗条件,7%取决于自然环境,60%取决于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不言而喻。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营养、保健、医疗水平的提高,中国人的人均寿命增加了5岁,达到73岁,居发展中国家前列。中国人对健康质量的要求达到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高度。在对新的生命质量的追求中,现代化带来的负面健康冲击也受到空前的重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使得一些慢性病发病年龄不断提前。防治这些“生活习惯病”,不仅是每个人自己的事,政府的政策导向和全民性的倡导活动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0年中,中国农民脂肪摄入量增长了100℅
卫生部健康教育首席专家洪昭光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人的营养状况不均衡,营养不良、体重低、贫血的人数比现在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健康状况大为改观。数据显示,1992年我国人均热能日摄入量就已达2328千卡,基本满足了人体活动的需要。另有监测数据表明,我国的孕产妇死亡率从建国初期的1500/10万下降到2007年的36.6/10万,同期婴儿死亡率由200%。降到15.3%。。中国人的平均预期寿命也从改革开放之初的68岁延长到目前的73岁。
综合我国目前进行的4次全国性营养调查,1959年的调查表明,当时的主要问题是蛋白质不能够满足,细粮的供应不过是10%—20%;1982年的结果显示,人们基本吃饱了,但还是以粗粮为主;1992年调查发现粗粮比例下降了一半;2002年得出的结果是粗粮比例又下降了一半。总的趋势是,粗粮越吃越少,动物性蛋白和油的摄入量越来越多。
“虽然中国人摄入的营养素比以前多了许多,但吃得好并不代表吃得健康。”洪昭光说,近50年来,高血糖、高胆固醇、脂肪肝等慢性病的患病率年年上升,而且还向低龄化发展。中国青少年的个子高了,体重重了,贫血和营养不良的人也少了,但他们的体能体质变化却出现差异,在力量等方面有所进步,而肺活量、耐力等方面又出现退步。“时至今日,慢性病患者不再以百万、千万计算,而是以亿计了。”洪昭光说,上世纪90年代,中国有9000万人得高血压,2006年这一人数突破2亿人,高血脂的患者也达到2亿人。”
我国卫生部、科技部和国家统计局近年联合发布了《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系列报告之九——行为和生活方式》。报告表示,约40%的中国居民不吃杂粮,16%的人不吃薯类。奶及奶制品在我国居民中的消费依然较低,这对于促进骨骼健康、防止骨质疏松和贫困地区预防营养不良都极为不利。我国居民不吃早餐的比例较高,尤其是城市年轻人。报告还表明,我国半数以上的劳动者在工作中以坐和站为主,行走时间很短。我国居民参加锻炼的比例仅为14.1%,其中城市居民为24.6%,农村居民为10.0%。经常锻炼的人群中,中青年人的比例最低,老年人最高,这与西方国家恰恰相反。另外,我国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仍然较重,每天放学后看电视、上网等久坐少动活动多于户外活动。
英国《柳叶刀》医学杂志刊登的一篇文章说,从1982年至2002年,中国农民脂肪摄入量增长100℅,而城市居民的摄入量增长25℅。这些导致中国人开始大量出现肥胖症。此外,由于现代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失眠也成为现代病中影响现代人健康的一个重大因素。据调查,美国的失眠发生率高达32%至50%,英国为10%至14%,日本为20%,法国为30%,中国也在30%以上。美国《新闻周刊》报道称,中国旨在提高民众寿命的战役在很大程度上取得了成功。可现在中国又迎来了对油腻食品﹑香烟及看电视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战役。
生活方式健康的人死亡率比其他人低55%
“这样的结果,跟这些年国内健康教育宣传不够有关。”洪昭光说,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的冠心病发病率不断上升,直到1968年,美国人才通过多年的健康宣传和运动将冠心病发病率控制下来。他说,目前中国还处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前期阶段,发病人数并没有达到顶峰,如果加强教育,我们的发病率也是可以控制的。中国现在已经把改善国民的健康水准提到日程上来。据悉,卫生部计划到2010年时建起一个覆盖全国所有城镇和80%农村地区的健康教育网络,传播食品卫生、妇幼保健、控制吸烟、预防传染病和慢性病的知识。
洪昭光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美国最新公布了一项调查结果,该调查从1980年到2004年间对8万名中年妇女进行了追踪,结果显示,这24年来按照健康生活方式生活的妇女死亡率比其他人低55%。“现在中国人面临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如果能把‘看病难变成‘得病难,我们的医疗改革就有希望了。”洪昭光说,现在我们为了抢救一个病人,需要花费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如今医疗费用的95%以上都花在晚期、终末期重症病人身上;而健康生活不用花多少钱,却可以使上百万人避免死亡,如果能将这些费用转到预防上,将更有利于全民健康。根据外国的研究,按照“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的健康生活四大基石来生活,能使各式各样的慢性病发病率下降一半以上,人的寿命延长10年,还可以大大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度。
日本政府制定国民健康计划
美国政府的统计数字显示,目前有60%的美国人身体超重,10年来美国患有肥胖症的人数上升了74%。为了抵抗肥胖症这一困扰美国社会的顽疾,一些城市采取了立法和行政措施。2008年7月1日,纽约全面禁售含反式脂肪食品法令生效,纽约卫生部门规定:“所有供餐,包括烘焙食品、油炸食品、方便食品、含起酥油或人造黄油食品,每份反式脂肪含量必须低于0.5克。纽约成为餐饮业全面封杀反式脂肪的首座美国城市。反式脂肪一般由植物油经氢化技术处理后产生。研究显示,反式脂肪可能提高人体内“坏”胆固醇水平、阻塞动脉、增加患心血管疾病风险。洛杉矶也规定今后凡是取消了反式脂肪食品的餐馆,政府部门将在它们的窗前贴上特别告示,以方便顾客决定应该进入什么样的餐馆就餐。在政府的推动下,麦当劳公司已经选择一种无反式脂肪的食用油来炸土豆条;星巴克公司也宣布准备将反式脂肪从其分布在美国各地的咖啡店中消除。去年9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长施瓦辛格签署了一项防肥胖法案,要求拥有20家以上连锁店的餐馆必须在2011年1月1日前在菜单上标注菜肴的热量信息,以提醒民众避免过度摄入高热量食品。
为了减少肥胖症患者的人数,日本厚生劳动省从2008年开始实施新的保险费用体制。具体地说,从2008年4月开始,40岁到74岁的日本人在例行体检中都被加入肥胖症的检查项目。这项检查是必须做的,检查结果会被记录在册,5年以后未出现改观的,在更新保险时,有可能被课以较高的保险费。原因在于肥胖会导致其他疾病,疾病的增多给国家财政带来沉重压力,而肥胖的人,通常会比一般人病患多,他们需要缴纳的保险费用也该比普通人多。日本政府希望通过这一新制度的实施,使患肥胖症的人数在2013年比现在减少10%,2015年减少25%。如果实现了这个目标,日本的医疗费用将减少约200亿美元。
日本早在1994年就制定出国民休养方针,其中关于睡眠提出一系列对策。例如就寝和起床时间需固定;睡眠时间因人而异,不困的时候不用强迫自己入睡;多进行日光浴;通过音乐、读书、旅行等兴趣缓解自身压力;睡前忌酒,忌过量运动,建议喝一杯温牛奶;用柔和的灯光、柔软的靠枕给自己创造舒适的寝室,建议室内温度在20度左右,湿度在40—70%。从2000年开始,日本真正将预防现代病提上议事日程。2000年厚生劳动省构建了“关于21世纪国民健康计划”(简称“健康日本21”),该计划针对日本社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从预防保健入手提出了一个全民健康计划,共包括营养与饮食、身体活动与运动、休息与心理健康、控制吸烟、控制饮酒、牙齿保健、糖尿病预防、循环系统疾病预防、癌症预防等九大类目标值体系。以2010年为达标年份,构建能够健康生活、充满活力的社会。“健康日本21”计划涵盖大到增进国民健康的基本战略、目标和评价标准,小到诸如每天减少3克食盐摄取量这样具体的数值目标。
2004年日本颁布了饮食摄取健康标准。建议人们每日的食盐摄取量控制在10克以下,蔬菜摄取量在350克以上、乳制品130克以上、豆类100克以上。一定要吃早餐也单列做一条,并且强调一日之中至少一餐和家人或2人以上快乐地进行,建议用餐时间在30分钟以上。2006年日本又制定了国民运动基准以及运动方针。其中提到每日平均步行量需达到1万步,一周至少两次30分钟以上的锻炼如慢跑等。每日坚持散步,尽可能不用电梯。如果最初不知做什么运动好,就从步行锻炼开始。
针对现代病对国民健康的影响,日本从战后就开始注重营养师的培训,并将营养管理形成一项高度专业的技能。1945年,厚生劳动省设立营养师资格,2002年将参加国家营养师考试资格实务经验年限由1年改成3年。截至目前,取得营养师和管理营养师资格的日本人约8.5万人。日本还规定,100人以上的食堂必须配备1名营养师。
日本政府还积极为国民增强体质提供条件。在日本,去森林公园等场所是免费的。登一些山时,往往需要游客在山顶上的小屋中住一夜。这在一些国家是赚钱的好机会,但在日本,这样的住宿费非常低廉。在日本各个城市都有公立游泳池,如果一些国家把游泳当成体育商业的一个支柱的话,在日本公立游泳池游泳,价格与在中国买雪糕差不多。
洪昭光认为,现在国内竞争激烈,人们的生活压力大,我们必须学会通过倾诉、与朋友交往、运动等排解压力,这些也可以通过健康教育来实现。中国应该从小学、中学开始进行全民健康教育,“不过要想彻底改变国民的生活习惯难度很大,这或许要花费几十年、几代人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