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合义
摘要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但可持续发展还有一些问题必须解决,如高职的认识和定位、构建中国特色高职教育、规范办学和特色、实训基地建设和行业协会参与等问题,都影响到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中国特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09)33-0045-02
Several Problems Must be Solved in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Yan Heyi
Abstract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developing rapidly, but there are a number of issues concern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ust be solved, such as vocational awareness and positioning, build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norms and characters of vocational schools, training base construction and industry associations involved in such issues, which have affecte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uthors address Baotou Light Industrial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Baotou, Inner Mongolia, 014043, China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迅速,特别是高职教育从1985年明确提出“积极发展高等职业院校”并建立126所职业大学起,仅二十几年的时间内,取得又好又快的发展,为我国职业教育结构的调整做出巨大的贡献。但由于我国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历史不长,在发展高职教育的道路上还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 高等职业教育的认识和定位
高职教育要持续发展,必须要给予高职教育准确的定位。定位决定了高职教育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决定了高职教育生存的空间、活动和服务范围,也决定了高职教育的特点、生命力与社会期望值。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职业教育照搬前苏联的模式,没有高职教育。改革开放后,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德国的“二元制”较有影响,但研究得不够。用温家宝总理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文章中的话讲,真正重视职业教育还是近几年的事情。我国职业教育的历史不长,高职教育的崛起使高等教育快速实现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致使许多人误认为高职教育是普通高等教育本科以下的一个层次。高职教育同普通高等教育都属于高等教育,但二者是2种类型,各有侧重,不可替代,是互补关系,非隶属关系。目前很多人对高职教育认识不清,混淆二者的区别,往往用普通高等教育的尺度和运行模式要求高职教育,使高职教育应有的功能不能完全发挥出来。
技术性、地域性、就业性、市场导向性是高职教育的4个特点。1)技术性是指职业教育是以技术教育为主。技术特点决定职业教育不完全讲理论,要求理论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强调实践课程的比重,强调教学同生产岗位相一致。劳动力的提供同生产力的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相一致。2)地域性是指职业教育的技术要服务当地产业。地域性的特点决定了职业教育的服务范围和活动空间。地域性不仅是节约教育成本问题,关键是有地域性行业性才有校企合作,才能创造校企共赢的局面。3)就业性是指职业教育体现社会分工,学生就业率和就业力既显示职业教育同其他类型教育的分工,也反映出职业教育内部的分工,反映出职业教育本身的教学水平和地域经济发展的状况。评价职业教育最主要的指标就是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力,学生的就业率高低、就业力大小同职业教育质量和社会需求成正比。4)市场导向性是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要受到市场导向的影响,市场的供求关系即学生的就业状态会影响到生源和办学状况。教育属于上层建筑,但高职教育是离经济最近的。不像小学、中学甚至普通高等教育都是为上一级的学校培养人,学生从学校到学校,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是从学校到社会。市场导向性决定高职教育必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路子。
高职教育的科学发展的方向不是普通高等教育做大做强,不是向综合性、全面性发展,而是紧紧抓住行业生产这条线,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这个面,只有线与面的结合点,才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方向。做强要从行业生产的领先技术立足,做大要从服务区域经济的范围扩大着手。普通高等教育要培养科技人才,衡量标准是学术水平;高职教育培养的高技能的技术人才,衡量标准是实践动手能力。从区域经济出发统领职教,依托行业办学校,瞄准岗位设专业,围绕技术开课程。离开行业生产线,脱离区域经济发展的轨道,高职教育就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 学习借鉴国外职业教育与构建中国特色高职教育问题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高职教育从理论到实践取得长足发展,具备了构建中国特色高职教育的条件。我国传统的职业教育实践和理论如“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手脑并用”的思想和“工学交替、半工半读”的社会实践为构建中国特色高职教育奠定了基础。改革开放后,我国职业教育摆脱前苏联的模式,打破高度集中、条块分割的弊端,保留了好的经验,如专业对口培养使用,行业参与办学等。改变了条块分割只强调服务行业这条线,不考虑区域经济这个面,转变了令出多门,办学规模狭小,教育资源浪费的局面。伴随改革开放,西方现代的职业教育思想和理念传入我国,认识到二战以后德国迅速崛起的“秘密武器”是职业教育,开始审视国外的职业教育,发现有许多可以借鉴的做法和措施。比方说在初高中设立职业指导员,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分流和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再如企业办学、社区办学、对已就业的学员进行跟踪服务、二元制、弹性学制等,都有可取之处。西方国家对职业教育重视,规划合理,校企合作紧密,以实训为主的教学方法,灵活学习、培训的体制,服务企业、服务社区和终身学习的理念都值得学习研究。但西方国家无论企业办学或是社区办学,由于所有制所限都很难真正做到服务行业、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只有社会主义国家有优势,可以把行业优势、区域经济都结合起来办职业教育。
总之,传统的中国职业教育思想和实践,60年的职业教育经验和教训,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高职教育的发展和教育法律法规的健全,加之吸收西方职业教育的优秀成果,都为构建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准备了条件。特别是党和政府的重视,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办学方针的确立,对高职教育认识的深化和理论研究的深化,从理论到实践,从现实到必然,都为构建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做出必要准备,提出迫切要求。
3 办学特色与规范办学问题
定位决定了生存空间,特色就是生命力所在。职业教育要系行业与区域经济为一体,就注定要在地方、行业、技术、市场这些关键问题上下工夫。强调实践能力、注重市场培育、服务区域经济、推动行业发展应是最大的特色。我国高职教育的历史不长,从1985年到现在仅仅是20多年的历史。许多高职院校的前身多是中等职业学校或成人院校,所以在高职举办之初,众多高职院校的目标还是瞄准普通高等教育,早日升格改建本科。从教学计划模仿、教材照搬,高职教育成了普通高等教育的“压缩本科”。从我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开始,教育部几次召开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经验交流会。2004年颁布《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标志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逐渐转向注重质量提高,更加重视内涵发展。2002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2005年教育部等7部委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决定》等文件,为我国的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但一些高职院校对校企合作片面理解,被动地让市场牵着鼻子走。
当前高职院校学制大多是3年制,采用的教学模式是“理论学习——定岗实习——就业”的3段模式。理论学习讲什么、怎样讲,同一专业在不同学校不同。表现在高职教材上面,国家和地区教材并举,出版品种数量庞大,但良莠不齐。在今年举行的建国60周年中国教材建设之路高层论坛上,国内近20家教育出版社专业人士都对职业教材混乱和不足忧心忡忡。从顶岗实习、就业来看,各高职院校定岗实习时间有长有短,对口和不对口的都有。正是这种随波逐流,放任自由,才使职业教育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就业率和就业力大打折扣。高职的顶岗实习、就业岗位要同专业结合,在完成专业的基础上进行上岗实习,才能保证就业。现在校企合作已成为高职教育的共识,但有的教室变成工厂,有的是课堂搬到工厂,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理论与实践交叉、基础与专业交叉等很混乱。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高职研究所邱开金所长认为,要分清教学性生产与生产性教学、学习性生产与生产性学习,处理好课程分析与生产融入,而不是做表面文章。
4 “精品课程”、技能大赛与实训场所建设问题
为了规范高职教育,上级部门定期开展教育评估,其中一项任务就是“精品课程”建设。精品课程建设初期,对高职教育起了应有的作用。但精品课程建设没有行业协会参与,仅仅是某一学校、某一部门甚至是某一教师的杰作,一旦评为精品课程,就成了说在嘴上、挂在网上的展示品,对教学并没有多少实际意义。况且精品课并没有反应高职教育的最新成果。
学无定所,教无定法。成功的教育必然是能因材施教,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绝不会千人一面,千课一面。层层的精品课建设,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上级部门对精品课程的建设投资大过实训基地的建设,这不是职业教育的特点。高职教育要通过学习性生产到生产性生产,必须重视实习场所的建设,课程的建设也要围绕实训技术,加快加大对高职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是真正的给渔而非给鱼。没有专业特点,就会丢掉实践性强、动手能力强的特点。高职院校实训场所的建设也离不开行业协会的参与,离不开区域经济建设这条主线。我国举行的高职学生全国技能大赛,为高职教育学生培养提供了方向和思路,但技能大赛也要让职业教育行业、相关企业参与才能长久,才能让用人企业切实感到高职力量的重要性,才能有机会让高职院校真正体会企业行业用人的真实情况和用人标准。
高职教育是个新课题,在改革发展过程中会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认真研究总结。正如张尧学在《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讲座》上所讲的:“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要认真琢磨清楚,要推动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发展模式,要在深化机制,改革体制上下工夫。”特别是从法律上让企业成为学校发展的坚强后盾,让行业协会成为职业教育的积极参与者、用人和办学的评价者。推进管评教分离的办学机制,进一步发挥政府、行业协会、区域经济和学校的作用,促进我国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爱华.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和前瞻[A]//中国老教授协会.高等职业教育的春天[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4-15
[2]张贵勇.教材多样化时代的机遇与困扰[N].中国教育报,2009-8-7(4)
[3]邱开金.工学结合必须理清的几个问题[N].中国教育报,2009-8-24(7)
[4]张尧学.实现可持续发展,高职要做的功课还很多[N].中国教育报,2009-8-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