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预设与词汇的联想意义

2009-01-15 09:03郑国龙
文学与艺术 2009年12期
关键词:词汇

【摘要】几乎所有讨论语言与文化关系的学者都承认语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从另一方面看,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从语言的社会功能看,文化差异在词汇层面上往往体现得最为突出,涉及面也最广;词汇除理性意义外还具有丰富的社会文化意义,即联想意义。深刻把握词汇文化内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文化预设;词汇;联想意义

文化预设,简单地说是指有一定民族或社会文化决定的“社会共识”或“群体意识”,即思维定型和行为模式。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在阅读时,会不自觉地以各自的社会意识来解释、理解不同文化中的相同的内容。汉英文化预设上的差异,会自然而然地在词汇理解层面上得到反映。本文仅就汉英语言中的一些理性意义相同的词汇,从联想意义相同、不同或空缺等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1. 联想意义相同

不同文化之间总是存在着共性的东西,即使是在东方和西方这两种差异较大的文化类型之间也有相互叠盖的部分。相同的生理特征和类似的生存经验决定了中西文化之间存在共同的联想。由于文化存在着共性,或者说文化预设的相同或相似,汉英两种文化中的某些动物的特征或品质给人们带来类似或相同的联想。比如,狐狸(fox)生性狡猾,它给中国人和西方人带来的联想是相同的,这在中外童话及寓言中均有体现。“狐假虎威”的故事深刻地说明了狐狸的狡猾。汉语中还有“狡猾的狐狸”,“狐狸的尾巴露出来了”的说法。用英语来形容一个人狡猾时可以说She is foxy.或She is as sly as a fox.(她像狐狸一样狡猾)。狼(wolf)在汉英文化中都表示“残忍凶暴”或“贪婪成性”。汉语里说某个人“狼心狗肺”,就等于说他心肠狠毒,忘恩负义;说某个人“有狼子野心”,就是指此人如狼一样,毫无良心。英语里也有类似的用法。例如:Hes mad that trusts in the tameness of a wolf, a boys love, or a whores oath.(人发了疯才相信豺狼的温顺,孩童的爱情,妓女的贞洁。)汉语中有“狼吞虎咽”、“饿虎扑食”等说法,英语中也有类似的表达。如:You ought to see him wolf it down(你应该看着他狼吞虎咽地把它吃掉)。汉语里的“色狼”指对女色贪婪的人。英语中也有类似的说法,如He has a face like an angel, but hes really a terrible wolf(他看上去像个天使,其实是只可怕的色狼。)汉英文化中都用狼来形容贪得无厌,如“狼贪”(greedy as a wolf.)。在汉语和英语中,都用“母鸡”喻妻子,“公鸡”喻丈夫,汉语说“母鸡司晨家不兴”;英语说It is a sad house where the hen crows louder than the cock.(母鸡叫得比公鸡响的家庭,是个悲哀的家庭)。英语中的hen-pecked指“妻管严”。

2. 联想意义不同

不同语言在不同的社会制度、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及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方面存在的差异,也就是文化语用预设上的不同,使得理性意义相同的词在不同文化中产生不同的联想。“红”是汉语中政治色彩最浓的一个词,也是褒义最强的一个

汉语颜色词,是喜庆欢乐的象征,只要在视觉中有了“红”的感受,多会引起吉兆、瑞兆的联想。白色在西方文化中是吉利、纯洁、坦诚的象征,人们在结婚时穿白裙,a white lie是无恶意的谎言,a white day是幸福的日子;在中国文化中,白色象征恐怖、死亡。黄色在汉语中有淫秽色情之意,如黄色书刊等。而英语中的yellow press(黄色报刊)、yellow journals(黄色刊物)等,指低俗的、哗众取宠的出版物。而作“色情”解的是blue,如blue films(色情片)、blue gag(下流笑话)。绿色(green)在西方可能会联想到缺乏经验,而在中国文化中,绿色代表春天、新生和希望。

对于“西风”和“west wind”的理解,中国人和英国人如不了解各自的文化,就很容易产生误解。由于两国地理位置的不同,当西风吹起的时候,英国正是春天来临,而在中国则是深秋或隆冬。因此,两词所产生的联想是截然不同的。在英国诗歌中把爱人比作summers day,把青春比作summers morn, summer brave,英国诗人雪莱在《西风颂》中就对west wind进行了高度的赞扬,把它作为希望和力量的象征。西风在汉语中是凄凉、萧条的代名词。如“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不同的地理位置也会影响一个词的联想意义,从而反应了自然环境对思维的影响。

两种语言中的对应词的意义差异可能是很细微的,有时候两个词的意义看起来一样,但很可能还存在褒贬的差异。例如“地主”与“landlord”。英语中landlord是褒义的,但在中国大陆“地主”是贬义的。又如individualism,被译成“个人主义”显然不妥,甚至与英文原意相悖。

3. 联想意义空缺

由于文化预设的影响,一个词汇在一种文化中可能有丰富的联想,而在另一种文化中却没有任何联想意义,只不过是语言符号而已。这种现象我们姑且把它称为“联想意义空缺”。

竹子(bamboo)这种植物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关系。中国人常用竹来喻人,表达坚定、正直的性格。历代文人墨客都以赏竹、咏竹、画竹为一种时尚,竹子也成为中国人坚强和高风亮节的性格的象征。Daffodil在英国是春天和欢乐的象征。许多文学家、诗人都以daffodil来描写春天及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欢乐。在汉语中daffodil就是“黄水仙”的意思,不会产生任何别的联想。鹤(crane)在中国文化中是长寿的象征,如“松鹤延年”、“鹤寿”。“鹤发童颜”指虽然年事已高,但气色非常好,非常健康。Crane在英语文化中除了有“伸长脖子”的意思外,没有什么别的联想。龟(tortoise)在中国文化中有两种联想意义,一方面它是长寿的象征,汉语中有“龟鹤遐寿”、“龟年鹤寿”等比喻用法。另一方面也用来指妻子有外遇的丈夫,俗称“王八”。在英语文化中,tortoise只是一种极为普通的动物,它不会使人们产生任何特殊的联想。

在跨文化言语交际中,导致交际冲突的往往不是词汇的理性意义,而是源于词汇所负载的民族文化信息和文化背景知识的不同,或者说是由于文化预设的差异所致。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注重文化预设差异给词汇带来的不同的联想意义,是逐步提高跨文化言语交际能力的根本保证。

【参考文献】

[1] 丁正罡,文化语境与词汇的联想意义[J].《英语学习》2000年第11期

[2] 顾嘉祖.陆升,《语言与文化》[C].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3] 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4] 刘晓天,从动物射喻的联想看英汉文化异同[J].《修辞学习》2001年第三期。

[5] 吴有富,《国俗语用研究》[C].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6] 张德鑫,《中外语言文化漫译》[M].华语教学出版社,1996

作者简介:

郑国龙,(1967--),男,沙洲职业工学院基础科学系副教授,硕士

猜你喜欢
词汇
读后续写词汇锦囊之“行”
运用高级词汇,提高作文得分
图辨词汇
词汇小达人
词汇小达人
词汇小达人
词汇小达人
带“HAVE”的表达
所暴力行为
面部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