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艳丽
【摘要】语言和文化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翻译作为一种语言活动,要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翻译不只是两种语言文字间的相互转换,更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翻译的过程不仅是单一语言符号的转换过程,也应该是诠释不同文化背景差异的过程。文化差异翻译处理的好坏直接决定着译文的质量。本文将对词汇,成语等方面的文化差异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翻译技巧。
【关键词】语言;文化;翻译技巧
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译入语)把另外一种语言(源出语)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1],是沟通各族人民的思想的重要手段。而不管是“译入语”还是“源出语”,作为语言,都要受社会习俗、思维方式、宗教信仰等文化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翻译不只是两种语言文字间的相互转换,更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翻译的过程不仅是单一语言符号的转换过程,也应该是诠释不同文化背景差异的过程[2]。文化差异翻译处理的好坏直接决定着译文的质量。尽管中西文化差异造成了英汉两种语言翻译上的障碍,只要我们对其有一个深刻的认识,这种障碍并非不可逾越的。本文将分析语言中词汇和成语等方面的文化差异,并就其翻译处理的原则和方法加以探讨。
1、语言中的文化因素
1.1.词汇中的文化因素
在语言中,词语是最积极活跃的部分。社会生活的变迁,民族文化的发展无不在词语中得到直接或间接的反映。某种事物为一个民族所独有,而反映这种事物的概念的词语不能在别的民族的语言中找到等值的形式,这样便产生了词语的不等值和空缺现象。这种现象直接说明了文化的差异。以“龙”与“dragon”为例。许多人把“龙”与“dragon”对等起来,实际上二者根本不是对应词。 “龙”是神异动物,是帝王和高贵的象征;而dragon则是“西方传说中有翼,能喷火的巨大怪物”,是 “魔鬼和罪恶的象征”。
即使是某些学者认为的“共同词语”也有其特殊的文化内涵。例如汉语中有早饭,中饭和晚饭,英语中则有breakfast, lunch, dinner 或者 breakfast, dinner, supper。dinner 既可指“中饭”,又可指“晚饭”。
1.2.习语中的文化因素
习语是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固定的表达方式,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典故等。它们不仅言简意赅,而且妙趣横生。英汉习语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它的翻译往往是个难点。
习语的产生与生活密切相关。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海业发达;而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英语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汉语是“挥金如土”。
与宗教信仰有关的习语也大量地出现在英汉语言中。佛教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人们相信有“佛主”的存在,产生了 “借花献佛”这样的习语。西方国家多信奉基督教,相关的习语则为God help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自助者天助也)。
由此可见,翻译好英汉词汇和习语,不但要求译者有扎实的语言功底,还要熟悉了解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异域的风俗习惯、民族色彩以及宗教信仰等。
2、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处理原则
人们在感情,在对客观事物的感受及社会经历等方面会有相似之处,因此语言形式和意义上的对等也会出现,此类语言的字面意义和形象意义所传达出的文化信息是相同的,可以互译[3]。如Practice makes perfect与“熟能生巧”。但在翻译实践中,译者遇到更多的是各国的文化差异,构成了翻译的主要障碍。关于文化有差异情况下的翻译原则,中外翻译理论家们提出了不同的主张,但中心都是译文要忠实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意义。所谓忠实表达原文的意义,指忠实表达原文的字面意义、形象意义和隐含意义三方面[4]。
文化差异的存在会导致字面意义或形象意义与隐含意义在翻译时出现差异,此时字面意义或形象意义应当服从隐含意义。如white lie应译为“恶意的谎言”而不能译为“白色的谎言”。其次,当源出语的形象意义在移入语中可能会找不到对应词汇或者没有相同的形象,这时首先要考虑的是隐含意义的准确传达。如Achillesheel不要译为“阿克勒斯的脚后跟”,而译出它的隐含意义“唯一致命的弱点”更恰当,因为Achilles在中国读者心目中没有具体形象,会造成理解上的困难。总之,隐含意义,也就是原文意欲表达的意义是最重要的。
3、翻译中文化特征的处理方法
对于英汉中的文化差异,翻译时应该根据原文内容,采用适当的翻译技巧,以期获得理想的译文。笔者通过学习和实践翻译理论发现好的译作总是直译、意译以及其他方法的综合运用。我们应将英汉的翻译原则和方法具体化。
3.1 直译法。
所谓直译,就是指将原文按字面翻译,保留原文的内容,修辞等表现手法。对于英汉词句的字面意义和形象意义所传达出的文化信息相同时可以直译。如Easy come,easy go可直译为“来得容易,去得快”;当原文的隐含意义很明显或很容易推断时,也可用直译法。如:All roads lead to Rome译成“条条大道通罗马”。读者只要用心体会一下,就会明白其隐含意义,即“成功的方法不止一种”,这样不但保留了原文的形象,而且增加了阅读的趣味。但是,直译应区别于死译。
3.2意译
如果翻译时保留原语的字面意义和形象意义会给读者带来理解上的困难,则应译出隐含意义来帮助理解。如when in Rome,do as the Roman do,如果按字面意义直译,读者会不明白,为什么是罗马而不是别的什么地方?其实它的隐含意义就是“人乡随俗”,若译为“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则更为形象生动。我们知道“龙”在英汉两种文化中的意义完全不同,所以汉语“望子成龙”的形象在英译时不能保留,可意译为to expect ones child to become an outstanding personage.这样虽然牺牲了原文的某些文化特色,但是有利于文本语意思的正确传达。
3.3 注释法。
初次介绍某种文化现象时或者只有把历史背景和典故出处说明以后才能充分表达原文的意义时,应该使用注释法, 即先直译再加注的方法。例如:They have ,by this very act , opened a Pandoras box.。译为:正是他们的这种做法,打开了希腊神话中潘朵拉的盒子,造成了混乱和不幸。Pandora 原是希腊神话传说中从天宫下凡的人类第一个女性,Pandoras box 之意表面上看来是贵重之物,而骨子里却是祸害,其含义为“万恶之源”, “造成极大混乱”,若直译Pandoras box 而不加注,会让读者难以理解其真正喻义。
译者能否翻译出好的作品,不仅取决于对语言本身的理解,而且取决于对语言所负载的文化意蕴的理解。唯有深刻理解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才能跨越语言的鸿沟,从而使翻译中的问题迎刃而解。总之,翻译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语际活动,它不仅仅是对语言的翻译,更是对文化的翻译。作为译者,一定要在了解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尽可能多的了解原语民族的文化,做到不仅精通其语言,还熟知其历史、传统、习俗、哲学等诸多方面,这样经过两相对比,才可能做出真正对等的传译,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富乐.文化视阈下的翻译活动[J].科技信息,2009,23:204
[2]杨自俭.英汉语比较与翻译[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周秋琴.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及文化取向[J].湖南大学学报,2000,10 (1):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