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水景的虚拟效果和艺术魅力

2009-01-15 09:03
文学与艺术 2009年12期
关键词:水景园林污染

陈 唯

【摘要】山以水为血脉.....故山得水而活;水以山为面.......故水得山而媚。水,由于它的形状而显出美。辽阔的,一平如镜的,宁静的水在我们心理产生宏伟的形象。奔腾的瀑布,它的气势是令人震惊的,它的奇怪突出的形象也是令人神往的。水还在于它的灿烂透明,它的淡青色的光辉而令人迷恋;水把周围的一切如画的反映出来,把这一切屈曲地摇曳着,我们看到的水是第一流的写生画家......

【关键词】水景;园林;建筑;人;污染

“水是生命之源”,无水不活,这是个不争的事实。在浩瀚的宇宙间,在迄今的发现里,唯有我们地球具备这种独特的生命液。它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它美化人们的生活,帮助人们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给世界带来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兵无常式,水无常形。水是纯洁透明的液体,在千万年的历史发展中,水在人类的生理、心理结构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见到自然清澈的水,人们的眼睛就会一亮,感到愉悦。水具有其它山、石、建筑、花木等固定的景观形象所没有的独特的艺术魅力。对于久居闹市,与自然山水环境隔绝的人们来说,见到自然状态的水,立刻会感到神清气爽,满目清新,因而水景也特别受到人们的欢迎。

水景的塑造是我国古典园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表现水的自然美特性,园林中就要塑造湖、池、溪、瀑、泉等多种形状的水体。使无形无色的水根据不同组景需要,现出不同的美来,平静的池水如一面明镜,涵养着四周的美景,从山脚缓缓流出的溪水晶莹明澈;假山上的瀑布倾泻而下又如飞龙直下;从泉眼无声无息涌出的水素静清辉....

和山石一样,水,也是构成古典园林的基本要素之一。不论是北方皇家的大型苑囿、或是小巧别致的江南私家园林,凡条件具备,都必然要引水入园。即使受条件所限,也无不千方百计的以人工的方法引水开池,以点缀空间环境。水,对园林会有什么影响呢?

园林用水,从布局上看可分为集中和分散两种形式。从情态上看则有静有动。集中而静的水面能使人感到开朗宁静,一般小型庭院多采用这种用水方法。其特点是:整个园以水池为中心,沿水池四周环列建筑,从而形成一种内心、内聚的格局。采用这种布局形式常可使有限空间具有开朗的感觉。至于水池本身的形状,除个别皇家苑囿中的园中园采用方方正正的平面外,绝大多数均呈不规则的形式。采用前一种形式如北海画舫斋,由于水池充满了整个庭院,因而便没有余地来种植花木,加之平面过于方正,这样的水院虽开朗宁静,但总不免有几分空旷、单调。

集中用水的原则也同样适用于大型皇家苑囿,例如北海颐和园以及圆明园中的福海,就是大面积集中用水的典型。

和集中用水相对立的则是分散用水。其特点是:用化整为零的方法把水面分割成若干小块,这样便可以因水的来去无源流而产生隐约迷离和不可穷尽的幻觉。某些大、中型的私家园林就是以这种方法而给人以深邃藏幽的感觉。分散用水还可以随水面的变化而形成若干大大小小的中心--凡水面开阔的地方都可以因势利导地借亭台楼阁或山石的配置而形成相对独立的空间环境;而水面相对狭窄的溪流则起沟通连接的作用。这样,各空间环境既自成一体,又互相连通,从而具有一种水陆萦迥,岛屿间列和小桥凌波而过的水乡气氛。

园林中的水,每每以自然状态展现着,它是园林美的真实、自然的表现中不可缺少的一笔。我国园林中的水,着重取其自然,前面我们提到了水的布局和情态。众所周知,从情态上水可分为动态水和静态水,想平湖池塘的水,基本上是静止的,而山溪泉瀑之水,则表现出不同的动态。

园林中的动水,是指山涧小溪及泉瀑等水景,它们既表现出不同的动态美,又以美妙的水声加强了园林的生气。动水景首推泉水。在济南的七十二名泉中,最令人神往的是趵突泉。趵突泉原来叫槛泉,是古泺水的发源地。泉水从地下溶洞的裂缝中涌出,三窟并发,昼夜喷涌,状如三堆白雪。泉池基本成方形,广约一亩,周围绕以石栏。游人凭栏而立,顿觉丝丝凉气袭人。依瞰泉池,清澈见底。在水量充沛时,泉水可上涌数尺,水珠回落仿佛细雨沥沥,古人赞曰“喷为大小珠,散作空蒙雨。”其周围的景色又同泉池溶成一体,形成了一个个清幽而又趣味浓郁的园林风景空间。为了强调泉水景,造园家在泉池北面,建有突出于水面之上的泺源堂与池水银花交相辉映,十分悦目。清乾隆皇帝十分喜爱此景,曾为趵突泉提过“激湍”两字,并把它封为“天下第一泉”。

瀑水也是园林中的动水景。除了一些大型苑囿和邑郊风景园林的真山真水有自然形成的瀑布外,园林中的瀑布多数是人工创造出来的动水景观。园林设计家在阁楼暗置水柜蓄水,待到主人宾客游园时将水导向亭阁之间的山石,水在山间几经转折才流进水池,宛如庐山三叠泉名瀑。

建筑是园林风景中庞大的人工创造物,但经过造园家精心创造,与自然纯净的水能够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别具一格的建筑水景,特别在一些因水成景的南方园林中,主要建筑一般均依水而建。除了这种面对广阔湖面或中心水池的建筑之外,水和建筑亭榭的关系是极富变化的:有的建于曲折蜿蜒、野趣天然的溪流之滨,宁静幽深;有的引水环置建筑,波光倒影,迤逦多姿;有的则凌跨于水面之上,玲珑活泼。水和建筑结合,相得益彰。建筑与水,为观赏变换迷人的水景创造了很好的条件,而我国古代建筑那多姿多彩的造型点缀在一平似镜的湖面上,又为园林水景添上了精彩的一笔。

我国古典园林水景形式情态丰富多彩,美不胜收。这里想提到一种特殊的建筑水景,“流觞曲水”,它起源于古代人们欣赏园林风景时的一种游戏。王羲之的《兰亭序》便是曲水流觞的代表之作。在美丽的园林风景之地,边赏景边观水,又能开怀畅饮,同时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文学创作活动,的确是很吸引人的。因而,曲水流觞一直都是我国古代园林欣赏的一个内容。后来不少园林就结合水景的布局,叠砌弯曲狭小的流水涧渠以便文人游戏。再后来,为了游赏方便,便把这曲水设计得更小,使流水景和建筑亭台完全合并在一起。

除了古典园林以外,水景还充斥着我们生活的各方各面。最能体现的就是住宅。在现代住宅楼盘中,亲水水域面积在大大增加,据调查统计,79%的被访者喜好水景住宅;47.8%的购房者选择水景景观;46.2%的购房者认为水景住宅带给人们精神享受;51.1%的购房者赞同建造“人工生态景观湖”。

人是主宰地球的高级动物,现代的科学总结是:“水是生命之源”,人对水是依赖性和亲缘关系。从生理的角度阐明了水对人的独特魅力。经过艺术加工的水景,其效果之佳魅力之强,是无与伦比的。每当我读到“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佳句时,心情立即沉浸在陶醉中。无数事实证明,水景的虚拟效果与独特的艺术魅力是存在的、永恒的!是不容置疑的!

近年来,由于工业的迅猛发展和农药化肥的广泛应用,造成了很严重的水污染。云南的滇池就花费了几个亿来治理水污染,九江的两湖治理也花费了2个亿,此外,长江、黄河、淮河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因此,保护环境,爱护生命已经迫在眉睫!我们有义务保障可持续性发展,让水景这朵奇葩开得更绚丽多彩!

【参考文献】

[1]《中国古典园林史》 作者:周维权清华大学出版社

[2]《中国古典园林分析》 作者:彭一刚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猜你喜欢
水景园林污染
《园林》
在园林里遇见自己
试论规划景观设计中水景元素运用
中国园林“缀玉集”
浅谈城市居住区水景设计
哪个罐子里的药被污染了
你是污染链的第一环吗
洗手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