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东
[摘要]如何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宣传报道,是每个电视人必须思考的问题。笔者在参加了一个阶段的新农村建设的系列报道后,从三个方面谈了几点自己的心得和体会。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宣传报道
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为今后我国农村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蓝图。
作为党的“喉舌”和“耳目”,伴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如何做好有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宣传报道,是我们每个电视人必须思考的问题,在参加了一个阶段的新农村建设的系列报道后,笔者有以下几点心得和体会。
一、把新农村建设的要点、工作的重点和群众的关注点有机结合起来,使报道形式鲜活生动,
喜闻乐见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也是我们开展新农村建设宣传的重点。在制作题为《火红的黑木耳产业》这篇系列报道时,我们将黄松甸镇通过引导农民发展黑木耳特色产业,实现农民增收作为宣传的主线。从黄松甸镇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切入,递进式的讲述了黄松甸镇农民发展黑木耳产业的故事,展示了富裕起来的农民积极建设新村美化家园的经验做法。在报道中,我们为了更好的贴近实际,贴近群众,我们尽可能的回避了书面文字式的解说,而是让农民唱主角,通过运用采访同期声的形式,让农民用自己的话来谈对新农村建设的所思所想,亲切自然,真实可信,从而能更好的实现提高广大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在采写《拉法街推进村务公开》、《池水乡水泥路实现屯屯通》、《俺们村里的文化人》等报道时,我们也始终是把农民关注的“大事小情”作为宣传报道的重点,做到实实在在的想农民之所想,通过将仅20个字的建设要点形象化、故事化,达到了吸引农民“眼球”,解读政策、指导建设的目的。
二、强化对新农村建设中的先进典型的宣传,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
在杜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一定会涌现一批先进典型。及时发现和宣传这些先进典型,发挥典型的领唱作用,对加快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示范带动意义。因此,在宣传报道中,我们非常注重先进典型的挖掘,把选得准、报得实、报得活做为典型报道的原则,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以我台制作的专题片《那山、那人、那树》为例。该片讲述的是白石山镇富强村唐家岗子屯邵泽林、邵泽清兄弟,带领农民开荒种树,建设绿色银行,发展多种经营,改善村容环境,最终实现村民致富的故事。
为了使这篇典型报道更加的立体生动,我们进行了认真的前期策划,通过到白石山镇富强村唐家岗子屯的采访邵泽林、邵泽清兄弟俩,和与当地村民广泛的接触交流,最终确定了专题片拍摄的主题。我们从村里铺设机动车行驶的减速带这一颇具新闻点的事件切入,抚今追昔,逐步展示了邵泽林、邵泽清兄弟俩心系青山绿水,胸怀乡里乡亲,带领全社村民自力更生、绿化荒山、艰苦创业、走向富裕的历程。在整个片子里,我们没有过分的强调典型的光环,而是更多的是用镜头说话,通过点滴小事折射出兄弟俩有血有肉,为家乡建设欢笑流泪的人性光芒。该专题片播出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反响,蛟河市的不少乡镇都专程组织人员到唐家岗子屯来“取经”,学习他们不等不靠、艰苦奋斗的宝贵经验,使这些村普遍解决了等、靠、要思想,使新农村的建设工作取得了快速推进。
三、在坚持正面引导的同时,注重反映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讲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困难的实际问题。因此,新闻媒体在宣传新农村建设成果的同时,也不能回避矛盾,应主动倾听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意见和呼声。比如在黄松甸镇沙河掌村采访时,村口两座并肩而立的石桥,就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在与村干部的交谈中我们了解到,他们是在原有老桥还能使用的情况下,通过向交通部门申请又建了一座新桥。而在漂河镇二道村我们看到的却是当地村民只能依靠一座简易便桥出行的无奈。于是,我们及时采写了《沙河掌村石桥成双,二道村木桥难支》的报道(获吉林省新闻奖二等奖),指出了有限的建设资金不容浪费的问题。此外,对于个别村盲目建设形象工程,增加农民负担等问题我们也都给予了高度关注,制作播出了一系列的报道,使发现的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在监督过程中,我们特别注意把握宣传的角度和尺度,既不回避问题,也不激化矛盾,在指出问题的同时,找到解决的办法和措施,维护农民群众利益,增强他们加快建设新农村的信心。
总之,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宣传报道,就是要通过典型事例的成功经验,从理性思维上帮助群众加深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使广大农民朋友了解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思路、措施和意义,以此激励和引导他们以更大的热情投身到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变说教为诱导,变灌输为启发,不讲空话套话,不说官话大话,始终围绕着农民普遍关注的问题做文章,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让农民真正看得进去,听的明白,最终产生共鸣,引发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