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玮瑛
摘要:“模拟网络”是采用微机手段对市场规划区内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载体性文件资料进行立体化、形象化实物模拟和虚拟模拟后形成的配套系统软件,是具有实用经济价值的信息服务网络。其构成包括五。大基本要素,即模拟物群、模拟总架、模拟列阵、模拟因子和模拟资料。本文提出了利用信息化微机手段建立城建档案“模拟网络”的构思。
关键词:城建档案;模拟网络
1“模拟网络”的构成要素
模拟物群——是指对城市建筑物、构筑物及道路系统、绿地系统、河湖系统,主要街道、广场、车站、港口、机场、码头等档案资料按比例模拟的贯通性实物原貌软件,是城市概貌的布局显现;
模拟总架——是指依据建筑图、结构图等档案资料对城市建筑群主体工程的结构形式进行立体化模拟的软件,据此透析建筑物、构筑物的基本构造,明确结构类型,并判断分析建筑群的抗震性能、稳定性能及其它性能。
模拟列阵——是指对城市建设不同作业阶段形成的档案资料进行系统性模拟而建立的具有相对独立性软件,包括勘测档案阵、规划档案阵、工程档案阵三个部分。勘测阵是对勘察测绘过程中形成的地质、地貌、地形、水文珍工地质等档案资料进行立体化形色模拟软件;规划阵是寻建设项目的坐落、范围、用地控制指标、建筑体量、建筑体型、道路红线等规划指标方面的档案资料进行形象化色彩模拟软件;工程阵是对工业、民用、市政、电力、交通、环卫、环保、园林、人防等方面具有保护价值的建筑工程或标志性建筑物档案资料的平面图、立体图、剖面设计图、施工图、结构图、建筑图进行循序模拟的软件;
模拟因子——是指对建筑工程给排水系统、照明系统、暖通系统、防潮层、防水层、结构层等隐蔽工程或易发生工程质量事故的部位进行模拟的软件,据此可察看工程细腻结构,并作为维修、改建、扩建的依据;
模拟资料——是指对模拟网络的模拟物群、模拟总架、模拟列阵、模拟因子的辅助文字说明。
2建立城建档案“模拟网络”的必要性。当前,城建档案的管理和查寻手段与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的需要仍然脱节,对跨入信息高速公路、实现城建档案资源信息共享、尽快与国际接轨十分不利,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缺乏规范、有序、科学的统一性管理手段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现化工具日新月异的今天,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抢夺利用技术至高点、快捷迅速提高效率的趋势。就档案管理而言,欧美国家100%采用微机网络,东南亚国冢 95%以上采用了微机网络,而在我国,为管理城建档案购置微机的占80%左右,实施微机网络管理的却不足 20%,并且管理手段非常滞后。笔者通过走访调查和电话咨询等方式了解到,目前对城建档案的微机化管理权限于简单的存储和调用,远远没有形成一整套的管理网络,缺乏必要的条理性编辑和深加工,形成了一种所谓“四六开”的管理机制,即60%左右的城建档案仍需人工整理条目、入库、查寻,40%左右的城建档案可从微机中调用。
2.2没有充分发挥其超前服务性和技术载体作用
城建档案是城市发展过程的真实记录,具有潜在的利用价值,其服务性和载体性要通过档案人员的劳动转化为生产力,并间接创造巨大的物质财富。而失去了城建档案,要顺利地对城市建筑物、构筑物进行改建、扩建和维扩工作恐怕是难以想象的,甚至忽略了城建档案的作用,就会给工程建设留下隐患,造成重大损失。据统计,目前城建档案利用率仅占入库总存量的15%左右,远远没有渗透参与到在建项目的勘测、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大大降低了利用效率。
2.3缺乏较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无法确保随调随用
追求效率和便捷是当今时代的特点,由于城建档案的网络资源有限,人们在查寻利用时,内容不丰富,立体感不强,信息规律性差,需要得到的资料在短时间内通过微机查不到,能够在微机上查到的资料又过于简单,造成了档案资料实用性差、应用不广泛的“错觉”局面,长此以 往,势必影响人们利用城建档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解决上述问题,建立城建档案“模拟网络”是十分必要的,时机和条件也是基本成熟的,从可行性上来论证,它是四个方面的需要。
一是统筹规划城市空间发展形态的需要。城市规划在趋于合理完善的过程中要经过多次修编和调整,而这种必要不是修改与调整恰恰是为了满足城市空间多层次、多形态的布局需要,从而确保城市错落有致,协调有序地发展。模拟物群软件的设计,可从网页上比较直观地洞悉城市规划区的立体轮廓,进行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容积率等控制性规划指标的空间思维透视,从而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为城市全面合理发展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二是优化城市建设结构的需要。根据信息论的原理,信息的运动传递信息前馈、信息中馈和信息反馈三个阶段,“模拟网络”正是依据反馈信息的功能和作用而设计的系统软件,通过模拟总架和模拟列阵两套软件中提供的结构资料和图形资料,可有效探究工程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及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指标的协调性,提出不同水文、地质条件下宜建项目的合理化建议,并为城市防灾、抗灾、减灾或遭受人为破坏后恢复重建提供主要依据。
三是实现城建档案管理信息化、智能化的需要。计算机时代的到来,是世纪之交科学技术变革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行行业业实现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的道要途径。由于城建档案信息容量较大、横向分类与纵向贯通和资料序列性较强,为其进入网络编辑状态提供了先天优势。
四是节省工程建设维修养护资金的需要。工程建设领域的维修养护工作往往涉及的资金数额较大,这就要求在维修施工前,要尽可能地准确预知事故部位的结构和敷设情况,以便定位准确,提高维修效率。“模拟网络”能够系统地提供详尽的基础数据,立体图样和相关说明资料,使工程的维修养护得以按工序顺利推进,否则,不仅费工误时,而且还会浪费大量资金,这种现象对于工程的基础、墙体等隐蔽工程及地下管网络系统而言经常发生,维修不当,有可能对建筑的稳定性,抗震性带来严重不良影响,或使道路、路面变成常开常合的“拉锁”。
3城建档案“模拟网络”的建立与管理
“模拟网络”的建立,要结合系统科学和逻辑学原理,本着实用性强,操作灵活的原则进行编制设计,大致需要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以城市为单位,组织本市计算机编程人员、工程勘测设计施工人员及档案管理编研人员等业内人士进行技术论证,首先讨论研究网络大纲,提出初步设计方案,规划出“模拟网络”的总目录及分级子目录,确定本市规划区内进入网络的建筑物、构筑物及默默无声载体性档案文件资料。
按照“模拟网络”五大基本要素的构成,由相关人员分头搜集档案素材。结合城建档案编研的基本类型,可检索性编研;辑录性编研、介绍性编研、声像性编研、工程技术编研中选择,其中工程前期文件材料、施工技术文件材料;工程竣工图及验收文件材料必不可少。
由计算机编程人员按计划、分阶段地实施编制,可采用当前比较流行的G语言、FOX-PRO语言或更高级的语言来设计,并充分借鉴目前国际、国内市场上已有的信息软件系统,如美国CALiper公司生产设计的G重S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在地形、水文、地质等方面就有较好的借鉴设计“模拟网络”的费用的来源可从城建档案保证金中暂借解决,待网络推向市场获得收益后偿还保证金。同时,建议建立城建档案网络发展基金,并坚持取之于斯,用之于斯的原则,使“模拟网络”不断适应城市建设的发展需要。
“模拟网络”设计工作完成后,应组织有关部¨进行技术鉴定,对设计水平进行许估,并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其应用范围、功能、作用等进行宣传推广,尽快在实际领域中得以应用,以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效益。
“模拟网络”应有专有负责,专人管理,并建立服务与经营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即要经常参与政府组织的城市规划、建设、改造等方面的论证活动,提出具有指导和参考意义的建设性意见,当好城市建设的参谋助手;利用“模拟网络”实用性强的特点,可对公司、企业等法人实体开展有偿咨询服务,以发挥其投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