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你要去“李白故里”,那可要看准了。弄不好你要去四川,车子却将你拉到了湖北!
李白有两个故里?是也!
这不,为了此事儿,四川江油和湖北安陆还在较着劲儿呢!
“李白故里,银杏之乡,湖北安陆欢迎您。”从今年8月中旬开始,湖北安陆市的宣传广告每天三次在央视国际频道播出,引起江油人的强烈不满。8月21日,江油市委宣传部致函中央电视台和安陆市委宣传部,要求停止该宣传广告,理由是早在2003年,江油已经在国家工商总局成功地将“李白故里,九寨门户、蜀道咽喉、华夏诗城”注册为商标。
8月28日,江油市文化旅游局向安陆市政府发去措辞强硬的律师函,要求立即停止相关侵权行为。同日,安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仰正林公开表态:安陆的宣传片主要为树立城市形象,不是商业行为,故侵权不成立,江油不该独霸“李白故里”,如果要打官司,安陆奉陪到底。
双方相持之下,央视暂时停播了该则广告,而安陆市则通过湖北省工商局向国家工商总局提出了《关于“李白故里、银杏之乡,湖北安陆欢迎您”是否侵犯“李白故里”商标专用权问题的请示》。
9月15日,国家工商总局批复指出,“安陆市作为李白曾长期居住地。被称作‘李白故里具有合理之处。‘李白故里、银杏之乡,湖北安陆欢迎您宣传片,是对客观事实的正常叙述和说明,属于《商标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九条规定的正当使用行为。”
有了这个“尚方宝剑”,安陆宣传广告又在央视恢复播出,于是争端再度升级。江油方面表示,如果安陆不肯修改其广告词或者停播广告,江油就同样在央视国际频道同一个时段做一个“李白故里,江油欢迎您”的广告,让全世界都知道中国有两个“李白故里”。
近年来,全国各地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争夺大战此起彼伏,有6个省在争“牛郎织女故里”,近10个地方在争“二乔故里”,十几个城市在争“梁祝故里”……而江油与安陆之间的“李白故里”之争,更是将这场大战推向了高潮。
硝烟弥漫,谁主沉浮?名人故里对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真的那么重要吗?这种争论的背后到底隐藏着哪些玄机?传承历史文化如何才能处理好“独享”与“共享”的关系?
江油也罢,安陆也罢,在继续争论之前,不妨认真反思一下诸如此类的问题。
文化不是面子活儿
解玺璋
近日,湖北安陆与四川江油的“李白故里”之争颇引人瞩目。
江油说,江油是李白的故里,有邓小平同志的亲笔题名在,2003年已在国家工商局注册为商标,是江油旅游形象专用名;安陆则认为,安陆10年是李白一生中最重要的岁月,他在这里娶妻生子,他的许多名篇佳作也诞生于此,安陆人对他很有感情,是从感情出发把这里视为其故里的。
这类争吵近年来时有发生,并不新鲜。随着文化热的持续升温,这类争吵不仅不会绝迹,反而会层出不穷。因为,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文化所具有的特殊功能和价值,希望能为我所用。所以我们看到,尚未脱贫致富的,喜欢“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而那些发了财的,就要用文化来装点和粉饰了。为什么不时曝出贫困县不惜花费有限而宝贵的扶贫基金也要请明星来办演唱会?为什么一些县市热衷于烧钱搞所谓文化景观?这里都包含了很多具体而功利的目的:或者是想吸引投资,或者希望刺激旅游,或者要的是政绩。总之,是把文化当成了幌子或招牌,离文化的真谛其实很远。
用文化来提升一个城市的品质,应该说,是国人近些年来在理念上的一种进步。但这个文化是什么?它又如何提升一个城市的品质?还是很有讲究的。我想,至少不是争来几个名人就能奏效的。就这个意义而言,安陆和江油的“李白故里”之争可谓毫无意义,如果我们不能将李白的精神和人格落实到这个城市人们的心中,那么,无论这个称号给了谁,都不足以说明他们和李白之间是有关系的。这也就是说,文化不只是表面的装饰物,或者说,把文化仅仅作为表面的装饰物,这样的文化是比较容易得到的;而要追求文化的精神价值,并且使得人们能够认识和认同这种精神价值,就难得多了。
由此看来,我们很多人其实都在避重就轻,避难就易,只看重眼前的、功利的、物质性的结果,而忽略了长远的、非功利的,精神性的结果。这是~种舍本求末的做法。梁启超曾经谈到文化建设中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他说:“求文明而从形质入,如行死港,处处遇窒碍,而更无他路可以别通,其势必不能达其目的,至尽弃其前功而后已;求文明而从精神入,如导大川,一清其源,则千里直泻,沛然莫之能御也。”这应该是一种事半功倍的做法,却也是短时间内很难立竿见影的做法,需要我们做很多实实在在的工作。比如,与其在“李白故里”上争短长,不如让更多的人能阅读李白,了解李白,进而把李白的精神,人格融入自己的生命之中。梁启超在讲到求文明要从精神入手的时候,对精神有个解释:“所谓精神者何?即国民之元气是矣。”
可见,文化之于我们,真的不是擦在脸上的雪花膏,它是用来培养我们的元气的。固然,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故里”之争背后的经济抢夺和文化剥夺
王文武
看到江油和安陆就“李白故里”的争执,笔者一下子想起了前不久山东滕州和河南鲁山关于“墨子故里”的相争。除此以外,河南南阳和湖北襄樊在争“诸葛亮”,山东龙口和江苏赣榆也曾为“徐福故里”各执一词……
笔者认为,名人故里之争实质是经济利益的“抢夺”,无关优秀文化的打捞和传承。拿李白来说,有史书(《新唐书》等)考证,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静宁县),隋朝末年,因避乱(一说被流放)迁徒到安西都护府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诞生于此。4岁时,李白随父母迁居四川绵州昌隆县,也就是江油市;27岁时到湖北安陆。如同现在的流动人口和工作调动人员一样,李白到过的地方很多,不可能到过的每一个地方都是他的“故里”。如果静宁,托克马克也来争“李白”,那岂不更“热闹”了?
许多年来,人们一直在提“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但那都是过去的老把式,事实证明效果并不明显,往往出力不讨好,“台”白搭,钱白花,水过地皮干,经济效益捉襟见肘。既然如此,为什么还有这么多地方为“名人故里”而大争特争呢?说到底还是经济利益在作祟,还是招商引资在使坏,有人在其中尝到了些许甜头,便如救命稻草一样,抱着不放。
笔者认为,文化属于上层建筑,名人故里等本应该是一件“纯文化”的事情,理应“经济搭台、文化唱戏”,可长期的思维定势,让文化成了经济的“基础”,这是一种本末倒置。
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很多地方都提出了“文化强省”,“文化强市”、“文化强县”的口号,用经济反哺文化,从而促进文化的繁荣。对于名人故里,有关地方不妨静下心来研究一下名人文化,把各自的特点挖掘出来,然后针对争执各自表述,让文化艺术发扬光
大。如果坚持固有的“经济抢夺”思维,就等同于剥夺了已故名人给公众带来的公共文化利益。
近几年,山东诸城和四川眉山围绕“东坡文化”加强交流,在“眉山是苏东坡故里,诸城是苏东坡的重要足迹所在地”的基础上,加强对东坡文化的研究,东坡遗址的保护和两地的优势互补,共同打响了东坡文化的旅游品牌。这不也挺好吗,何必非要“独吞”名人?
“李白故里”为何不能争?
顾德宁
四川江油和湖北安陆关于“李白故里”的争论,不是两地民间的“不服”或仅仅是“文化现象”,而是作为两市政府的发展大略,其认真,其投入,其较劲,都可想而知。
对此事,批评居多。有人认为,这是为了地方利益而滥用文化遗产。这也难怪,近年来此类争名人故里或文化遗产的事儿已不是新闻,例如有6个省在争“牛郎织女故里”,有十几个城市在宣传“梁祝故里”,山东两县争建“金瓶梅”文化区……
但笔者以为,“李白故里”不是不能争,而是看如何争。
首先,我们应看到这类竞争的积极意义,如对一地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还有用“文化搭台”来发展地方旅游,用“祖宗牌”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等,国内外做得好的地方,的确获益匪浅,否则也不会有如此多的效仿者。
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文化搭台”毕竟是媒介,以此成功者多有综合因素,例如美好的环境,良好的治安、优秀的服务,还有对文化遗产的呵护和理解等。如仅为争“面子”或“名分”的上风,而大打媒体战,专家战或打官司,剑拔弩张,搞得关系紧张,劳民伤财,还不如把更多投入放在做好内功上,实现本地经济、文化、旅游和环境与祖宗遗产的巧妙吻合。
其实,对有些“虚”的文化遗产,也不必太顶真,非求一个正宗嫡系的说法,别人就不能沾边。有些东西就是一个美丽的故事,看你怎么说好些罢了。在这方面,“圣诞老人之乡”可能会给我们一些启示。
在西方,许多国家都说自己是圣诞老人的故乡。冰岛人说,常年冰天雪地的格陵兰岛最适合圣诞老人居住;瑞典人则为圣诞老人开了一个“圣诞老人村”;美国人坚持,圣诞老人就住在阿拉斯加;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过圣诞老人世界大会;土耳其和俄罗斯都有圣诞老人的家……可位于斯堪德纳维亚半岛北部北极圈内的拉普兰地区,却被认为最适合圣诞老人居住,此区虽包括了芬兰、瑞典及挪威,但区内的“芬兰圣诞老人村”却成了世界公认的圣诞老人故乡,特别是在小朋友们的心目中。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孩子写信到此,渴求圣诞老人亲笔签名的贺卡。
“芬兰圣诞老人村”的名声,一是得利于拉普兰地区的自然之美,还有许多驯鹿,该地区是“欧洲最后一块原始保留区”,1996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二是芬兰有完整的“圣诞老人文化”和“圣诞老人产业”,例如,圣诞老人的正式联系方式,每年会收到70多万封来自世界150多个国家的信件,还建立了著名的景点——带北极圈标志的圣诞老人村,圣诞老人的家是一组木建筑群,包括卧室,餐厅,花圃,办公室、邮局,商场和鹿园等。与时俱进的圣诞老人还配备了宽带和卫星可视电话等,每年有40多万游客拜访这里。
哪里的圣诞老人最正宗?自称是圣诞老人故乡的国家之间虽有争论,但没有人独占圣诞老人,尽管芬兰拿到“圣诞老人业”的大头,而各国也多少获益。
圣诞老人也就是一个美丽的故事,如果争议过多,争抢得太庸俗,都会影响孩子们对他的美好印象,也会彻底毁掉此业,这一点,各国是心照不宣的。我们也要警惕,别把李白、牛郎织女或梁祝这些好故事和美传说争得丑陋了。
“李白故里”之争背后的真问题
蔡方华
安陆和江油到底谁才是“李白故里”,使用“李白故里”的提法究竟是不是侵权,成了许多人都很关心的问题。
“李白故里”之争其实包含了两个层面的内容。从很早开始,江油就通过多种途径着力渲染对李白的“专有权”,比如请领导人题字,申请“李白故里”的注册商标,以考古文物力证李白出生于江油等。但是,学界对于李白的出生地仍有争论,李白生于江油也始终没有成为共识。而安陆自认为是李白故里也不算谬误,因为李白“酒隐安陆,蹉跎十年”是不争的事实,对于那样一个走遍了名山大川的唐代诗人来说,在一个地方住了10年,还在那里娶妻生子,把那里看成他的故乡确实没什么不妥。所以,从文化层面来看,江油确实没必要因为安陆染指李白就大光其火。垄断“李白故里”这个提法,不但没有文化依据,也不可能得到人们的赞同,毕竟李白不是江油的李白。
不过,从商标保护的角度而言,使用“李白故里”还是有讲究的。如果安陆的某个企业在自己的商品上标注“李白故里”字样,多半是要吃官司的。国家工商总局之所以认为安陆没有侵权,不仅因为安陆确实是李白的长期居住地,还因为安陆使用“李白故里”的说法只是一种地域文化宣传,可以算作正当使用。
“正当使用”是商标法领域一个争议很多的问题,非注册人对注册商标的“正当使用”与否,往往意味着是否要承担法律责任。以前媒体上热炒过的“金华火腿”纠纷,以及尚未尘埃落定的“解百纳”纠纷,都牵扯到“正当使用”。实际上,在我看来,安陆使用“李白故里”不属侵权的主要理由,在于其行为并不具有明显的商业动机。在非商业活动中使用某种具有文化意味的提法,即便该提法被注册为商标了,也不应该算作侵权,否则,就意味着所有的注册商标都成了语言的禁地,那显然是不符合公共利益的。
江油力主自己对于“李白故里”的专有使用权,其心理是可以理解的。在市场经济思维的引导之下,各个地方对文化资源的争夺已经有了浓厚的商业意味,而这并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弘扬。对于公众而言,江油和安陆到底谁是李白的“故里”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李白所象征的浪漫,奔放的诗歌文化,究竟在哪里得到了现代性的传承。从网络上可以看到,安陆太白公园的李白纪念馆无人看管,破败不堪,像一座空庙。如果这是真的,那么安陆在电视上宣扬自己是“李白故里”,就实在太可笑了。同样,一位江油人士也发帖说,江油打李白牌的目的只是为了搞活经济,江油既“不见华夏诗城之实”,也“无诗仙意境可徘徊”。虽然有点发牢骚的味道,但从中不难看出,李白在江油也不过一个符号而已。
李白由一个饱满张扬的文化象征,却被干瘪成一个符号或商标,这是很可悲的事。以资源争夺的心态去“抢李白”,不但让人看不到文化抱负,反而让人觉出义正词严下的“小心眼”。如果说“李白故里”之争有什么真问题可言,那就是,你到底想拿李白干什么?如果只是想让李白老人家给白酒打伞、给旅游牵马,那还不如把李白故里送给碎叶城算了!
“李白经济”决定权不在“李白故里”
何祖永
名人故里之争,说深了是为了经济发展,说浅了是为了城市扬名,再或者说是为百姓谋福祉。总的说起来,多个名人多条路,多个名片多棵乘凉树。正因为如此,“千锤百炼”的四川江油,在2003年通过把“李白故里”注册成为城市旅游商标的形式,把李白牢牢抱在怀里;正因为如此,湖北安陆也挑出了“李白故里”的大旗。
于是,一场纷争展开了。
但是,大家不必担心,这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严肃、严重的事,笔者看来,这倒是个双赢的结局一一不管结果如何,四川江油和湖北安陆都将因这场口舌之战而名气飙升,从而使自己城市中的那个“太白形象”变得更加引人注目。
有了名人故里的支持,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及文化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个道理是很明白的,但这个道理不一定就是正确的。比如河南巩义杜甫故里,就算免费参观游览也招不来游客(据2007年6月6日《河南商报》)。但同样是开发杜甫品牌的成都,一座杜甫当年居住的草房子,却被人家经营得游人如织,各项收入一年将近一个亿。
正如“杜甫经济”决定权不在“杜甫故里”一样,“李白经济”决定权也不在“李白故里”,持续多年的众多古代名人故里之争真正的回归点就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