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锡文
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农业与农村问题再次被推向风口浪尖。
改变农业势在必行
虽然我国已经连续5年实现粮食增产,但我们对农业发展问题还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居安思危,有忧患意识。农业农村的发展对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对于改善农民生活也发挥了很重要作用,而改变中国农业、农村的相对落后面貌仍是一件非常艰巨的任务。
建国以来,走工业化、城市化道路已经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和制度方向。但是,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更多的资金是从农业、农村中汲取的。这一状况在目前的社会经济形势下必须作出改变。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一个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已经进入了一个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加快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重要时期。
在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曾做过这样的分析,他说,纵观全世界已经实现工业化国家的历史,可以看出它们都经历过这样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它们工业化的初始阶段也都是从农业中汲取资金的;第二个阶段,当工业化发展到相当程度之后,这些国家都开始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农村的政策措施,这样的变化任何国家的现代化进程都要经历。
三句话反映主要问题与矛盾
从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来看,充分肯定了30年来农村改革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贡献,但同时也指出了当前农业农村工作中存在的一系列不容忽视的严峻问题。
《决定》中的三句话读过的人一定记得: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大。这三句话非常深刻地刻画出了当前农业、农村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也充分体现了党中央下决心解决好“三农”问题的信心和决心。
农业基础薄弱最主要的是土地资源问题。2006年全国第一次农机调查时的数据表示,我国耕地总面积19.51亿亩,2008年的统计结果是,耕地面积降到18.26亿亩,过去12年中耕地总面积减少1.25亿亩。如果不坚持严守18亿亩耕地这个硬指标,农业今后面临的形势将比以前更加严峻。
在农业基础设施方面,这些年国家在水利上下的功夫非常大,但主要集中在对大江、大河、灌区的改造上,对微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体制,在一定程度上还有理不顺的地方,因此农田水利设施面临着非常大的危机。
在农民的整体素质方面,中央明确强调要培养新型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这与大多数农民的实际现状相比是很高的要求。虽然针对农民的培训近年来一直很多,但总体来看更多的是对农民转业、进城打工的培训,而不是提高农民本身的素质。
在农民增收问题上,2008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是历史最高,达到4761元,去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81元,也是历史最高水平,城乡居民之间的差距第一次突破10000元,比例是1:3.3,同样是历史最高水平。
改革开放之前的1978年,农民纯收入134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3元,差距是1:2.57,30年之后变成1:3.3,这说明城乡收入的差距在增大。
这些年来,国家针对农村发展的投入力度是空前的,但即便如此,城乡的差距依然很大。以前我们对农民在这方面的欠账太多,因此中央也强调农村的发展最需要扶持。
农村最关注的是八方面,“硬件”是路、电、水、气;“软件”是文化、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除了生产效率方面的差距之外,城乡之间最大的差距就表现在这八个方面,如果能够把这八个方面城乡之间的差距缩小,我想总体小康就实现了,我们的基本现代化也就可以实现了。
走特色农业化道路
现在已经到了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发展现代农业刻不容缓。
我国现在的农业资源以及农业手段,已经满足不了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也满足不了13亿多中国人民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标志之一就是进口的大宗商品数量在不断增加,包括大宗农产品进口数量的不断攀升,这其中最突出的大豆、植物油、棉花,进口数量增长惊人。
大豆进口量去年3744万吨,今年到9月底进口量已经超过3200万吨,全年进口量可能会超过4000万吨,而我国自己生产1500万吨大豆,由此导致的结果很简单,我国市场上大豆价格以及和大豆有关的农产品价格都将由国际市场决定。植物油和棉花进口数量的增长幅度同样巨大。
2008年底我国耕地总面积18.26亿亩,加上复种指数,播种面积可以达到23.5亿亩。不过根据现有的分配比例,油脂占用面积2亿亩,糖料4000多万亩,棉花8000万亩,蔬菜2.6亿亩,剩下的7.5亿亩要满足国内需求根本不够用。必须产出更多的农产品才能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才能确保人民生活的改善,因此,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已经到了关键时刻。
农业现代化不等于农业欧美化,特别是美国那样的大规模农场的既定模式不一定适合中国国情。中国的现实国情是,耕地越来越少,水资源日益短缺,对农产品的需求数量越来越大、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国内粮食消费对进口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中国的农业现代化一定具有中国自己的特色,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在比较小的经营规模上实现现代化,这是国情决定的。
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取决于三点:第一,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对资源的利用率越来越高、越来越具有可持续性;第二,一定要有一个能够调动各方积极性的体制和政策体系;第三,要有一个能够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需求的农业经营主体,这三方面结合才能真正实现中国农业的现代化。
(摘自11月2日《科学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