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星期五”疯狂抢购背后

2009-01-14 08:39岩溪客
现代家庭·生活版 2009年1期
关键词:原价沃尔玛商店

岩溪客

<新闻链接>

11月28日,星期五一早,估计有2000 人聚集在美国纽约长岛谷溪 (Valley Stream)的沃尔玛门口准备抢购感恩节打折商品。凌晨5时,排在队伍后面的人开始推挤,把前面的人一波波推向大门。大门脱落后,人们一哄而上冲进卖场,把前来开门的临时雇员撞倒,并从他身上践踏而过。当时的情形一片混乱,群众完全失控。数十名卖场工作人员企图前去协助倒地的雇员,也被群众践踏。当卖场人员和警方劝说购物者必须离开,因为一名雇员已经死亡时,购物者还高喊:“我们昨天早上就来排队了!”之后,他们继续不停地购物。此外,另有四人在推挤事件中轻伤,其中包括一名怀孕八个月的孕妇。

美国人如此这般的购物狂热,在我这个中国视角的美国主妇看来,却也是自有原因。

中国人过年前要办好年货,美国人会趁“黑色星期五”出门抢购,为家人为朋友准备好圣诞礼物。感恩节是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当天几乎全部商店都不开门营业,为的是让大家专心过年,节后即“黑色星期五”清晨5点就开门。当天,美国各地各大商店的停车场上人头攒动,都是赶早来购物的人。

美国零售行业将“黑色星期五”为开端的长周末销售情况视作节日销售的风向标,极为重视。而在今年经济衰退的情况下,消费者是否还有足够的信心花钱是经济能否较快复苏反弹的若干重要指标之一。所以,在感恩节过后的销售旺季里吸引顾客,尤其在“黑色星期五”当天是否能吸引尽可能多的人流,至关重要。

为了吸引客流,许多商店会推出自己的“挤爆门促销品”(Doorbuster Deal),折扣价有时仅为常价的百分之三十。促销商品里最热门最抢手的往往是电子产品和玩具类,这些往往也是打折最多最狠的。很多店还事先说明以该优惠价格供应的货品只有几件,希望顾客都赶早就来排队抢购,来的人越多越好,排的队越长越好。此外,美国零售行业还绞尽脑汁,使出浑身解数为“黑色星期五”的汹涌人潮推波助澜。有些商店在“黑色星期五”会推出哪些促销品,最初是保密的,要到最后一刻才揭晓。

近年来经济不景气,廉价百货店(如沃尔玛一元店等等)的“挤爆门促销品”越来越炙手可热,前来排队抢购的人也越来越多。许多人愿意起大早甚至通宵不睡甚至前一天的白天就来排队,当然是因为“挤爆门促销品”折扣大,跟平常的售价相比便宜很多,排个队买下来,自己用得着当然好,用不上的话,就在网上卖掉,也能赚不少。尤其是热门的玩具,没买到的家长往往会上网求购,出高价也是愿意的。

另外看到许多人跟自己一样摸黑排队,搭起帐篷,带着吃的喝的,热热闹闹,等着商店开门,自有一种亲切之感。许多商店对来自家店外安营扎寨排队的顾客们非常客气,会增派人手前来维持次序,发放号码,到开门的时候就按号码放人进店购物。有的商店还在开门之前给排队的顾客发送免费的热咖啡和甜甜圈,给大家打打气。美国的百思买(bestbuy)在维持次序方面就是口碑最好的。

有一年的“黑色星期五”,我的朋友发誓要把百思买的促销品拿下,唯恐人手不够,叫我去帮忙。感恩节晚上我们吃了火鸡,通宵玩闹后到了百思买门前一看,那里灯火通明,次序井然,排队的人们正三五成对,聊得热火朝天,手里还拿着百思买发送的免费热咖啡和甜甜圈。一个百思买的经理正在队伍前面对众人说:“想想看,再过半小时,门开了,你们要的东西拿到了,你们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你的孩子们会说你们是英雄,你们的妻子会说你们是最性感的男人!”人群里爆发出大笑声和掌声。最后,朋友如愿拿下了他想要的东西,我也不负重托之余,顺手拿到一个免费的电脑包,价值百元以上呢。

美国零售行业年年都盼望“黑色星期五”销售业绩带来好消息,不遗余力为黑色星期五的汹涌人潮推波助澜,美国人也年年都在这一天排队抢购,极少听到安全事故。而今年抢购事件出人命的原因很多,据说该沃尔玛所在的地区治安本就不好,金融危机之下,失业的阴影无处不在,更是人心浮躁。开门之时抢购的人群根本不受控制,当地的沃尔玛也没有做足安全工作,以至门被挤破,酿此惨祸。据报道沃尔玛正在积极酝酿有关“黑色星期五”销售的改革措施,鉴于其龙头老大的地位,该举措势必对整个零售行业产生较大影响。

Tips:

美国零售业往往在长周末期间推出折扣很大的促销商品,如三星52英寸1080p液晶电视原价$3299, 促销价$2499;尼康相机Coolpix原价$179, 促销价$119;GE微波炉原价$79.99, 促销价$9.99。期间还偶有完全免费的商品送给当日前若干位顾客, 但顾客需付销售税。

猜你喜欢
原价沃尔玛商店
二手商店
No.2 沃尔玛第一季度总营收达1416亿美元
是赚还是亏
如何计算打折销售问题
逛玩具商店
蓝月亮洗衣液 厂家直销 前100名还赠送原价798元《四快高效学习法》一套
沃尔玛、京东和1号店的那些事儿
从沃尔玛公司的“节俭精神”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