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太光
自2009年第8期开始,《小说选刊》杂志有了小小的“变脸”——在杂志封面右上角出现了一个灰底红弧的精美图标,下面写着“中国邮政发行畅销报刊”。细心的读者还会发现,在《环球时报》、《中国电视报》、《体坛周报》等畅销报纸和《半月谈》、《三联生活周刊》、《新华文摘》、《中国国家地理》等畅销刊物的醒目位置都有同样的标识。许多读者都嘀咕: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记者采访后知道,原来《小说选刊》跟上述知名报刊一起入选了“中国邮政发行畅销报刊”,而且是入选的80家畅销报刊中的惟一一家文学期刊。这个图标就是“中国邮政发行畅销报刊”的统一标识。
据悉,“中国邮政发行畅销报刊”是中国邮政在上万种邮政发行报刊中,根据发行量、市场认可度和发展潜力等因素,在集中全国各省邮政报刊发行部门推荐意见的基础上,精心筛选而产生的80家知名报刊,是中国邮政与中国主流媒体强强联合共同打造的文化服务品牌,是当今中国报刊市场上最为活跃的高品质出版物集群,在社会上享有良好的公信度和出版信誉。对入选报刊,中国邮政将集中全网资源,以先进信息技术为支撑,为上榜畅销报刊提供优质优先服务,为读者提供产品、价格、渠道、售后等全方位便捷服务,进一步做大做强报刊社,实现邮政与报刊社“双赢”的目标。
当前,由于一系列主客观原因的存在,中国文学期刊普遍面临发展困境,有的甚至面临生存危机,发行更是举步维艰,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小说选刊》能一枝独秀,入选“中国邮政发行畅销报刊”呢?据《小说选刊》杂志主编杜卫东介绍,《小说选刊》之所以能够入选“中国邮政发行畅销报刊”,取决于两个原因:一是《小说选刊》的品牌价值高。《小说选刊》是中国作家协会主管的惟一一家国家级大型文学选刊,1980年由茅盾先生倡导创刊并题写刊名,自成立以来就以精心遴选全国各地文学期刊的优秀中短篇小说作品为己任,推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中短篇小说作品,许多作家就是通过《小说选刊》推介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的,历届“鲁迅文学奖”评奖,《小说选刊》选载的作品获奖率始终在80%以上。自2006年改版以来,《小说选刊》进一步明确了“现实关照,人文情怀,独特视角,中国气派”的办刊宗旨,选发了一系列具有宏深精神内涵和较高艺术价值的作品,进一步扩大了在文学界和社会上的影响,被誉为“文坛风向标”。二是《小说选刊》的市场潜力巨大。由于《小说选刊》在中国文学界的权威性,其发行量在文学期刊内始终名列前茅。自2006年改版后,杂志社更是做了大量工作,不仅继续在权威性上做文章,使之更上一层楼,而且在好读性、时效性等方面做文章,拉近文学与生活、与读者的距离。在此基础上,又于2007年推出了“零风险订阅”,向读者郑重承诺:如不满意,凭邮局原始订单和保存完好的十二期刊物,不问理由,全额退款。由于质量硬,服务好,杂志发行量以两位数的速度稳步攀升,在文学刊物极不景气的当下期刊市场,堪称“奇迹”。这表明《小说选刊》市场潜力巨大,只要策略对头,发行前景光明。
读者的反映似乎也印证了杜卫东主编的看法。卢鹃是北京大学中文系当代文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多年来一直关注文学期刊。他认为,《小说选刊》多年来的实践一直秉承着茅盾先生在刊物成立时的题词精神:“披沙拣金,功归无名英雄;金榜题名,尽是后起之秀。”一是在选稿上“披沙拣金”,精益求精;二是在发稿上以作品说话,既重视名家名作,也重视新人杰作,因而佳作迭出,新老人才辈出。所以,《小说选刊》在文学界和社会上有良好的反响不是偶然的。在某政府单位工作的张女士的观点虽然朴素却一语中的,她说自己原来并不阅读《小说选刊》,只是在一次出差的过程中感到无聊,顺手从报刊亭里买了一本《小说选刊》,一读,觉得篇篇精彩,就爱不释手了,从此成了《小说选刊》的忠实读者。她对记者说,《小说选刊》能入选“中国邮政发行畅销报刊”,她由衷地感到高兴,并希望社会各界继续关注支持《小说选刊》,共同维护这个“心灵的家园”。
〔责任编辑任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