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里的锦缎棉袄

2009-01-13 07:08张丽梅
安徽文学 2009年2期
关键词:张幼仪陆小曼徐志摩

张丽梅

知道张幼仪这个女子,大约缘于电影《人间四月天》。

影片中的张幼仪在台湾实力派演员刘若英的精彩演绎中,呈现给观众的却是好一派大家闺秀的优雅恬静与温柔之态,可那凄沉沉的包容中带着责任的爱情,看后着实让人心酸。

风流才子徐志摩与林徵因之恋结束以后,后与民国名嫒陆小曼演绎了一出才子佳人打破世风俗事的人间佳话,而另一边却是被包办的旧式婚姻所害的张幼仪无限的落寞。等我看完了结局,忽然觉得这个被称为张幼仪的女子才是这片中的主角,她虽是受害者形象,在我所见的资料中,张幼仪的着装及仪容完全是一派名媛风采,其面容上的厚福之相真是林徵因与陆小曼所不能相比的,这样看来她更像秋风中傲然独立的一团大丽菊花,饱满而清雅,她是自强自主的,她的高贵典雅却是更见风致的另一幅风景画,无端的我更喜欢张幼仪,虽然在民国的文学史上没有她的只言片语,虽然她的出现是因为是风流才子徐志摩元配的关系,而民国名媛陆小曼和一代才女林徽因在一定的程度上也是因为徐志摩的关系相互映衬着红透了民国大半个天空,然而踏实作人、贤淑旷达者却是张幼仪。

张幼仪与徐志摩的婚事是她四哥张公权做的媒,遵照兄长之命,15岁那年,正在学校接受新式教育一心想当小学教师的张幼仪,已是红鸾高照成了待嫁的新娘,就是这一年与在北京大学读书才华横溢的徐志摩结为了夫妇,就在张幼仪生下儿子之后,徐志摩就远渡重洋几经流传到了英国伦敦剑桥大学念书,留守在硖石婆家的张幼仪,倍感孤独无聊,便向徐父请求为她请了位家庭教师在家里教其读书,三年后,已经20岁的张幼仪经二哥张君劢的鼓动,让张幼仪去欧洲伴读徐志摩读书,红袖添香伴君读,本是一件人间多么美好的事情,张幼仪满怀着憧憬来到了英国,他们住在一个叫沙士顿的小镇上,每天张幼仪悉心打理着徐志摩的日常生活,日子过得也是平淡无奇,徐志摩每天早出晚归,对待她不冷不热,忽然有一天,徐说让她准备一下,家里要有一位女朋友来吃饭,张幼仪虽感到意外,但还是精心准备了一餐接待丈夫这位漂亮的女朋友,她就是林徵因。这天之后,徐志摩便向张幼仪坦白他已经爱上了林徵因,要与张幼仪离婚。作为大家闺秀的张幼仪就这样自己无错而被丈夫抛弃,实在心有不甘,但考虑再三,还是答应了徐的要求,离开伦敦,来到了巴黎,那时她二哥张君劢正在巴黎,住了不久,她随之到了德国,在德国她依然孑然一身,但独立意识很强的张幼仪发愤图强,边工作边学习,学会了一口流利的德国话。

出国6年后,张幼仪回到了故乡上海,此时其兄张公权除主持上海中国银行行务外,并兼任中国银行副总裁,是当时上海滩的金融界巨子,煊赫一时。而此时的张幼仪在上海妇女界也是很有声望,她曾在东吴大学任教,教德语,有不少名女人都愿与她交往,在上海南京路红庙旁边,原有一家“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原是一些妇女所办,行内职员女性居多,但经营不善濒临倒闭。此时她们看中了张幼仪,因为她既是张公权的妹妹,又从欧洲归来,才学兼优,于是极力动员她放弃东吴大学的教职,聘请她出任该行总裁。才德兼备的张幼仪也想在上海干一番事业,就答应下来,但因其兄是“张总裁”,她提出只要副总裁的名义即可。在张幼仪的努力下,又有兄长做后台,上海商业银行的陈光甫和浙江实业银行的李馥荪也对她大力支持,因而很快反亏为盈,与此同时,张幼仪还大做股票交易,盈利极丰。在上海银行界崭露头角,名噪一时,张幼仪终成中国女性主持银行的第一人,此时其丰盈充实的生活是徐志摩无法相比的,在徐志摩回国后的一段时间里在经济上常常得到张幼仪接济,足见张幼仪对徐的感情依然是不减的。张幼仪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从一个不肯缠足的大家闺秀成长为引人瞩目的女银行家。

曾读过张幼仪这样一段自述:“你总是问我,我爱不爱徐志摩。你晓得,我没办法回答这个问题。我对这问题很迷惑,因为每个人总是告诉我,我为徐志摩做了这么多事,我一定是爱他的。可是,我没办法说什么叫爱,我这辈子从没跟什么人说过‘我爱你。如果照顾徐志摩和他家人叫做爱的话,那我大概爱他吧。在他一生当中遇到的几人女人里面,说不定我最爱他。”这句和泪的话,读罢让人心酸,在张幼仪这场无奈的婚姻场中,她的这种表现已经把中国女性传统的美德发扬光大了无数倍。

张幼仪没有错,错只错在她嫁错了郎,以她的聪明才干,与徐志摩离异的第6年,她就不但成了中国女性主持银行的第一人,还是中国首创妇女服装公司——云裳服装公司总经理,这两种事业她都做的很成功。好一个第一和首创,张幼仪在那个年代取得这样的骄人业绩,足见其是何等的优秀和出色,她这块美玉,在徐志摩眼里却像一块钝石,鄙夷地称其为 “乡下土包子”,但是像梁实秋这样见过世面的人却说她是“极有风度”美丽的女子,而风流倜傥的罗隆基甚至对她一见倾心。我真的有些想不通,徐志摩这个新月派代表诗人,虽然其诗才举世瞩目,而其对待婚姻与爱情这件事上,却是极为糊涂的,也许这就是他为诗人而必备特有的轻狂,徐就是以其飞扬的文采和俊朗的外形迷住了一个个倾国倾城的民国才女。

以今世的眼光来看,我却以为,徐志摩虽为多情种子,却是最无情的人,因为作为一个男人最基本的品质他不具备,男人肩头应该担当的责任感他没有,有的只是随性,自私与放纵,本是浪漫的一双任性的孪生子。他迷恋于繁华奢靡、艳旗高扬、风情万种的女子,这样陆小曼的万种风情填补了这个游离于风中的诗魂,陆小曼给予了他更为美好的幻想空间,也许这很符合一个诗人的特质,但却是有悖于道德之伦理,当年在康桥的柔波里,在剑桥浸染着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17岁的林徵因也曾迷惑于其间,而会写诗的林徵因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建筑设计师,就在她行走到人生岔路口的关键时候,在设计其人生蓝图的时候,她没有被意乱情迷的风沙迷住慧眼,林徵因抽身而退,轻轻地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的她回国了,终究林徵因不是康河柔波里的那一潭清泉,只是天上的虹揉碎在浮藻间,成为徐志摩沉淀着彩虹似的梦一场。林徵因回到了她理想的生活中,与父亲的世交一代国学大师梁启超的公子梁思成携手共渡前程了,从以后的过程来看,林徵因是独具慧眼的。

就是这些名媛才女林徵因、陆小曼环绕于张幼仪的一生中,但她们都成了她的配角,才貌德兼备的林徵因没有长寿,英年早逝,终究还是福薄之人,再多的浮名华丽也只有任人评说了;而艳旗高扬的陆小曼在灿若烟花的迷雾下游离于世间,徐志摩的去世敲醒了她那颗迷醉于奢华的心,从那以后她凄凄艾艾地活在回忆中,活得极其清苦,陆小曼在负疚忏悔的心情下非常落寞地苦撑着渡过余生,她的福泽在她年轻的时候被她挥霍得差不多了。只有张幼仪非常体面、非常滋润、非常光明、非常充实地悠然渡过属于她的每一天。

以一个后人的眼光来看,张幼仪丰润富足充实的一生足以让林徵因和陆小曼艳羡不己了。

我倒想给张幼仪设想另一种婚姻:以她的家世与才干,她可以嫁给一位外交官,她面如满月,加之雍容大度端庄丰姿丽采的仪表足以代表一个大国女子之姿式,再以她善于经营之良方定能使各国团结在其周围,这该是她最佳的婚姻定式。

当然,这只是我想象,就像一首歌那样唱道:“有多少爱可以重来?”人生中有许多岔路口,走过去就是一番新景象,后来,在她54岁寻得一份属于自己的生活,她走得有些累了,想让孤单的心灵找一个归寄,终于,孤身漂泊了31年的张幼仪,相识了小她三岁的医师苏季子,后来他们在日本东京一家大酒店举行了一场盛大隆重的婚礼,而已经是54岁的新娘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红晕。她在人间逗留了88个春秋,应该说她的后半生是长寿而美满的。后来徐志摩的全集,就是靠她的操持在台湾出版的。从这件事来看,徐志摩后来的追随者都要感谢这位女银行家、女企业家的,中国近代文学史也因张幼仪的贡献而多彩了。

后人在品评徐志摩身边的几位红颜时这样说道:旷世才情风华绝代者是林徽因,风情万种灿若烟花者是陆小曼,而春风大雅贤淑旷达者却是张幼仪。好一个春风大雅贤淑旷达的张幼仪,我却以为这样的女子才更加符合千百年来中国人心目中的好女子形象。我倒想给她们三个再作一个评定:林徽因像一本好书是用来读的,陆小曼像一出浪漫的歌剧是用来看的,而张幼仪则像冬天里的一件舒适且高雅的锦缎棉袄,是用来穿的。

责任编辑黄艳秋

猜你喜欢
张幼仪陆小曼徐志摩
花牛歌
张幼仪是个好婆婆
张幼仪是个好婆婆
陆小曼两段婚姻的启示
张幼仪:坏的婚姻,遇见更好的自己
张幼仪:打造商界传奇的徐志摩弃妇
林徽因VS陆小曼:富养的女儿差别在哪里
小评《徐志摩论》
胡适与陆小曼的情缘
徐志摩的诗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