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鲵叫声很像幼儿哭声,因此又被称为“娃娃鱼”,是国家二类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是农业产业化和特色农业重点开发品种。近年来,国家对野生动物采取“鼓励驯养繁殖,合理开发利用”的方针,于是我们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学、基因学等新技术,创新了大鲵繁殖技术,实现了规模化繁殖,这些措施为大鲵产业化开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特征 大鲵是两栖动物中体形最大的,至今发现有记录的长可达1~1.5米,体重最重的可超百斤。大鲵头部扁平、钝圆,口大,眼不发达,无眼睑。身体前部扁平,至尾部逐渐转为侧扁,体两侧有明显的肤褶,四肢短扁,前肢四指,后肢五指,具微蹼。尾圆形,尾上下有鳍状物。体表光滑,布满黏液。身体背面为黑色和棕红色相杂,腹面颜色浅淡。大鲵外形有点类似蜥蜴,只是相比之下更肥壮扁平。
习性 大鲵生活在黑暗阴凉的水中,生长水温在12~20℃。喜欢摄食鱼类,不善于追捕猎食,只是隐蔽在乱石间,当猎物经过时进行突然袭击,但其牙齿不能够咀嚼。大鲵有很强的耐饥饿本领,两三年不吃东西也不会饿死。人工养殖的大鲵日常以小鱼、鱼肉等为食。每年繁殖1次,在7~9月间产卵,每尾产卵200~1000枚不等,一般40天左右孵化出苗。
价值 大鲵肉质鲜美可口,富含多种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具有较高的药用和保健价值,还有美容功效,是一种价值极高的经济动物。
分布 国内除新疆、西藏、内蒙古、吉林、辽宁、台湾未见报道外,其余省区都有分布,主要产于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的山涧溪流中。
养殖基本条件 有两个条件:一是水源要求没有污染,以山泉水、地下水为好,水温最高不超过22℃,最低不低于1℃,全年水温在12~20℃的时间有5个月以上;二是养殖前要先到水产渔政部门办理《水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销售时办理《水生野生动物经营利用许可证》。
养殖成本与效益分析 大鲵鱼苗价格各地不统一。一般1尾鱼苗养殖成1.5千克左右重的商品鱼大约需要3年,养殖饲料总成本在100~200元不等,以鱼苗500元/尾计算,加上饲料费、管理费等,总成本在1000元左右。如果出售价格为2000元/千克(此价格为当前市场平均价),出售1.5千克商品鱼的利润在2000元左右。
养殖技术要点 一是要保证大鲵的养殖条件适宜和合法养殖;二是养殖场地要选择在山区近水源处,建造地下室(室温一般在17~20℃);三是选择好鱼苗,鱼苗选择孵化出苗3个月龄以上的;四是养殖过程中要做好定期防疫,疾病防治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作者简介:陈云祥 一直从事大鲵养殖技术和苗种推广工作,近期在金盾出版社出版《大鲵实用养殖技术》一书。联系地址: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江辉转陈云祥收 邮编:410128 电话:15607465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