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紧凑型玉米制种产量的6条措施

2009-01-12 09:22翟广华
科学种养 2009年12期
关键词:隔离区顶叶自交系

翟广华

紧凑型玉米具有植株紧凑、叶片上冲、根系发达、抗倒伏、果穗成熟时苞叶不开裂、活秆成熟、产量高、品质好等特点,如郑单958、户单2000、招玉2号、泰玉14号等,因其表现出优良的综合性状,目前已在我国北方玉米产区大面积推广。现根据本地的经验,就如何提高紧凑型杂交玉米产量问题总结以下6条措施:

一、选用“双高组合”,力争获得高产

所谓“双高”组合,首先是指一个组合中作为母本的自交系必须是高产的,一般亩产达到250千克以上才能获得较高的制种产量;其次,自交系的特殊配合力要高,即该组合要有较高的单产水平,这样,既可以提高制种产量,保证制种有较好的收入,同时又能保证良好的组合在大面积生产上的推广应用。

二、严格确定隔离区,隔离区内严禁种植商品玉米

紧凑型玉米制种生产基地应选择在隔离条件好,交通便利,有一定玉米制种经验,制种技术人员作风优良的乡、村。制种地要求连片、平整、肥沃。地块选定后要严格确定隔离区,空间隔离不小于500米。

三、增加肥料投入,加强田间管理

玉米自交系,由于多年连续自交,其生活力、生长势及自身调节功能都较差,因此,要重视肥料投入。一般每亩用2000千克猪粪肥做基肥;播种时每亩施尿素10千克,磷肥40~50千克(注意种、肥分开);苗期根据苗情及时施用速效氮肥促平衡生长;在可见叶14~15片时或抽雄前10~15天及时施15个氮做穗肥。此外,还要加强田间管理,如及时间苗、定苗、防治病虫害、清沟理墒、培土防倒等。

四、增加母本种植密度,发挥群体优势

紧凑型玉米组合的显著特点是可以通过密植取得较高的制种产量。据密度调查分析,掖单4号(8112×黄早四)在4000~6000株范围内,其制种产量随母本密度的增加而提高,因此,掖单4号制种高产田块密度应在5000~6000株之间。掖单12号、13号因其双亲的单株生产力、生长势及繁茂性较好,制种时母本密度分别以5000~5500株和5000株为宜,适宜的父母本行比为1∶4~5。

五、加强父本管理,克服“重母轻父”倾向

制种户在田间管理上,往往由于偏重母本,忽视父本,造成父本长势差,花粉不足,以致影响制种产量,因此,要加强对父本的管理。主要措施:一是将父本与母本的行间距扩到60厘米,父本株距23~25厘米,父本密度在900~1000株之间,并保证父本有一个充分的生长发育空间;二是在保证父母本花期相遇的前提下,对父本实行偏肥偏水管理,促进父本壮苗壮株,以产生足量花粉,防止“母欺父”。

六、坚持“带顶叶去雄”,提高去雄质量

“带顶叶去雄”有如下优点:一是省工、省力,一般每亩用工只需2~3个,抽雄集中的田块去雄两次即可;二是“带顶叶去雄”后,由于能改善植株及群体的光照条件,减少了雄穗对养分的消耗,促进母本雌穗集中吐丝,因而具有增产作用;三是可提高杂交种子纯度。

(作者联系地址:山东省滕州市北关街新声1巷21号 邮编:277500)

猜你喜欢
隔离区顶叶自交系
MRI测量中国汉族不同性别正常人顶叶体积
玉米自交系京92遗传改良研究
不同来源玉米自交系穗粒性状的多样性分析与改良
福建省建成国内首批肉鸡无禽流感隔离区
脑双侧顶叶多发异常强化信号的MRI影像学特征分析
SRAP结合SSR标记分析油菜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
干旱胁迫对4份玉米自交系生理与光合特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