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河水边的“红色”艺术家

2009-01-09 09:54陈团结
旅游 2009年1期
关键词:文海泥塑讲解员

陈团结

王文海塑的毛泽东像,与艺术大师的作品一起跻身于北京大山子798工厂艺术中心,被外国美术馆收藏,但却为房租发愁,在清贫中坚守着这门“红色艺术”。

在红色根据地延安革命纪念馆工作至今的王文海,不折不扣与毛主席打了一辈子交道。从讲解员到泥塑王,尽管转变了角色,但王文海的信念没变。那是他从18岁起就选择的人生目标。从那时起毛主席就成为王文海最熟悉、最热爱和最崇拜的人,直到现在也没有改变 。

“我在北京过得很辛苦,也很艰难,但很开心很快乐!因为有很多人,包括外国人他们很喜欢毛主席!”

说起自己在北京的感受,王文海一边塑像一边聊着,忧郁中流露开心。他开心的是自己的作品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能与大师的作品一起跻身于北京大山子艺术中心。忧郁是为了每个月的租金而发愁,他的艺术在清贫中坚守着。

到了中午,他要到纪念馆后面的山上去取红胶土,虽然黄土高原上不缺的是土,但具有粘性,能塑像的红胶土却不多。他和老伴拿着铁锨和担笼,走在后山羊肠小道上,脚步蹒跚。

王文海到北京后,花了30元钱买了一辆28式的老式飞鸽牌自行车,每天骑着它穿梭在大山子艺术中心和自己租住的小屋。走过北京繁华的街头,他没有因为自己的蜗居和农民而自卑,反而为有那么多的人喜欢毛主席、喜欢他的作品而自豪。“两块五一碗凉皮,一块钱四个馒头,是我固定的中午饭。北京的馒头很好,凉皮的辣子也很美!”晚上回家后,他买三两面条和一把青菜,自己用煤气一煮就是一顿晚餐。

大山子的798工厂曾经是老工业时代的遗留物,如今已经成为各色艺术家和艺术展的新聚集地。在一间宽大的厂房里,一个叫做“民间的力量” 的展览中,有“延安泥塑王”之称的王文海的作品,他是“民间力量”中的一支。当年展览的举办者在延安王文海的家中看到触目皆是的千尊毛主席泥塑时惊奇不已,于是王文海带着他的毛主席泥塑像走进了北京。

王文海塑的毛主席像,小的有大拇指那么大,大的两米五六高。泥塑的造型也从开始的写实在不断地演化,如今的主席像则完全颠覆了我们的思维定式,毛主席像的面部表情也与历来的作品大不相同,但这些恰恰造就了王文海独特的风格——神似。

人们恐怕要诧异眼前的一切。毛主席的泥塑像在他的手中已经超出我们司空见惯的传统写实造型。他会认真地询问前来参观的外国人:“这是谁?”老外们拖着尾音回答:“毛泽东。”问孩子,孩子们用稚气的声音说是“毛爷爷。”他感到满意,因为有专业人士评价他做得不像,他却有自己的一套艺术理论:“老百姓一看就认得是毛主席,认得就行,为什么要像呢?学院派的特长就是做得很像的,我反而不喜欢,一看就没有什么想头了,似像非像才有意思。”

“当时参观的人多,又不卖门票,我们确实饱含感情从早讲到晚,不漏一个观众。”从杨家岭到枣园,又到王家坪、南泥湾纪念馆,因为讲得好,延安的所有革命旧址馆王文海都待过。哪里讲得不行就会有人提议:“让王文海去吧。”

至今回想起在延安做讲解员的那段生活,他依然觉得:“吃的是玉米面饸饹,但精神上非常愉快。

王文海开始塑泥像是1980年。尽管他是一名兢兢业业的讲解员,但艺术对他来说并不陌生。西安美术学院的老师和学生经常到纪念馆里画油画、做雕塑,许多有名的大画家也来这里临摹写生。与他们的接触,引发了王文海一直深埋心底的兴趣。在美院老师的鼓励下,他捧起了黄泥,塑造毛主席。也许是因为毛主席的形象看得多了,没有专业基础的他一出手就能抓住特点,一捏一拍就让周围的人感到惊奇:“王文海没学过怎么就能捏得像呢?”人们的夸奖和鼓励让他一发不可收拾,刚开始做半身的,后来做全身的,越塑越多,几年前还办起了家庭泥塑展览,美院的师生,延安的老乡,还有外国友人纷纷前来参观。

在王文海的影响下,沉默寡言的妻子王艳花也开始跟着捏泥人,而且悟性很好。夫妻俩没想着出名,更没想着赚钱。王文海的工资不高,但他对生活的要求也低,只要有面条汤喝、馒头吃就满足了。

王文海成了“泥塑王”,不串门、不打牌,甚至连邻居住的是谁也不清楚,一家人自塑自乐。在王文海的家里除了摆满的泥人,一台电视机是家里唯一一个现代化用品。

王文海有三大理想:修一座130米的毛主席纪念塔;从杨家岭到王家坪的山上塑二万五千个雕像以纪念长征;以山为依托,修一座130米的毛主席像。为此他也跑动了一些地方,但发觉实现起来的确很困难,在他人眼里这是不可思议的。有人嘲笑他:王文海你在替市长、省长考虑问题。他说:“那么将来我就筹些钱在延安打一座土窑洞,把我的泥塑全部放进去,这个是可以实现的。”

到了北京,他惊喜地发现很多人能够理解他,称他为“老师”、“大师”,他感叹到底是北京人的眼界不同,视野开阔,而且“这里的面条、馒头也特好吃”。55岁的他,希望在北京让更多的人看到他的作品,而他也要好好利用这个机会发挥出自己的艺术天资。

王文海的想法与周围环境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儿子王长福也常常和他拌嘴,但他不以为然,久而久之,他的痴心感动了儿子。在工作之余,儿子帮他建了一个个人网页。也有人问王文海:如果毛主席在世,你会不会塑泥像?他想了想笑了。

如今,王文海一年中的多半时间在北京,虽然经济上没有回报,但他认为自己开阔了眼界,也能让他的作品毛泽东走向世界。他的作品被法国、美国等国展览,被一些美术馆收藏,这也让世界各国的人了解了毛泽东。不在北京的时候,他就在延安。不管在那里,他做的事情就是单纯的做泥塑毛主席,艺术也飘忽在写实和写意之间。

猜你喜欢
文海泥塑讲解员
博物馆当讲解员
民间美术——泥塑
宋志浩作品赏析
柳文海作品
柳文海作品
泥塑作业
黄果树瀑布现“天价”特级讲解员
贵人
古钟
大型泥塑《收租院》版权属于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