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小伟 李庆伟
摘要: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及专家访谈法,首先阐述了当前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策略:坚持整体开发、有偿开发和坚持体教结合的培养模式、加强体育人才的市场体系建设、加强竞技体育人才开发的科研发力度、搞好竞技体育人才的开发各机构的自身建设。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竞技体育 人才开发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09)15-
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人类发展的主题,当前我国竞技体育发展可以说是如日中天,特别是我国在2008年奥运会上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是如果要是想把这种强劲的实力保持下去,就必顺全力去搞好我国竞技体育人才的开发。为此,本研究以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开发为研究对象,研究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我国竞技体育人才的开发,找到存在不足,并提出相应对策,为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开发的可持续发展建设提供理论参考价值。
一、当前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地域差异。由于我国疆域辽阔,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平衡,导致东部和西部在竞技休育人才开发上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竞技人才的开发在东部被得到深化,而在西部对竞技休育人才开发明显弱于东部。
第二,项目上的失衡。当前,我国在有些体育项目上开发力度很大,但是有些项目开发力度很弱,存在这种现象,因为各地市都偏爱于开发那些容易出成绩,大众喜爱,易于出效率的项目。
第三,体育人才市场建设滞后。我国体育人才市场的建设滞后,致使竞技体育人才之间缺乏合理的流动,导致一些地方严重积压,而一些地方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并且体育人才市场建设的滞后使得人才市场存“无序竞争”“暗箱操作”等不利现象,严重影响我国竞技体育人才的开发。
第四,竞技体育人才的素质没有得到全面开发。在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开发过程中,向来比较注重竞技体育人才的运动能力的开发,而不太注重其他方面素质的开发,如文化素质等,致使运动员在进入社会后,其就业安置成了一个影响竞技体育人才可持续开发的大问题。
第五,竞技体育人才开发成才率不高。竞技体育人才开发过程中成才率不高一直困扰着我国竞技体育人才的开发,投入资金多,下的功夫多,但是成效不高,浪费了国家大量资金,也浪费了大量人才。在伍绍祖先生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史》一书中有对我国在1985年及1990年关于成才率的统计分别是7.4%、2.8%,数据很是触目惊心。
二、可持续发展观下的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开发
第一,坚持整体开发,有偿开发。国家人事部早在20世纪末就明确提出了人才资源的开发要做到整体开发,局部开发虽然能一时带来一定的成绩,但是从整体上来说,会产生良莠不齐的现象,不利于整体的优化组合,应把我国各地市按各地市情况并结合体育项目特点优化组合起来,整体地去开发。并且引入市场机制,坚持谁开发,谁受益,鼓励各单位及个人企业组织去开发,这样势必会引起竞技体育人才开发的热潮,出现强项带动弱项的局面,国家也相应会缩减一些开支。
第二,坚持体教结合的开发模式。运动训练的特殊性,致使竞技体育人才的文化课学习成绩很差,再加上有些运动队只重训练,而不注重运动员的学习,导致运动员的文化素质低下,这不但有违全面发展的原则,也不利于竞技体育人才训练成绩的提高,并且影响到运动员退役后的就业安置问题。通过体教结合的开发模式,竞技体育人才的各方面素质可以得到全面的开发,对于将来竞技体育人才的就业安置就相应要容易的多,也能对竞技体育人才的训练成绩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第三,加强体育人才的市场体系建设。我国应该加强体育人才市场体系建设,完善体育人才市场制度,健全体育人才市场相应的法律法规建设,找好竞技体育人才和市场接轨的切入点,并搞好和国际体育人才市场的接轨,这样才能促使竞技体育人才的合理流动,促使每一个竞技体育人才的水平得到充分发挥。
第四,加强竞技体育人才开发的相关科研发力度。我国应加强竞技体育人才开发相关方面的科研研发力度,不但要加强在竞技休育人才的选材及的培养上加强科研力度,也要加强对竞技体育人才开发的模式进行科研研发,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竞技体育人才开发体系,彻底解决人才成才率不高的问题。
第五,加强竞技体育人才的开发各职能部门的自身建设。竞技体育人才开发的各职能部门应加强自身建设,要经常组织各职能部门人员参加各种培训,选派人员到国内外竞技体育人才开发搞得好的国家和地区去参观学习,以引进先进国家和地区竞技体育人才开发的思想和方法。同时也要做好优秀的体育人才的吸收工作这样既缓解了我国竞技体育人才的就业安置压力,又为竞技体育人才开发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
当前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开发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竞技人才的开发存在不平衡性、体育人才市场建设滞后、竞技体育人才的素质没有得到全面开发、竞技体育人才开发率不高。
竞技体育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强可持续发现的相关理论精神学习,把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到竞技体育人才开的具体环节中去,完善竞技体育人才开发休系,只有这样我国竞技体育人才的开发才能做到可持续开发,源源不断地为我国竞技体育提供更多、更优秀的体育人才。
参考文献:
[1]肖林鹏.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释义.体育文化导刊.2003(5).
[2]张国清.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体育文化导刊.2008(3).
[3]宋全征.中国竞技体育人才开.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