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幼儿精神运动学手册:精神运动学发展促进作用的理论及实践》

2009-01-07 09:34
早期教育(教育教学) 2009年12期
关键词:运动学人格运动

郑 影

成书背景

精神运动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既可以纳入教育学的框架,也可以纳入治疗学的框架。它通过感受和运动来进行整体性教育和人格培养,强调儿童是一个由身体、思想和人格构成的整体,其目的在于增加儿童自身运动的内容,鼓励他们开展自主行为。通过在群体中的经历与体验来帮助他们扩充自己的行为能力与交流技巧。雷蒙特-齐默尔——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大学教授,在儿童早期运动教育以及精神运动学领域声誉卓著,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儿童运动与身心发展的研究,《幼儿精神运动学手册》就是其代表作之一。《幼儿精神运动学手册》具体地介绍了精神运动学的基本思想和发展历史,深入地描述了以儿童为中心的精神运动学的理论与实践。2008年,该书的中译本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内容精要

《幼儿精神运动学手册》共有九章,其第一章主要介绍了精神运动学的发展和趋势。第二章论述了精神运动学的各种流派及他们的主要观点,虽然他们指导实践的总纲领完全不同。但是在理论上他们都致力于促进儿童的整体发展——基本上都针对发展滞后和行为问题。

第三章阐述了精神运动学促进作用的核心概念——自我概念和自我同一性,其主要内容为:1,自我概念是个人对自己的看法和判断,自我概念具有概括归纳性、稳定性等特点,它影响儿童总体的发展、稳定人格的建立、对成功的期待和他人的反馈,教育的任务是增强儿童的自信,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2,儿童身体和运动的能力在儿童自我概念及同一性发展中具有重要价值,儿童主要是通过身体运动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中获得体验;让儿童体验“自己是行动的发起者”自己能够影响环境、有能力控制情境,对于儿童积极的自我概念及同一性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教育工作者应帮助儿童认识自身的优点;为儿童建立情境使其能在其中体验到自我效能感;促进儿童自身活动能力,提高其主动意识:避免仓促及过早的帮助;不以成绩评价儿童;帮助儿童建立自评标准。

第四章阐述了游戏在精神运动学中的意义,特别强调了游戏在儿童人格和精神成长中的作用。游戏和运动都属于儿童的基本表达方式。他们通过运动来表达并传达自己的想法。游戏既非偶然的也不是随意发生的,儿童主要从他们生活和想像的世界中挑选一些主题来进行运动类游戏,这些生活和想象世界要么跟他们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要么是从诸如电视节目等其他许多媒介获得直观印象的反映和表达。游戏对于发育和行为出现问题的儿童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游戏中儿童显露出自己的困惑,并以适合自己能力的方式表达出来。游戏减轻了儿童的负担,使儿童重新找回自我,勇于试验其他行为。游戏能够以多种方式推动儿童运动以及社交、认知、语言、情感等方面的发展。

第五章主要介绍了精神运动学发育诊断。精神运动学的诊断重要的不是描述儿童的缺陷,而是找出儿童各自的能力和优势所在以帮助他们。精神运动学采用运动观察和运动测试、定性与定量分析等多种诊断方法,不仅仅针对儿童的运动行为,还包括他们的情绪障碍、社交行为、兴趣需求和整个学习生活环境。作者还通过具体的实例具体展示精神运动发育诊断的过程和精神运动促进措施的功效。

第六章主要阐述了精神运动学促进训练的框架条件。精神运动学促进训练是否能取得成功,是由一定的框架条件来决定的。这里的框架条件包括:1,外部条件,主要指场地条件、材料配备、时间安排等。2,分组标准和运动内容,指出小组的组成应该尽可能的异质,以便于儿童可以体验各种各样的行为可能。运动内容要符合儿童的需要和兴趣,同时教师对游戏和运动的建议应该带给孩子们对运动和自我的全新体会,并为他们打开至今还不习惯的行为空间和经历空间,鼓励他们从事新经验、甚至审视自我的勇气。3,内部条件,主要包括教师与儿童的关系、儿童之间的关系、游戏进行的方式与方法以及儿童参与安排游戏的方法。在具体的实践中,要注意以下的原则:儿童自己决定是否参加训练;行为冲动来自儿童;教师要避免评价而加强儿童自身行动:教师要确定活动的范围界限并帮助儿童使用器材。

第七章主要介绍了精神运动学教育的受众和应用领域。精神运动学产生于I临床医疗教育,然而它致力于全方位生长发育教育的要求也完全适用于行为教育领域。精神运动学完全可以运用到早期教育机构和幼儿园中,既可以对学习和发育有障碍的儿童提供特殊帮助,也可以作为平常的运动教育。第八章从入门游戏、主题游戏——活动训练项目、彼此间游戏、休息等领域向人们展示了精神运动学训练的实践案例,并强调指出自我评价和自我影响是精神运动学训练的要点,第九章主要介绍了部分精神运动学协会和精神运动学领域培养与进修机构状况,以方便读者及时咨询,促进学习。

简要评价

该书对精神运动学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进行了详细论述,其思想核心是:强调积极的自我概念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价值,主张通过身体和运动体验帮助儿童建立一个积极的自我概念和自我同一性,帮助儿童建立稳定的人格和治疗发育缺陷,消除运动障碍;强调游戏在儿童自我概念和人格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兴趣和需要选择游戏内容,在游戏中尊重儿童自主、自愿的原则,并对教育工作者的任务提供了卓有价值的建议;强调“动”是儿童的本能,儿童通过“动”与周围的环境相互作用,从中既获得了经验,同时也锻炼了运动能力,增强了自信心。在当前我国幼儿园教育中,由于班容量大、运动空间场地有限、意外事故频繁发生等原因,造成幼儿园中运动教育的忽视。而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强调“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由此可见,在我国幼儿园中开展多种多样的运动教育势在必行,而精神运动学为我们提供了卓有价值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名言选萃

●我们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比赛,这样常常会忽略儿童自身的需要,也不是为了发现孩子的缺点、障碍以及能力缺陷。我们注重的是体验和人格,要让孩子们能够在游戏中自由地、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发展自己。

●只有一个对自己负责任的人才能对集体负责。一个能改变自己的人也比较能适应环境的改变。

●精神运动学中把儿童看作是行为活动的主体,他能承担责任也能自己做决定。因此,自主及具有责任感的行为不仅仅是促进作用最后要实现的目标,而且同时也已经成为促进措施的途径之一。

●自我概念的改变只有在体验到行为的成功是由自己产生的效果时才会出现,这不是偶然的也不是由外界影响所能控制的。因此,对于积极的自我价值感来说,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给儿童提供一个能自我积极活动的环境。

●建立稳定的人格不是依靠运动发展的促进作用,也不是针对性的练习治疗产生的结果,而是依靠改变自我感觉。

●儿童行为的意义由他们自己来定义。

●不管儿童有没有障碍,他们都是通过自身的主动性发育的,只有实施与儿童的心理动机相符合的治疗方法。才能取得功能性的进展。

●一个积极的自我概念的基础是在出生的几年内形成的,即使是有障碍的儿童也可以在适当的空间内体验到自己的行为能力。不要事事替孩子代劳,这样会影响他们自我效应的发挥,不利于培养他们的独立性。

猜你喜欢
运动学人格运动
以鸟喻人
《人格的发展——巴金传》(评传)
基于MATLAB的工业机器人运动学分析与仿真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不正经运动范
例析运动学中STS类信息题
“必修1”专题复习与训练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漫画之页